APP下载

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4-13梁佼佼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珠三角旅游业区域

梁佼佼

(广东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4)

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梁佼佼

(广东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4)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亦在新时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珠三角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城市,与时俱进迎合经济发展浪潮切实推动旅游产业的全速发展实为必要举措。然而近几年来,区域旅游战略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对珠三角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出着更高的要求,其在发展过程中亦逐渐突显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制约着珠三角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珠三角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以期为更多更为深入研究的开展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珠三角;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现状;对策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受到计划经济时代体制的惯性影响,我国现代旅游的制度安排并不完善,价值诸多非市场化因素的干扰,致使我国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混乱局面。最明显的表现为,现代旅游业利益主体越发多元化,虽然参与该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在随之加剧。从宏观视角来看,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远远不再局限于对旅游项目和资源的建设与开发,而是已经成为了关乎全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重要问题,直接决定着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的和谐化发展格局。从我国的区域旅游整体情况看,珠三角区域连同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并称为中国旅游区域一体化的“三驾马车”,珠三角旅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其发展状态自然也就直接影响着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1]。对此,当前诸多相关研究均致力于挖掘珠三角旅游区域的合作发展机制。唯有切实以宏观的长远视角正视珠三角旅游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整改,才能有效保证珠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进而充分发挥旅游对珠三角地区经济乃至于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助动意义。

1.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着诸多优势在短时间跃居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回顾珠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最初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珠三角的区位优势便已被发掘,因毗邻港澳,决定了合作旅游模式打造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珠三角地区便成为了“粤港澳大珠三角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浪潮推动珠三角旅游的健康发展也就成为了大势所趋[2]。到了2000年以后,区域旅游产业的合作式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发展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受到市场驱动以及政府调控等影响,旅游产业的综合协调机制已初步成型,珠三角旅游业也在多方主体合作的作用下架构出了全新的区域旅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珠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到了2009年,应珠三角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需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政策颁布,其中对珠三角区域旅游业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根据相关研究统计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省的核心旅游区域,在旅游市场中所占据的地位至关重要,至2010年上半年,珠三角区域的旅游业总收入就已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规模达到近1/5[3]。

时至今日,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态势越来越猛,旅游业形象定位在了商务会展休闲型,旅游业由此拥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知名度的不断扩大,珠三角旅游业在我国旅游市场当中的份额快速上升,更凭借着区位优势与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之机遇成为了中国出境旅游的重要客源输出地区。与此同时,“大珠三角”区域旅游战略一体化政策的实施也为“岭南、西方、都市和历史文化”的交融进一步提供了新的契机,国际级黄金旅游合作区域的定位更能有力推动珠三角旅游的发展,珠三角旅游的重要意义也将随之越发凸显。

2.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珠三角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绩,加之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的构建,使珠三角旅游拥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无论是“活力广东号”旅游专列的开通还是珠港澳大桥的拟建等等,均直观地印证着发展珠三角旅游的“广州共识”。然而,珠三角旅游的发展势必会因诸多局限而难以独善其身,“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构建作为必要举措,其问题也在新形势下逐渐凸显。

首先,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的飞速发展,旅游合作项目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合作数量的激增知识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特征明显体现,复杂化程度也逐步加深,这种由综合化发展所导致的地域性差异成为了制约“大珠三角”旅游产业的顺畅发展,珠三角旅游也就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其次,以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来看,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可分为一般行政区域、经济特区以及特别行政区。这种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地区经济特点,而我国经济发展分布状况始终不均,不同地区的行政级别、地区情况以及地方政策等方面均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也必将由此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4]。这样的情况,对于珠三角旅游的发展来说也就会造成一定的阻力,本文认为主要表现有二:一方面,我国所有地区均具有着地方利益倾向,对于旅游资源的抢夺成为了城市竞争的重要筹码,由此也就导致对于旅游资源的大量重复开发,有悖于市场机制主导的公平竞争原则,也就引导旅游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我国这种行政区经济仍将长时间存在,基于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构建的珠三角旅游一体化战略的实践依然任重道远,需要长期磨合,难以在短期内完善。

第三,珠三角旅游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传统“行规惯例”的负面影响。首先,旅游产业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外地旅游企业要想进入该地区的旅游市场困难重重,这种旅游业的“垄断”势必会直接影响到珠三角旅游的形象建设;其次,珠三角旅游的团体旅游项目均要求严格遵循区域内地陪制度,如此一来,人员成本的浪费也就可想而知,人力成本的加大成为珠三角旅游业的重要阻碍因素;第三,比如包括旅游大巴等在内的交通工具均被排除在区域旅游之外,在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中难以实现跨省、市通行,对外地旅游工具的严格限制制约着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发展。

3.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珠三角旅游的良好发展,在新形势下需要以迎合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为重要前提。也就是说,要借“大珠三角”旅游资源的整合之势协调好区域之间的空间竞合关系,并放眼国际化切实致力于深化珠三角旅游品牌形象的建设,如此才能推动珠三角旅游进入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当中。

3.1 借“大珠三角”旅游资源的整合之势协调好区域之间的空间竞合关系

首先,应畅通珠三角旅游区以打造无障碍旅游项目。关于珠三角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前区域合作旅游一体化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打造“开放市场和服务”的要求,重点要将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省市无障碍旅游区。因此珠三角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切实贯彻好该政策。具体而言,应当主要保证交通无障碍,交通作为旅游的根本要素,实为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此应以网络化发展作为核心理念,高度协调高速公路、铁路、地铁、轻轨以及绕城公路等等。然而近些年来生态建设的呼声不断提高,城市轻轨的优势逐渐被赋予更高的重视,珠三角600km的城市轻轨网络长城建设已进入日程[5]。另外,珠三角还应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助力于推动电子政务的公开,为世界进一步深化对珠三角旅游区的了解打开更敞亮的窗口。

其次,应致力于推动珠三角旅游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将珠三角旅游业的发展制度化、规则化,确保所有合作成员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同时还应做好旅游业发展的逐层规划,以使资源配置的效果达到最优。尤为重要的是要综合化治理区域旅游业,以强化市场的正向导引,为珠三角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以国际化视角切实致力于深化珠三角旅游品牌形象的建设

在全国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时期,旅游品牌形象已经成为了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此,珠三角旅游的稳定发展必需要依赖于旅游品牌形象的建设。

对此,本文认为珠三角地区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形象设计上要重点突出珠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包括地形地域特征、资源特色以及核心旅游价值等,并重视其差异化特色的构建,形成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有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其次,着力拉动珠三角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基于对自身旅游品牌形象的建设,珠三角地区的旅游有必要整合产品线路,强化对自身旅游产品的包装,推出精品旅游路线,确保服务水平的整体化提升。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旅游项目特点打造个性鲜明的珠三角旅游服务特色,为珠三角旅游品牌形象的提升做出应有贡献;第三,深挖旅游文化内涵。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需要珠三角地区政府的高度努力,对此,主要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管理体制,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健全法律制度以对各类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进行有力约束,全力维护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第四,应整合营销以有效扩大旅游产品的影响力。要想促进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打造旅游形象的高质量传播。对此,珠三角旅游应当顺应现代化营销理论与实践,致力于打造整合营销模式,为珠三角旅游形象的建设打开更宽广的路径;第五,珠三角旅游还应当强化对游客的管理,做好积极引导与素质传播,确保游客道德水平能够有所提升。

4.总结

综上所述,珠三角旅游已于近些年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层面抑或是旅游资源与游客市场等,所取得的成绩显著。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珠三角旅游的发展,唯有珠三角旅游正视现存的问题并与时俱进基于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的打造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强化执行力,才能推动珠三角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1]陈浩,陆林,郑嬗婷.基于旅游流的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地理学报,2014(02):257-266.

[2]刘少和,梁明珠.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路径模式——以广东山海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例[J].经济地理,2015(06):190-197.

[3]李飞,黄耀丽,郑坚强,李凡.区域旅游合作中感知形象的差异性与可整合性分析——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为例[J].旅游学刊,2015(01):30-35.

[4]方世敏,周荃,苏斌.基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条件下的旅游产业纵向一体化[J].经济地理,2013(04):690-693.

[5]廖春花,明庆忠,邱膑扬.区域合作背景下的地方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研究——以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例[J].旅游学刊,2015(07):48-53.

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140-02

2015年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研究课题“利益相关者评估视角的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创新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为Z-3。

梁佼佼(1981.3—),女,汉族,海南海口人,硕士研究生,广东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珠三角旅游业区域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珠三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