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 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实践与探索
2017-04-1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100)
《建筑构造》 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实践与探索
马 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100)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为提高《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资料和建筑实物,采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讲课过程中就需要将板书、多媒体、现场观看、学生实践相结合。
建筑构造;翻转课堂;线上线下
课程存在的状况:
在以“紧密结合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特点”指导思想下,对《建筑构造》这门课进行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与改革,对于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子来说《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适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在构造中的兴趣为主导,实现专业技能在工程类项目的有效运用。
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之前主要的教学状况就是以老师的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自己就仅仅依靠自己的接受能力去学习构造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网看手机,手机是一个通讯工具,现在让学生用来作为娱乐工具。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在感官上的要求,所以现在我自己在平常上课的时候会在课堂上下载一些施工中的一些技术环节视频满足学生在视觉上的要求。
设计方案:
一、对课时进行科学分配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时分配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施工图的认识和对房屋构造的理解,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那些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的知识点,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自学的部分可分为若干个模块去通过视频、PPT,线上的网页答题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种理论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针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的特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做到课外课内融会贯通,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三、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课堂内,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制成图文并茂的课件,
课件就是PPT形式,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直接的感官刺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工程现场图片展示、施工图纸、房屋各部分构造、设计做法等等。
课堂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利用网络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利用电子邮件和QQ,加强师生交流。通过电子邮件和QQ进行沟通与交流,既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又将教师的答疑空间移到了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这种方式在线答疑,对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和QQ不但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而且也可在网上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同学间得到共同提高。在课外用QQ群的形式给学生做结构的课外辅导,定时上传一些建筑结构的图片供学生学习认识。
在课程外的时间给学生辅导CAD绘制结构图的细部构造。将CAD课带入结构中,这样学时虽然长,但是学生能感受到真是的结构部件。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内容与建筑施工、监理、造价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真实的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项目。我院与许多建设单位有合作关系。我们在必要时可以安排学生到项目现场上课,从而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以教、学、做相结合为原则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兼职教师(也是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实践、现场参观学习、顶岗实习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在这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见识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2、既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改革创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尽量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地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对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创造机会让教师直接参与工程管理,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加强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邀请有关行业专家来校参与课程建设改革的研讨会,定期开展探讨研究。通过研讨活动,将行业专家所具有的扎实理论知识、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宝贵的工作体会带给广大师生,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把握社会生产和理论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和学术思想,通过行业专家的“传、帮、带”,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后教学效果——适应行业交流,适应岗位
教学过程始终与行业紧密联系,拉近课堂与工程现场的距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工地学习,以了解施工企业需求,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工程一线真正需要和最接近实际的知识。
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参观现场、参与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通过校内、校外的岗位综合实训,将专业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岗位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后具备了岗位工作能力,能够较快较好的融入工作中。
在授课过程中,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到施工现场进行验证,然后进行实训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机结合,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现场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本校新校区在建房屋工程作为教学实例,如当讲解楼板时,课堂上介绍了楼板的类型、楼地层的防水等内容,然后把学生带到工地,让大家观察新建教学楼的楼板类型、防水的做法;讲授识图部分内容的时候,先给同学们看教学楼图纸,然后带领学生到现场观看,学生在现场观看的同时和施工人员交流学习。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通过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可更加深刻地领会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学习的重点。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应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并应掌握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能够通过授课、实训,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在《建筑与识图》课程教学中,较好地实施对学生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
G322
B
1007-6344(2017)04-0315-01
马琳,女, 1980.8.4,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方向。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研究基金项目
名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 编号GJ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