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017-04-13易正芹

速读·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杨绛预设小组合作学习

易正芹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而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更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让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预设是指教师在授课前进行的设计、规划、安排,它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重难点等诸多方面。

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产生的、出乎意料的一些情景,它具有偶然性或不确定性。它通常包括学生提出的疑惑、进发的奇思妙想、甚至出现的认知错误等。

预设使教学有章法,而生成使课堂更灵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们要有机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一、充分预设促生成

没有充分的预设,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生成;而精彩的生成也是以完备的预设为前提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精心预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点、交流点、思维碰撞点,这些点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这样给生成留有空间,让预设富有弹性,教师在课堂上当动态生成来临之际,才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本人觉得以下方式可以有效地促成课堂教学动态的生成。

1.竞写导语生成

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导人新课文学习的方式,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竞相写导入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更快地架起学生和课文之间的桥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春》时,学生写的导人语可谓精彩纷呈。现摘3则:①导语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这些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今人赞美春的散文;②导语2: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万紫千红、万象更新等词语,在这个阳春三月的美好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去领略大好春光;③导语3:我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学生谈),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

2.创设情境生成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音乐欣赏、表演、辩论、说话、竞赛等活动,创设适当的情景,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人情入境,从而激活课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品析中国石拱桥特点这一环节,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进行辩论“赵州桥(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的典范”,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证明己方观点,先以小组为单位从课文里找论据,然后大组汇总、辩论。课堂瞬间沸腾,辩论时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有的甚至加入自己课外的积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赏析美点生成

每教学一篇课文,我总会设计“美点赏析”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品味课文的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品评、议论。课堂总能呈现见仁见智、多元交流的火热场面,课文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结构等都能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深度挖掘。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学生赏析的美点如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得真美,我感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轻松惬意;“千丈见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清澈透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两个整齐的比喻句将水的急形象地写了出来;课文第一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别写“异水”和“奇山”,围绕“独绝”二字展开描摹,先总后分,结构真美;作者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特征,又详略适宜,轻重有度;从文章对山水的描写和寥寥几句观感中,我领略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4.联想迁移生成

以课文的某一方面为触发点,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进行相关的联想迁移,从而或加深情感体验,或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链接。教学《背影》时,我设计了“捕捉亲情”环节,要求学生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个瞬间。学生记忆的闸门打开,纷纷讲述,绘声绘色,说到动情处,有的还泣不成声。学生对文中的“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将情感也迁移到了自己父母身上,可以说是完美的升华。教学《信客》,我让学生“为信客写墓志铭”;教学《三峡》,我设计的迁移是“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教学《说“屏”》,我提问学生:学完全文,你想起了哪些与“屏”有关的诗句?……这些因迁移联想而生成的教学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效果极佳。

5.质疑解惑生成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当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深入、更透彻。在教学《故乡》时,有学生提了“杨二嫂为什么叫豆腐西施?”的问题,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小说,争先恐后地从课文中寻找根据,从而加深了对杨二嫂这个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二、巧用生成添精彩

任何一節小组合作学习状态下的初中语文课,都不应该也无法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呈现,课堂上有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必然会有新的矛盾产生、新的问题出现。这也即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正是这些新的资源不断生成,才使得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那么,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策略。

1.不急不躁、静等花开

在小组合作学习状态下,初中语文课堂更民主,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言行更大胆,有时可能远远偏离课前预设的轨道,甚至有些挑衅的意味儿,当这些“意外”出现的时候,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用包容的心态,认真倾听,就能将这些意外资源有效利用,生成精彩。教学《老王》,上课伊始,按照预设,同学们分小组介绍了课前搜集整理的关于作者杨绛的资料,然后我总结:“……杨绛先生和她的丈夫钱钟书先生都是著名的作家……”突然一个学生说:“啊?杨绛先生同性恋?!”面对这样一句貌似不逊的“干扰”课堂的语言,我没有大声呵斥、横加指责,或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地将学生生拉硬拽地往预设的流程上牵引,而是微笑着问他“你为何说杨绛先生是同性恋?”当他说“杨绛先生……钱钟书先生,两个男的,不是同性恋吗?”有学生立马告诉他“杨绛是女的”,“那老师怎么说杨绛先生?”他仍然疑惑。接下来学生便对为什么称杨绛为先生进行了讨论,最后得知“先生”不仅是指男士,不仅指老师,还是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微笑着鼓励学生、等待学生议论,倾听学生的意见,结果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课堂上绽放了别样的美丽。

2.将错就错、变害为利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这些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和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所以应该允许和接纳。它也是一种教学资源。面对错误性资源,我们将错就错,就能开发价值,有效利用。教学《桃花源记》,写出文中一个成语时,有10多位同学写了“世外桃园”。为了让学生避免这一错误,我灵机一动,向学生“讨教”,一番交流,纠错方案出来了:①方案1:桃源就指桃花源,题目是“桃花源记”;②方案2:渔人进出的是桃花源,而不是桃花园;③方案3:写“桃园”可能受《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的影响。这一“生成”小插曲,表面上是纠正了错别字,实际上是对文本某种程度上的加工,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握异点、因势利导

异点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或见解。异点的生成正是解读文本的重点、难点或疑点,它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当异点出现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引起学生观点的碰撞,形成思维火花进发的场景。教学《背影》,分析“父亲”形象时,学生纷纷感动于“父亲”对“我”深沉的爱。突然一学生说:“父亲买橘子横穿马路,我觉得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我一愣,随即问学生“父亲穿越铁轨为儿子买橘子是不遵守交通规则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①发言1:父亲只想尽快为儿子买到橘子,以免晚了车或者什么的,没有考虑其它的什么,这更能说明父亲对儿子的爱。②发言2:父亲宁愿自己违反交通规则,也要去给儿子买几个橘子,真是父爱如山啊!③发言3:朱自清那個时代,一天就那么几班火车,穿越铁轨应该很普遍,那时穿越铁路,和违反交通规则没什么关系吧。交流至此,我顺势总结:“是的,这个问题应该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交通规则去要求80年前的人。父亲为儿子去翻月台、穿马路,这样做的前提是‘爱。爱的力量是不容抗拒的。”这一异点,由学生提出,教者并没有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既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4.调换思路、化解矛盾

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多种多样,令人无法预料,有时会和教学内容相冲突。此时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思路,变换教学内容,及时化解矛盾。—个冬季,上课不到几分钟,忽然天降大雪,因为是那个冬季的第一场雪,学生异常兴奋,望着窗外,交头接耳,秩序一下乱了起来,课无法继续。于是我大胆决定,让学生赏雪。学生来到操场,尽情玩耍,不亦乐乎。十多分钟后,学生回到教室,我让学生谈谈刚才的见闻感受,然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以“雪”为话题的随笔,学生欣然提笔,课外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美文。

猜你喜欢

杨绛预设小组合作学习
选择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