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2017-04-13徐淑梅
肖 琳,徐淑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黑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17JYB092);2017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研究”(17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研究”资助(41671129)
0 引言
在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旅游竞争力也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每隔两年由世界经济论坛(WEF,Wor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旅游竞争力报告》从有利环境、有利的观光旅游政策、基础设施、自然和文化资源等层面构建了指标体系,对世界上一百多个主要经济体进行综合竞争力测评及排名,整体来看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旅游竞争力的排名已从2008年第一次发布时的第62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15位,说明了我国旅游竞争力水平在不断的增强[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大众化趋势,给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竞争力本身就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产生并表现出来的抢占资源或市场的能力,它是竞争的前提条件[2].竞争力在不同的主体下具有相应的概念内涵及测评指标,不能一概而论[3].区别于企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旅游产业自身实力和城市提供的旅游发展环境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旅游产品及所创造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4].城市旅游竞争力反映了该城市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从产生开始,相关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就不断涌现[5~9],在21世纪逐渐达到高峰.研究层面大至国家小至某一目的地或者企业[10~14].从研究角度来看,由于对旅游竞争力强弱的研究多是通过横向比较,即在一定区域内部相同的地理单元之间的比较看区域内部旅游竞争力在空间上的差异,城市旅游竞争力便是以城市为单元,多以空间维度的研究为主[15,16],目前对黑龙江省各地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多停留在该层面[17~19].但逐渐也有很多学者将时空相结合来对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 20~22],即从时间角度研究该区域的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变情况,这是一种动态的研究,以期达到从综合与整体上找问题,寻求提升本地区旅游竞争力的途径.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东北部边疆的省份之一,在东北三省内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就A级景区数量来看,黑龙江省远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但旅游经济收入却远低于辽宁省,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该文建立了一套适合于黑龙江特色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近11年以来全省的13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寻求能够引导各地市旅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路径,从而推进全省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该文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内的13个地级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伊春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绥化市及大兴安岭地区)所在的城市区域.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腹地,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占据着有利的地缘优势、交通优势和口岸优势.其冰雪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着很强的竞争力.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开展冬季冰雪旅游、夏季避暑旅游以及边境旅游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哈尔滨市借助于丰富且高级别的冰雪旅游资源,打造出了诸如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万达娱雪乐园等众多世界级的“冰雪之最”;齐齐哈尔市的“雪地观鹤”、“雪地烤肉”颇负盛名;牡丹江市的雪乡雪村、镜泊湖、朝鲜族村落文化享誉省内外;大庆市的石油文化游、温泉体验游、草原风情游、科技场馆游等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伊春的森林养生、冰雪民俗体验和“林都”度假魅力无穷;黑河市的主要特色在于五大连池的矿泉疗养和神秘的中俄边境跨国游;鸡西市旅游产品主要是界江界湖风光游、森林湿地生态游、人文历史文化游等类型.此外,中国领土最东端的三江腹地佳木斯市的大农业、黑瞎子岛、华夏东极,鹤岗市的大森林、大湿地的生态资源,绥化市良好环境资源优势下发展的休闲农业,挹娄古城、满族发源地的双鸭山市,“三山两湖一条河”的滨水之城七台河市,大兴安岭漠河县的“极北、极寒、极光、极雪、极景”的“极地”旅游资源,等等,均具有各自极强的旅游魅力.
1.2 数据来源
该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6年的《黑龙江统计年鉴》[2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4]《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5]《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6]及各相关地市统计年鉴,分为直接获取和间接计算两类,基于数据获取的难度和保留数据指标体系的完整性,部分缺失数据来自各地市政府统计公报及相关新闻,大兴安岭地区铁路客运量采用加格达奇车务段数据(来源于《大兴安岭年鉴》),旅游资源数据来自各相关政府网站.
2 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
旅游产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对其竞争力的评价不仅要包含旅游相关要素,还应该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等多重要素[27].根据数据的科学性、易得性、代表性原则,在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的地域特色和笔者的思考,该文构建了包括旅游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支持力、交通承载力和旅游吸引力等5项二级指标,共37个单项指标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2 研究方法
2.2.1熵权法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反映了各指标因素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能够在综合考虑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的情况下,根据各指标体现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其权重,从而计算最终综合指标,用来比较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具体步骤如下:
①建立决策矩阵X:
式中,m代表评价对象,n代表评价指标数量,该文中m=13,n=37.
②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根据该文的指标特性选择标准化矩阵:
③为避免对数值结果无意义,对标准化的值进行进一步处理,都加上0.01:
rij=yij+0.01
④计算各指标的熵值,第i个指标的熵值为:
⑤冗余度:di=1-Hi
2.2.2变差系数
变差系数又叫标准差率或离散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用CV表示.CV是研究区域差异的常用方法.从统计角度来看,变差系数越大,反映了数据值越离散,计算公式如下:
在该文中CV分别表示了各年度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的相对均衡或差异程度,值越大表示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越显著.
2.2.3首位度
该文用首位度来反映旅游竞争力的集中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S=P1/P2
S表示首位度,P1、P2分别表示旅游竞争力位于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城市,S≤2表示结构正常,集中相对适当,S>2则说明黑龙江省各地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存在着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3 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结果分析
3.1 评价结果
通过对相关指标数据的计算,得出了黑龙江省13地市在2005~2015年11年间的旅游竞争力分值.为便于比较分析,该文对计算结果统一换算成百分制(见表2).
表2 2005~2015年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得分与排名表
该文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三个时间断面,通过Arcgis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分为强型、较强型、中等型、较弱型、弱型5个级别(如图1所示).
图1 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等级空间格局分布图
可以看出,2005~2015年间黑龙江省13地市的旅游竞争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1)旅游竞争力类型有一定的变化.从竞争类型结构水平变化来看,2005年旅游竞争力水平处于强型的城市1个,较强型城市3个,中等水平城市1个,较弱型城市2个,弱型城市6个,各水平城市数量呈现出1-3-1-2-6的结构;到了2010年的时候旅游竞争力水平呈现出1-2-1-5-4的结构;2015年呈现出1-1-3-4-4的结构.表现出位于第一第二水平的城市数目越来越少,位于3、4、5梯次的城市数目越来越多.
(2)哈尔滨市旅游竞争力优势明显.从旅游竞争力首位度S来看,2005~2015年间,哈尔滨市都是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的首位城市,其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但整体来看,哈尔滨市的首位度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各地市旅游竞争力结构失衡状况有所改善(见表3).
(3)从区域来看,旅游竞争力相对较高类型的地市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的中轴区域,以哈尔滨、牡丹江、黑河、伊春4市为主.从变差系数CV看,全省各地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大(见表3).
表3 2005~2015年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S、CV分值表
3.2 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因素分析
该文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黑龙江省13地市的旅游竞争力影响最大的是旅游吸引力,其次是交通承载力、旅游市场规模、环境支持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1)旅游吸引力
旅游吸引力包括资源的吸引力和城市形象的吸引力.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度主要是于大自然的赋予和社会历史遗存,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不可移动性特征.旅游资源丰度是旅游资源好坏的表现,区域内部旅游资源越是丰富,越有利于该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从旅游资源丰度来看,资源占有量较多的是哈尔滨、牡丹江、伊春和黑河4市.目前东北三省仅有的2个世界地质公园都位于黑龙江省内,分别是五大连池和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位于黑河市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牡丹江市的镜泊湖也于2006年9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从城市形象来看,哈尔滨、伊春、牡丹江、大庆和齐齐哈尔5市在1998、2000、2004年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伊春市(2005)、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的海林市(2012)、大庆市和黑河市(2015)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而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也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城市环境和吸引力水平.
(2)交通承载力
交通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旅游者出行、游览和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客源地和目的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都与之密不可分[28],可以说,交通是发展旅游产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从2005~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交通承载力得分占全省比值来看,哈尔滨市处于绝对优势,其次是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尤其是在2015年哈齐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交通承载力得分所占比重大大提高(如图2所示).未来随着哈牡客运专线的开通,哈尔滨到牡丹江市时间距离的缩短将更有利于哈尔滨和牡丹江两市之间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沿线地区旅游市场的活跃.
2005~2015年间,全省公路客运量比重一直最高,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相对来看,铁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有所上升.民航和高铁在远距离的运输上占有明显的优势,目前,黑龙江省共有民用机场11个,覆盖8个地级市,其中大兴安岭地区、佳木斯市、黑河市各有两个民用机场.从旅客吞吐量看,哈尔滨市太平国际机场2005~2008年占黑龙江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总量的90%以上,2009年开始,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超过了80%,2016年达1894.9万人次,跃居东北之首.哈尔滨市至齐齐哈尔市高铁于2015年8月份正式开通运营,全程仅需85 min,两地之间的运营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缩短了一半,促进了哈齐高铁沿线城市与哈尔滨市之间“一小时旅游经济圈”的形成.
图2 2005~2015年各地市旅游交通承载力变化图
(3)旅游市场规模
旅游市场规模是旅游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旅游活动强度的反映.从理论上讲,能够对旅游的发展产生作用的要素都可能会影响旅游市场规模的大小[29].从各地市旅游规模得分所占比重来看,2005~2015年间哈尔滨市占了全省的40%左右,居绝对优势,牡丹江市和黑河市共30%左右,其它十地市仅拥有余下的30%.从发展趋势来看,牡丹江市旅游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大,其2014年所占比重最高,接近30%(如图3所示).
图3 2005~2015年各地市旅游市场规模得分占全省比重图
哈尔滨市旅游总收入在全省各地市处于领先地位,2005~2015年哈尔滨市旅游总收入均占到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且处于上升的趋势.从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来看,黑龙江省入境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日本和韩国,这也得益于其地缘优势和相近的历史文化渊源.11年间入境旅游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而入境旅游收入主要集中在牡丹江市、黑河市和哈尔滨市,这三个地市入境旅游收入占了整个黑龙江省的80%以上,其中牡丹江市独占40%左右,居榜首.
(4)环境支持力
旅游目的地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无形的吸引力.从2005~2015年间各地市环境支持力得分在黑龙江省所占比重来看,哈尔滨市优势明显,牡丹江市、大庆市相对较好,大兴安岭地区呈良好的增长态势,七台河市、绥化市相对较差,在全省处于末端水平(如图4所示).
2005年哈尔滨市住宿业从业人数占全省的46%,2010年占54%,2015年达到了58%,可见哈尔滨市从事该行业的人数比重在全省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哈尔滨市也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大庆市环境支持力所占比重在10%左右,但呈现出下降趋势.牡丹江市、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在每万人拥有的高校人数这项指标上所占比重不高,但从绝对值上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从医疗服务人员和设施看,13地市在绝对值上都处于上升趋势,说明各地市在这11年间注重医疗设施的改善和提高.在人均公共绿地方面,绝对值都有所增加,其中伊春市、大庆市、双鸭山市和大兴安岭地区相对具有优势.
图4 2005~2015年各地市旅游环境支持力所占比重图
(5)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旅游的发展,旅游的发展也同样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旅游活动需要经济条件的支持,经济基础相对发达的地方,具备较强的开发旅游资源的能力,同时也是居民出游能力较强的地区,成为旅游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消费水平,经济要素在现代旅游活动也逐渐变得尤为重要[30].从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在全省所占比重看,11年间黑龙江省13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大庆市最高,但其经济优势在逐渐减小,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处于上升的趋势(如图5所示).
图5 2005~2015年黑龙江省13地市经济发展水平份额图
大庆市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石油产业为基础的经济,且近年来大庆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非油经济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使其以石油文化和绿色生态为特色的新型旅游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七台河市正处于产业优化转型升级时期,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表现出在2008年前处于上升,之后处于波动下降趋势,2013年达最低水平,在2013~2015间有所好转.伊春市属于资源型城市,近11年来在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2014年木材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GDP增长迅速跌至-9.4%,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最低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伊春市的第三产业2005~2010年也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之后又有所回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在不断增长,但仍然处于全省较后位次.从经济增速看,鸡西市经济发展呈减速增长趋势,2013年是鸡西市经济增长的转折点,GDP从2010年16.06%下滑至2013年的0.9%,结束了连续9年近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
4 总结及展望
(1)黑龙江省13地市旅游竞争力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整体来看旅游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基本上没太大的变化.可见,在原有旅游竞争力水平差异较大的基础上,一定时期内某区域旅游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惯性,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持着本身旅游发展趋势的能力.
(2)竞争力高的城市应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哈尔滨市旅游竞争力优势明显,应作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及旅游形象展示的窗口.牡丹江市资源优势度高,可借助镜泊湖的旅游资源和知名度带动周边景区的发展,做好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尤其是缩小交通的时空距离.伊春市应该积极发展经济,改善经济下行的局面,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利用森林资源做好“林都”文章.黑河市的五大连池风景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集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健康疗养、地质科学考察为一体,独特性和垄断性旅游资源占整体旅游资源比重高,应充分发挥黑河养生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医疗康养旅游产业.
(3)竞争力水平中等层次左右的城市应扬长补短.大庆市、齐齐哈尔市交通状况相对佳木斯市较好,其发展旅游的优势相对明显,未来随着哈佳高铁的开通,佳木斯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也会大大的提高.鸡西市和双鸭山市相邻,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都是著名的矿业城市,目前都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问题,两市都应该注重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大兴安岭地区资源独特性强,“神州北极”的品牌具有高度垄断性,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北,交通不便,因此资源开发程度较低,这也使得大兴安岭成为旅游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
(4)竞争力弱的城市鹤岗市、七台河市和绥化市属于旅游资源弱势地区,在旅游发展上应找准自己的特色,开发独有的旅游产品.绥化市交通优势相对较强,邻近哈尔滨市,应该充分抓住地缘优势,借力前行.
[1]Crotti R. 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R]. Geneva: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7.
[2]蒋满元,唐玉斌. 基于区域经济学基本假定的区域竞争力形成机制解释[J]. 财贸研究, 2005(2):13-17.
[3]裴长洪,王镭. 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4):41-45.
[4]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 旅游学刊, 2003,18(3):39-42.
[5]Stansfield C A. A Note on the Urban-nourban Imbalance in 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earch[J]. Tourism Review, 1964.
[6]窦文章,杨开忠,杨新军. 区域旅游竞争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 2000(3):22-27.
[7]甘萌雨,保继刚. 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初步[J]. 现代城市研究, 2003(4):22-25.
[8]成伟光,李志刚,简王华. 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 人文地理, 2005(1):53-56.
[9]史春云,张捷,沈正平,等.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定量评价综述[J]. 人文地理, 2006(3):72-77.
[10] 朱应皋,万绪才. 全球旅游11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20):09-112.
[11] 葛军,刘家明. 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30(6):760-765.
[12] 白学良. 中美日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D]. 镇江:江苏大学, 2016.
[13] 武传表,王辉. 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比较研究[J]. 旅游科学, 2009,23(4):13-18,+30.
[15] 任桐,刘继生. 吉林省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维度及其障碍度分析[J]. 经济地理, 2011,31(12):2138-2143.
[16] 周礼,蒋金亮.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J]. 经济地理, 2015,35(1):173-179.
[17] 马平鑫. 黑龙江省国际旅游竞争力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18] 关新. 论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J]. 冰雪运动, 2007,29(3):93-96.
[19] 于安静,李悦铮,江海旭.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18):236-240.
[20] 傅云新,胡兵,王烨. 中国31省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分析[J]. 经济地理, 2012,32(6):144-149.
[21]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等. 城市旅游竞争潜力时空格局演化及其结构合理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32(8):944-950.
[22] 张广海,龚荷. 浙江省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时空格局演化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8-86.
[23] 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 黑龙江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2016.
[24] 国家统计局.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2016.
[25] 国家统计局.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2014.
[26] 中国民用航空局. 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附件:民航机场吞吐量排名)[EB/OL]. http://www.caac.gov.cn/XXGK/XXGK/TJSJ/index_1216.html,2006-2016.
[27] 田里,李柏文,周小坤.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重要性-绩效分析[J]. 人文地理, 2009,24(6):79-81,+54.
[28] 杨仲元,卢松. 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33(7):806-814.
[29] 孙枫,汪德根,牛玉. 高速铁路与汽车和航空的竞争格局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36(1):171-187.
[30] 张立生.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J]. 地域研究与发, 2004,23(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