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想抱抱曾经的自己
2017-04-13
突然滋生出一个很奇怪的念头:抱抱曾经的自己。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7岁时的那个夏日。
我不想说天有多热,经常跟在我屁股后面蹦来跳去的虎子,它只是趴在地上不停地吐着舌头,任我怎么拉、怎么扯就是装作赖皮般一动不动。7岁的我拎着镰刀,跟着母亲去收麦子。
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四行麦子,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我只割两行,也只是一行一行、一小把一小把地割。很快,我就被母亲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想赶上母亲,心里一着急,手底下就出错了。一镰下去,没割到麦子,倒割破了自己的鞋面,还有脚背,疼得龇牙咧嘴。脱了鞋袜,一道血口子。我没有喊也没有叫,就像母亲平常处理伤口那样,抓了一点土,在手里捻得绵绵的,而后撒在直流血的伤口上。看着母亲不直腰地割着,我将那只袜子塞进兜里,忍着疼,继续往前赶。
母亲性急,似乎她已经听到了麦粒炸裂的声音,头也不回地催促着我:“快点,手底下快点。”她打了个来回,到了我的跟前。见我绷着个脸慢吞吞的,就踹了我一脚,骂了句“没听见麦子都炸开了”,而后继续弯腰猛割。
母亲知道天很热,热得人直流汗,却不晓得汗水流到伤口的疼。
那天临近傍晚,母亲照例拉我到池塘边冲洗,我死活不去,她才瞅见了我没穿袜子的那只脚,还有脚背上的伤。“没事儿,都结痂了,两天就好了。”母亲说话时语气很轻松,就像受伤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或许不知道,一个7岁的小孩子,自己受伤了,很疼很想休息,却不忍心丢下母亲独自割麦子的矛盾心理吧?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孩。我的脸颊会轻轻地贴在她的小脸蛋上说,好样的,你真是个乖孩子。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10岁那年。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考试没考好,很伤心,老师表扬别的孩子时就像在批评我。母亲从未问过我的成绩——农活多得她都没时间直起腰来,哪会关心这些闲事情?可我却不敢直视母亲的目光,似乎她什么都知道。
那时,如果没记错,应该是一块橡皮2分钱,一支铅笔5分钱,一个本子8分钱。家里是不会经常给我钱买学习用具的,可努力是必须的。也许是贫穷出智慧吧,我想到了电池里的碳棒。
那时,电池也是稀罕的东西,不是开玩笑,家里带电的就一手电筒,还舍不得经常用,怕费电。还是在亲戚家找到了一节废电池,砸开,取出碳棒,我才拥有了一支可以长久使用的“笔”。
学校的操场是我的练习本,碳棒是笔,反反复复地写,边写边背。起先,一些孩子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学习不好,还显摆着学习?我才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知道自己该好好写,好好背,边写边背。背了,会了,继续写,就当练字吧。后来,就有人开始学我了,用瓦片,用木棒——谁在乎用啥呢,反正学习就是了。
就那样,脑子并不灵光的我,渐渐地向优秀生靠拢。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姑娘。我会在她耳边轻声告诉她:想办法拉自己一把,谁都会像你一样走向优秀。
……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18岁那年,抱抱那个在别人都已酣然入梦时依旧点着蜡烛、勤奋学习的少女,没有那股刻苦劲儿,她怎么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顺利跨进大学的校门?
回首走过的路,点点滴滴都是付出,都是努力,如果可以,我真的想回到过去,抱抱每一阶段里从未懈怠过的自己。感谢她们一路扶持,才让今天的我站在这里——至少没有让自己失望。
(节选自张亚凌《时光深处的柔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
写法指南
1.以“如果可以……”的排比句开头,具有铺陈美。排比结构法就是指运用排比段结构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散文和議论文。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就反复运用排比段来渲染自己的感情,营造出宏大的气势,读后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本文亦是如此。看似是对生活的一种假设,实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无比欣慰及对昔日自己的无比疼惜。抒真情、写真意,这样的文章自然接地气。
2.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抒发自己的感悟。本文以时间为主线,将“7岁”“10岁”“18岁”三个阶段依次展开,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铺排了一个又一个画面,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训练安排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假设的冲动。请以“如果可以,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补全题目后再行文;(2)抒真情写真意,不要胡编乱造;(3)尽可能地让文字形成画面,增强效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