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尔登湖畔的思想者

2017-04-13游楚天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9期
关键词:车费爱默生瓦尔登湖

游楚天

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7年梭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家乡度过了4年教书生涯后,他投身写作领域,与当时著名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结为擎友。他的心孤独而自由,抗拒一切常人眼中的道路。经过了对文学、自然科学长达4年的研究后,梭罗成为了当时第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只身前往瓦尔登湖湖畔,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隐居的两年时间里,他写就了享誉世界的散文集——《瓦尔登湖》。

这本书在1854年出版时是寂寞的,甚至连一些本有能力接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甚至讥评:它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

《瓦尔登湖》是梭罗毕生思想的凝结与体现,翻译它的徐迟先生曾经说过:“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这本书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弄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脾,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这是一本寂寞的书,也只有带着寂寞的心情才能读得懂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梭罗与陶渊明的思想态度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是,梭罗与陶渊明的态度也有不同的地方。梭罗自己说过,隐居瓦尔登湖只是自己的一個实验,作为一个超验主义思想家,梭罗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追求日益显露等种种现象感到十分担忧。他曾经在他的书中质问:“难道资本主义商品化社会就是我们人类的理想家园吗?”为了唤醒人民的信念与思想,梭罗选择了在瓦尔登湖湖畔自力更生,布衣蔬食的两年原始简朴生活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唤醒了部分人。

梭罗除了是个环境保护主义者、超验主义思想家外,他还是个不屈的斗士。如同已逝南非总统曼德拉一样,他一生都致力于解放黑奴,为人民的民主、人权而斗争。他曾因为拒交人头税而坐牢,出狱后作了著名的出狱演讲,为世界和平与种族平等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所著的一些政论著作中,不泛犀利之作,《瓦尔登湖》的第一章经济篇便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平等、民主、人权的思想。

梭罗对美国文明的独立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影响,这一点极其伟大,因为他并不是一位政治家。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曾在半个世纪后令另一位伟人——列夫·托尔斯泰钦佩不已。

梭罗的好友爱默生曾经对他的人格特征做过一番栩栩如生的描述:梭罗喜欢走路,并认为走路比乘车快,因为乘车你要先挣够了车费才能成行。再说,假如你不仅把到达某个地方当成目的,而是把旅途当成目的呢?梭罗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比许多人都要活得长久,因为他明白自己想要怎样活,而许多人奋斗了大半生,却始终活在一个几乎永远达不到的梦幻里,毕生都没能挣够乘车的车费。梭罗活得其实就像一棵树,一棵孤独而独自成长的树。它是孤独而寂寞的,因为它独自生活;它又不是孤独而寂寞的,因为它与世界仍有交往,这种交往是通过地底下的须根,给予世界看不到的营养,并滋养了其他的树。而这些被它所滋养的树长大后,成功地笼罩了一片天空,为世界送来一缕清凉与荫蔽。

梭罗于1862年病逝,年仅44岁。对于他的一生,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在瓦尔登湖隐居的两年时光。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人们不应该将无尽的精力投入物质追求中,而应更多地用来精神探索。人们的确颠倒了生命的意义。而梭罗也将因他杰出独特的思想在世界文坛以及人们心中得到永生。

【作者系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车费爱默生瓦尔登湖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微言大义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公平的方案
360岁
爱默生的“尊严”
瓦尔登湖不再“清净无垢”
200
职场诚信无小事:女白领因欠36元车费被开除
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