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瓜群众”心理探秘

2017-04-13付厚智

大众健康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理需求围观归属感

付厚智

为什么会这样?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充满兴趣?哪怕是在自己已经知道“吃瓜、围观”不太好之后,仍然兴致勃勃的去围观呢?

这也许要从需要层次理论说起。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分5个层次,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中低级的需求如果未被满足,人们就不会产生高级的需求。例如一名吃不饱、没水喝的人,没有被满足生理需求,他便不会对安全抱有奢望,于是会铤而走险的去填饱肚子;一名在家庭里得不到关爱、在学校里没朋友的学生,也很难发展出真正的自我实现需求,去给自己制定目标,并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另外,如果一个人在两种不同需求面前,需要做出选择的话,他经常会选择更高级的需求。例如革命烈士在求生存和实现理想面前,会选择后者,舍生取义。

根据该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一条公理:人的任何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某种需求。围观这种行为也不例外。

那么如果根据需要层次理论的话,围观满足了我们哪一种需求?我个人的观点是“归属感”的需要。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在商业街看到了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很热闹,你的心里会发生什么呢

很多人的第一答案是好奇心,想要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候,你实际上就把自己和围观群众们看做了同一个整体,你想要加入其中,你们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便是“知道真相”的围观群众。你在此刻消除了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差别,于是你归属于这个群体,围观现象便产生了。

很多人对围观现象颇有微词,觉得这是一种很市井的心态所导致,有些人甚至嗤之以鼻。如果我们依旧参照需要层次理论来看的话,围观仅仅满足了人们第三层的需要,假如我们有机会去满足更高级的需求,是不屑于满足低级需求的。那些瞧不起围观者的人,他们的言外之意是,“我们要去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被尊重的需要,而你们仍沉浸在归属感中。”

不过围观现象中,还会出现觉醒。有时我们会听到,很多围观的人在离开现场后,会自己嘲笑自己说:“这么个事儿还让我在那看半天。”这实际上是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觉醒,他们在满足了自己的归属感需要后,开始有了审视自己行为的能力,于是开始期待,自己下一次能够干点“正事”,不再沉迷于这类“闲事”。

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如此强烈,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围观上,还有很多生活中的现象也在展示归属感的力量。

由春晚带来的归属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新年前后。近些年,每年大家少不了的一个节目,便是对春晚的吐槽,似乎不骂上几句,这个年就缺了点什么。而且你会发现,大家会很刻意的忽略春晚中精彩的部分。春晚本身带给人们娱乐之后,还发挥了余热,给人们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新的谈资。

这实际上也是由归属感所制造出的围观现象,因为当我们在共同做吐槽同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关系是平行且一致的,大家很默契的形成了一种协作关系,共同完成“吐槽大业“。在这种协作的过程中,我们体验着“一致性”的快感。

由中医带来的归属感

据说,想要让一场聚会变得糟糕,就一定要谈中医的話题,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人加入了反中医或顶中医的队伍中。看到这里,相信你心里也有了自己的“归属”,而且一定能找出不少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我们在中医问题上变得很不中立,一定要找出自己的立场。这实际上也是由归属感所诱发的一种现象。

中医支持者也许希望自己归属于一种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归属于那种信奉经验、实际效果的人群;而相反,中医反对者也许希望自己归属于一种更理智、更科学、更数据化的群体。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活成自己期待中的样子,这便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的差异,导致了面对中医而产生的冲突。

由催婚而带来的归属感

你会发现这又是个敏感话题。人到了27、28岁,要不要结婚生娃呢?

很多年轻人的观点是,我现在不想结婚,更不想要孩子,我现在想要先忙事业,我现在还年轻,我还……而年轻人父辈的观点经常是,你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你过去的同学都当爹当妈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已经能打酱油了,你过了30要孩子身体会吃不消,你得把传宗接代放在第一位啊……

这两种观念上的冲突,实际上都在关注自己在自己的群体当中,是否特立独行。年轻人不希望自己在应该干事业的年纪干事业,换句话说,他身边的同龄人都在忙事业,他不能和他们有太大的差别;老人们认为,自己现在应该是抱孙子的年纪了,周围的同龄人都抱上了大孙子,自己是那个与众不同的。两代人都不希望自己脱离自己的社会群体太遥远,因此产生了矛盾。

换句话说,催婚的矛盾,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矛盾,在一个家庭中的集中体现。

从某种角度来说,围观、吐槽、站队、催婚等社会现象,可以通过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来得到解释。因此我们在看待这些问题时,可以适当跳出是非对错的圈子,更客观的来看待,也许能够有新的发现。

猜你喜欢

生理需求围观归属感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湖州特殊人群在公共场所卫生间的使用现状与设计建议
朋友圈,欢迎围观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吃货们的世界
The Easter Parade
奇葩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