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俗唱法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创新方法探索

2017-04-13陶婧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3期

陶婧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上涨,以及国家“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方针的普及,我国居民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对于精神世界的精彩也抱有了更大的渴望。音乐作为陶冶人性格和情操的一项艺术,凭借其简单、通俗的特点迅速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关注。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三大主要的音乐演唱方法,美声和民族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专业性,其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搭建已然有了很高的水准。但是通俗唱法的教学则截然不同,传统的想法认为通俗唱法简单,技巧性低,无需过多的教学,主要让学生進行练习即可,因此,其教学方式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通俗唱法的在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让在落后教学方式培养下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让其彷徨失措。本文旨在针对通俗唱法教学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师和学校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通俗唱法;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190-02

一、通俗唱法概述

对于通俗唱法这一概念,可能非专业人员并不是很熟悉,所谓通俗唱法,即流行唱法,通俗唱法来源于通俗歌曲,即来源于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身边的人物、事物,并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通俗歌曲简单易懂,饱含丰富的情感,能够迅速和有相似精力的人群产生共鸣,从而被广泛传唱和喜爱。也正因为如此,通俗歌曲在三种主要的歌曲形式里是最得人心的。通俗歌曲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绝大多数群众对于通俗歌曲的演唱只能达到满足自己情感需要的地步,无法给他人带来美的享受,只是自己一时间的感情寄托,甚至会变成噪音影响别人,让人产生厌恶。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群众缺乏必要的声乐训练,他们只是将通俗歌曲作为一种调节生活的娱乐形式,而并没有专门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演练,自然东施效颦。因此,正常情况下,只有一小部分极具音乐天赋的人才能在没有系统学习的前提下将通俗歌曲进行完美地演绎,让人眼前一亮。这一现实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通俗唱法教学的重要性。

二、通俗唱法的特点分析

通俗唱法来源于通俗歌曲,通俗歌曲用词简单易懂,曲调婉转,主要是对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进行描写,抒发自己的特点情感,极易引发共鸣,故而,通俗歌曲的演唱没有过多的技术要求,也没有严格的标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对歌词有一定的限制,对于专业性的要求也更高,而且其表达的情感也有限,甚至和日常生活脱节,因此,不能够像通俗唱法那样受到大众的亲睐。此外,通俗唱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真声演唱,假声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通俗唱法的一个技巧,实际上属于民族和美声的范畴。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很多科技元素被运用到通俗唱法中来,不仅加强了渲染力,同时更让通俗歌曲具有吸引力。

三、通俗唱法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我们都知道,通俗歌曲来源于生活,对于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要求低,因此,在院校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无需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授课,只需简单的点拨学生自然能明白其中的要义。于是,在高校的通俗唱法教学上,常常会发现授课教师的专业是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换句话来说,通俗唱法的教学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来代替或者兼任的。这着实让人大跌眼镜,要知道术业有专攻,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多多少少会沾染一点本行业的工作特点和习惯,这种让美声、民族教师来教授通俗唱法的行为必然会让后者赋予前者的影子,变得不伦不类,失去本真。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美声和民族唱法的教学中,对于假声的训练是常态,因为这两种唱法需要真假音不断的转换以此来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但是通俗唱法要求用真声演唱,这种将假声嫁接进来的方式必然会使得通俗唱法的表达变得混乱不堪,让人摸不着头脑,同时更会在专业者面前贻笑大方。此外,由于技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强调假声的演练,对于真声的教学不到位,导致学生完全用真声演唱出现困难,甚至造成破音。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老套

首先,传统的通俗唱法教学实际上是学生们自主演练的过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对于曲目的介绍也是少之又少,没有对于曲目精确的认识是无法将曲目的意境呈现出来的。一般来说,教师布置一个演练曲目,学生针对给出的曲目无限制的模仿,越像越好,这种按图索骥的操练方法事倍功半,时间是花了,但是收到的成果却很惨淡。在这种无限的模仿中,学生还有可能逐渐是去自我,失去特点,成为千篇一律的模板。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解,对于学生个性的打压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创新。

此外,教师不接受学生自主选择演练曲目,必须去模仿教师给予的曲目,这样无疑是对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打压,让学生逐渐认为学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最后,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钢琴伴奏的方式莱引导学生们进行演唱,这种做法形式死板,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起来,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三)通俗唱法的教学缺乏必要的艺术指导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首歌的诠释,我们通常用“演唱”这个词来进行表达,所谓演唱,是表演与歌唱的结合体。但是现在的通俗唱法教学过分追求对于唱法的纠结和训练,忽视了必要的手势、表情、眼神的训练。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痛痒,实则却能充分调动大众的感情引发共鸣。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过分要求唱法技巧,也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但是对于表情、神态的重要性却只字不提,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训练的学生大多都成为社会上所说的“学院派”,这个词可不是褒义词,有种“书呆子”的意味在里面。因为进入社会工作后,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唱得很好,但是却仅仅止步于歌唱,站在台上表情呆滞、目光无神,动作僵硬,无法吸取大众的眼球。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学生走进社会后,发现现实和教学存在如此大的差距,这一点造成他们一时半会儿无法接受现实的工作,教学也变成纸上谈兵。

四、通俗唱法教学方式的创新方法初探

(一)坚持个性化教学

通俗唱法的教学绝不能按部就班,更不能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因为那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特点。要知道,没有鲜明特点的东西肯定不属于艺术的范畴,艺术讲究的就是创新型和独特性,兼具二者才能在在行业中长青。通俗唱法教师因此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要善于观察和记录,将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点都记录下来,这样在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任务后,可以在总方向一致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帮助其寻找到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部分,让其在这个方向下功夫,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也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帮助其改良。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培养自然是受益无穷的不仅能将必须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更加保证了学生们的独特性,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就变得很高,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况且,教师也并非对所有的领域都精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出更多的准备。但是,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将教育作为自己的天职,这样才能不辱使命。

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娱节目。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才能总结出很多经验和道理,这些经验比从教科书上学来的要印象深刻的多。

(二)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作为音乐院校,对于各类文娱晚会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展示校园特色和风采的重要途径,同时更是给予学生实践机会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不仅应该举办各类实践活动,而且要好好办,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心血。

首先,这种文娱活动的举行要有一个时间和频率的规定,每年什么时间点举办什么活动都是事先拟定好的,因此学生对于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的准备中去,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排练进行监督和指导,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擅长的部分,在歌唱的时候演唱自己的擅长的曲目,并进行初步的纠正,学生在这个准備的过程中不仅表达了自我,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将教学搬到课外的方式,学生也会更加专心,事半功倍。

最后,学生登台表演,无论是成功还是差强人意总会有所收获,帮助他们下次做的更好。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学生们的表演一定要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最终的评价,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三)进行肢体动作的训练

传统的通俗唱法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的唱功,将教学中心通通摆放在声音上来。但是,通俗歌曲作为一种娱乐性极强的艺术,观众更加渴望的是从中得到很多趣味性来达到娱乐的效果,如果站在台上只有嘴在动,四肢僵硬、面无表情,不仅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甚至会让观众反感。

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感到无比的失措,因为学校的时候,教师们强调的是唱功,但是社会需要的却是表演。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基本乐理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肢体艺术也同样要进行相关的指导和训练。但是,眼神、表情和肢体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不能演唱所有的歌曲都是一个相同的表情和神态,神态表情是用来辅助歌曲意境的表达的,是附属品,是要配合歌曲的。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充分理解歌曲本身的意境和内涵,深挖出内部的东西,才能保障不会黔驴技穷,弄巧成拙。

(四)科学正确地指导发音练习

无论是哪一种唱法,都是建立在最基础的发音上的,如果没有牢固的地基,万丈大厦也不过是海市蜃楼。其实,这就像建造一栋房子一样,如果没能把基础部分做扎实,后期的摆设和完善无论做的多么完美,都依然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

所以,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的发音情况有一个详尽的了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并提供相关的训练曲目,让其完成来修复自己的问题。

其次,一定要 避免操之过急。老话说,欲速则不达,一味地强调速度在质量上就会出现问题,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因为部分学生在音域的拓展上比较滞后而揠苗助长,同时,也不提倡学生在表演的时候过分强调速度,在实现应该对于作品有一个充分的背景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不做无木之本。

参考文献:

[1]顾元成.通俗唱法教学方法的创新[J].音乐生活,2006(03).

[2]张学旗.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

[3]巫嵋.浅谈通俗唱法教学方法的创新[J].戏曲之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