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

2017-04-13汤飞宇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才观培养目标声乐

汤飞宇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历来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心理期盼越来越高,呼唤教育创新的愿望也越来越强。而实际上,当前艺术的教育现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声乐艺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185-02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思考是指以提出有别有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物质结构,在高校声乐教学领域中,进行改进或创造新的教学制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等一系列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一、明确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重大意义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既是我国入世后国际教育竞争形势所需要的,也是实现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目标所希望的,更是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愿望所决定的。高校声乐教育的培养目标、理念、机制、模式、方法、手段、评价、检验机制等等,长期以来保持着固有、单一、不变的状况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相适应,与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不相适应,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良好愿望不相适应。

总之,高校艺术教育虽要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但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重大意义,一方面是为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目标而积累经验。

二、明确声乐教学创新的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单一性地停留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上。现实的情况是,能真正进入教育部门从事声乐教学的人数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毕业生则进入了社会性的就业团体。青少年宫、艺术培训学校、琴行、少儿托管中心、电台、电视台、群艺馆,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等。这说明声乐专业学生的就业主体是多方面的,而且被吸纳的人数多。

最为关键的是,它们对声乐专业学生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如果高校声乐教育不转变教学观念,拓展培养方向,创新教学模式,仍坚持单一性培养目标,必然导致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因此,新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具有较高声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

三、明确复合型,实用性人才的具体内涵。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培养目标确立为具有较高声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这种人才观既要突出艺术专业的特性,又要综合了其它专业对人才要求的共性。人才观的转变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息息相关,与旧的人才观比较,新的人才观的要求更全面和宽泛。

实际上,可以这样理解,以前或者说旧的人才观是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中是精英,是佼佼者,却常常在其他方面和领域显得木呐,甚至有些迂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行业与行业的独立性较强,开放性不够,结合性不明显,所以,专业技术性人才是高等院校培养的主要目标,其内涵主要是本专业内的该具有的素质和要求。从很多院校的校名中也反映出了这一特点。比如矿业学院,林业大学等。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逐步确立,社会的开放程度加大,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其中包括许多新兴专业的兴起,比如信息技术、动漫科技、电视传媒、播音主持等等的开设,同时,一些老,旧,传统专业,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与社会发展进步的不协调性,慢慢被淘汰了。

加之,社会文化多元性特征的显现,文化服务于经济发展意识的增强,人才观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内涵。其实,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学生在校人数的增加,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变。从“精英式的贵族化”教育向“普及式的平民化”教育转变,其对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说,复合型,实用性人才的具体内涵应当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相结合。复合型人才应当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复合是指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变革自己的思维。实用性是指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充分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干好具体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性。

四、明确声乐教学创新的培养模式

(一)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教学观念

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设置的。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其教学观念的主旨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且是必须接受什么。声乐教学的技能性特点,更显得尤为突出。

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知识获取渠道的宽泛性和迅速感,使得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不合时宜。尤其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开始成为了一种服务,一种精神和意识的特殊服务。在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学校要强化服务意识,教师要践行服务意识,有了服务社会和学生的意识,新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才有创新的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学生”的教学,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声乐人才的终极目标奠定基础。

(二)培养艺术实践与社会活动的综合能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观突出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社会活动的综合能力两大特性。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往往重视课堂教学,却忽视了艺术实践的锻炼和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在用人的要求上,则希望他们身兼多种技能,既要能唱、会唱;能教、会教,又要有从事社会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能力。高校的声乐创新模式应当依据这些要求进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和社会活动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声乐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可。

五、声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

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延续了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采用一对一的口传身授方法进行。这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虽然能比较好地贯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的客观现实不相适应;(2)重声轻乐的教学观念,使得培养的声乐人才,由于缺乏较为全面的素质而不能得到社会的接受与认可;(3)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束缚的学生求知欲望和全面发展。因此,在声乐课型上要进行创性调整,实现多元化。新生入学,首先进行声乐入学汇报,组织对新生的声乐演唱能力进行评估,从中发现比较突出和拔尖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比例控制在5%、一对二的课型学生比例为35%、一对四的课型学生比例为40%、一對多人的课型学生比例为20%。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型的特点,在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要灵活组织。比如一对多人的课堂上,由于学生普遍的声乐基础较弱,以突出声乐理论的讲解为主,结合演唱示范,使学生从简单的模仿中走出。一对一的课堂上,则可以突出演唱为主,发现问题,用声乐理论的指导去解决问题。多人的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大家积极参与到讨论式的学习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其它课型的教学中,以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逐渐取代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探索并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与学的创新教学方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3CGD06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才观培养目标声乐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龚自珍的人才观
以多元人才观为引导,深化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