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空间的交互性设计探索

2017-04-13赵志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交互性公共空间

赵志林

摘 要: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一直存在被动的状态,原因是建设者已经限定了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方式;再者是使用者在早已被设定好的环境中丧失主动创造的机会。所以,使用者丧失了与空间互动的可能,在空间中缺乏人与空间的互动。本论文主要对公共空间的形态分析、对行为科学与公共场所组织理论进行分析、创造具有归属感、领域感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交互性;公共空间;空间场域;空间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158-01

空间本应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空间所呈现出的形式不应只是冰冷的几个围合界面。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尊重和满足使用群体的需求,应把人的行为活动列入到首要考虑的部分,毕竟空间的创造目的终是服务于人。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互动性的实施,这是有理论依据的,如马歇尔·杜尚于1957年在《有创造力的艺术》中指出:创作的行为并不是由艺术家个人独自表现,必须加上观众的参与及诠释,使作品与外在世界产生关联并造就其意义。所以空间的交互性设计是使空间具有人性化的根本之一。

公共空间泛指公众可以自由进出、自由活动、自由交往的场所,承载着社会的公共生活。赫曼·赫茨伯格(Hennan Hertzberger)在《建筑学教程》中提出对于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的概念可以用“集体的”和“个体的”来表达。

在室内设计的概念中,由于每个建筑体功能的特定性,所以使用人群就有了特定性,而在这个建筑体内的公共空间部分,是服务于这些特定的人群的。例如学校内部的公共空间是服务于师生的,但是目前公共空间的建设不尽人意,尚不能满足使用者的更多需求。

交互在汉语字典的字面解释是“互相、彼此”的意思。交互性设计的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比尔·莫格里奇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的,其范围是在软件开发的使用方面。但在其他很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交互性设计的起源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驻守长城,点燃烽火狼烟,到电报器的诞生后摩斯电码的设计发明,特别是电话的发明,这些都是需要在建造的起始阶段就是设计出的一套实用的界面系统来方便人们的使用。交互设计真正上的产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之前承载了界面系统设计的机器还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备,只是受控的被动接受使用者施以的信号并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智能,所以很多时候并不能极大的方便人们日渐提高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智能化的机器来提供给我们帮助。交互设计发展的背景,是使用者不再满足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下的各种服务,逐步产生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体验式的交互设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愉悦性的各项生活感受。在设计领域内,开始的交互设计是由工业设计师提出并且实践操作的,由于其与工业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工业设计师能够更透彻的深入到交互设计中去。

交互性设计的目的,是引导使用者参与到空间当中,与空间互动,在空间中得到体验。环境越好,自发性活动发生的频率就越高,持续的时间相对越长。在体验中让使用者得到功能上和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才是人与空间的互动体现。

亲身体验与被动接受信息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如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者,所需要的只是听讲和记笔记。用不了多久,便有不少人会松懈下来。但是如果教师不断的提问,学生注意力便会高度集中。

工业品的交互性设计,体现在人与物上的互动性。通过交互性设计,让人机互动,能够让使用者更多地挖掘产品的功能,使得产品更全面地为使用者服务。

归纳起来,交互活动的方式有人机交互,以信息的交流为主要目的,触发参与者的交流欲望,在信息的传达方式上渗入了互动的因素,表现形式更活泼;设置和人们参与的经历,触发参与者的思维,引领人们的思维进程。这类交互设计能使人们留有更多的回味和深思;未来的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将从机械感应操作转换为生态感应系统,就是运用人体系统机能作为运转公式,机器能够接受用户发出的,比如声音、动作等生理信息指令,逐渐运用各种动作方式让参与者参与互动,尝试各种体验。

交互设计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已经潜移默化地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美好化。正如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的苹果手机(iphone),它是乔布斯所创立的品牌在交互性设计上的一次巨大收获。iphone改变了传统观念中的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机械,而是使得人們可以运用一个承载媒介去运行所有你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程序。它不再是科技的一种创新,而是运用科技手段和交互理念来创造更为优秀的产品。

现代商家和包括世界高等学府哈佛商学院近年来也一再将这一事态捧上封面大肆宣扬,由此可见,交互设计有更为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

公共空间是公众开放型的空间,具有开放性、公开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公共空间紧随时代和人文生活的发展而变化。目前的社会生活已不是按照某种俗套被动地生活了,而是要求精神关怀和情感体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人与人的互动增强。因此,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空间艺术应迎合时代的需求,向互动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林振德.公共空间设计[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交互性公共空间
科普网站交互性对科普传播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