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美学史大纲》之庄子美学

2017-04-13郭子涵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庄子意境

郭子涵

摘 要:庄子美学和哲学密不可分,庄子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即存在与大自然之中,而天地之美正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在获得至美至乐和自由就是审美境界的论述中,提出了美和美感的实质,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庄子;心斋;坐忘;德;意境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38-01

庄子,名周,字子休,和孟子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后人对庄子的评价是,性格富于美学意味,最真实的诗人等。《庄子》一书共有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这三十三篇中哪些是由庄子所作,哪些篇章是由其追随者、或是后人陆续添上的,除《让王》、《说剑》、《渔父》、《盗砳》这四篇被苏轼辨为不是他本人的作品。其它作品的真伪,当代研究的学者们看法不能统一。但根据学者们比较统一的观点:《天下》篇可以作为鉴别庄子作品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内七篇比较重要,外篇和杂篇里面也有些许观点是庄子的思想。

庄子是个厌倦人世生活、亲近自然、善于抒情、善于写生、极具观察力和想象的思想家和诗人。庄子美学和哲学密不可分,其核心是对“自由”概念和审美关系的探讨。

一、“心斋”“坐忘”

本文先把“道”这个概念引出来。庄子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作者对“道”的解释倾向于带有泛神论的色彩。庄子认为如何实现“道”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可以。在逍遥游中也有解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就是《田子方》女偊口中说的“外天下”、“外物”、“外生”游心于“道”要经历一个修养的过程:第一步是“外天下”,排除对事物的思虑;第二步是“外物”,抛弃贫富得失等各种计较。第三步是“外生”,把生死置之度外。即“无己”“无功”“无名”,庄子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之为“心斋”又称之为“坐忘”。

“心斋”指空明的心境。“坐忘”指“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肢”也是指摆脱俗世的纷扰、战胜个人的欲望。记得在大学看展时候,一个央美的教授的作品上印的一个印章刻的就是“坐忘”二字,当时很喜欢,却不知出处,想想真是羞愧。当把“道”看作是艺术的最高追求时,那“心斋”“坐忘”就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当一个人酣醉時也就忘了俗世的纷纷扰扰,更能用一个空明的心境去创作。这时可能最接近“心斋”和“坐忘”,可能酣醉时分最能够帮助艺术家解放束缚,释放创造力。老子的“涤除玄鉴”和庄子的“心斋”“坐忘”为后来棕炳“澄怀观道”和郭熙“林泉之心”的论述做了开端。

在《养生主》和《达生》中有一些生动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这个故事开始时庖丁“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后“他未尝见全牛”他在解牛时可以不凭感觉器官,动作却处处合乎规矩。他对于解牛已经出神入化的熟练,达到一种愉悦的境界。不是因为工钱和奖赏,虽不是创造艺术品但能够从解牛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在佝偻者承蜩故事中,佝偻者在经过年轻时艰苦的训练技巧极其精熟,获得了自由。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在技法和一些基础的东西上必须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获得自由,才能够随心所欲的去创作,享受创作过程中带来的愉悦之感。关于这一点我能够切身体会,在艺术创作中,“眼到手不到”的感觉是痛苦地,在锻炼技法出神入化的过程中是辛苦的,当全身心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忘我的境界,是能从艺术创作中获得快乐的。

二、“美”与“丑”

庄子发展了老子对“美”与“丑”的概念,认为现象界中“美”与“丑”时相对的,在其本质中是没有差别的。在《秋水》中河伯与百川比较是美的,当看到大海的波澜壮阔时又觉得自己是丑的。所以“美”与“丑”这个含义是相对的,庄子这个理论对中国美学史也有很大的影响。“美”与“丑”并不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最高范畴,而是低层次的范畴。甚至在艺术中还有审“丑”这一说,傅山还喊出“宁丑勿媚”的口号。在我看来如贯休的罗汉,陈老莲的侍女,问一句它们美吗?它们丑吗?

三、德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这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在《人世间》《德允符》中描述了一批或外貌丑陋或残缺有障碍的人,却能受人尊敬。所谓“坐忘”的自由就是要超出形骸、得失、生死、祸福之外,不去计较。即外形的美观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内在的精神——“德”。对于美学的重要启示:一个人的外貌的丑陋,反而能更有力的表现其内在精神的力量,这与孔子“文质彬彬”的审美主张很不同,扩大了艺术审美的视野。就像唐宋时期的罗汉,如贯休那出自“梦中所睹”的高古奇骇的罗汉形象。

四、意境

“象罔”,“象”是境象,“罔”是虚幻,象征有形无形、虚和实的结合,是庄子在老子对“道”具有“无”和“有”的双重属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意境”说的最早源头。中国诗词、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重视对意境的表达。书中列举了些许关于古代名人对于名人作品的评价。我对书法和诗词不太了解,单说一下绘画,但中国的纸本水墨画比西洋的布面油画,虽不写实,却能够超出物像之外,表达更深远的意境,更富有灵动之气。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磅礴大气,站其画前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倪元林的画被奉为逸品,看其山水作品,仿佛能感受到其内心的孤凉。这些可能就是作品的意境带给我们的感受。

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一下总结吧:“庄子的性格最富于美学的意味,他的思想如同一首绝妙的诗。”

猜你喜欢

庄子意境
春色满园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光影意境
《庄子说》(十八)
一朵花的意境
《庄子说》(十五)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