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铜器纹样变化浅析商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2017-04-13王心璐
王心璐
摘 要:在商周时期近800多年的历史中,青铜器的纹样变化总体来说是去繁就简,由商代的通体布满纹样逐渐演变为周代中后期简洁明快的纹样特点。商代纹饰充斥着各种神话幻想中的动物,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充满诡异的神秘气氛,而西周至中期这种纹饰逐渐为粗犷疏朗的二方连续变形图案所代替。纹饰的演变史与青铜器的礼器特性紧密相关,反映出中国古代商周政治制度的异同,商代谨小慎微的方国联盟体制以及影响中国三千多年的周代封建体制均能从当时青铜器纹样点中探得一二。商周时代是一个政治文化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费而新文化兴。”本文将从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的变化浅析商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关键词:商代;周代;青铜器纹样;商周政治制度;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32-01
一、商代青铜器纹样特点
商代青铜器以祭祀用器为主,装饰纹样是分区进行的,器物上下按颈、肩、腹、足的造型结构形成自然的横向装饰段,左右以凸起的棱脊将每一装饰段分割成块面,纹样就这样自然的按照这些分割的块面逐一进行填充,纹样的组织图形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向中心聚集,从而形成对称而直立的单独纹样。这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典型特征。整体效果十分繁缛而又层次分明。
商代青铜器图案装饰题材有饕餮纹、夔纹、鱼纹、鸟纹、鹿纹、象纹、虎纹、龟纹、蝉纹等现实的及想象的动物纹;人形纹、人面纹等人物纹;四瓣花纹、变体花瓣纹等植物纹;以及云雷纹、冏字纹、方格纹、乳钉纹等几何纹。在这些商代青铜器图案中,以饕餮纹、夔纹和云雷纹应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传说中的饕餮是食人未咽,有首无身的怪兽,威严肃穆。商代早期的饕餮纹中最简单的仅有一对双目,其它部分都被省略掉了。中期的饕餮纹变化突出了目纹,部分纹样目纹比例相当大。纹饰用大量的雷纹和并列的羽状纹构成纹饰的其余部分。比起商代早期的精细,中期的神秘气氛更加强烈,但图案仍是抽象的,主干和地纹的区别仍是不明显的。而到商代晚期,纹样的种类与纹饰技法都有所增加。在纹样上的表现特点采用多层次的雕刻技法,高浮雕的主纹和平雕的地纹细密有序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加透出一种神奇神秘的氛围。而这种商代最重要的纹样在西周中期开始衰落,至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已无所见。
夔纹是中国远古时代以爬虫类动物—--蛇为部落图腾的标记,在商代被用作主纹以示神化。而周代的主要纹样窃曲纹,他是将商代的夔纹加以简化变形,收尾相连,形成连续纹样,环带纹是将夔纹加以简化变形为袋装,并将其组成波浪起伏的连续纹。
二、周代青铜器纹样特点
周代青铜器以礼器为主。周代青铜器的纹样在早期基本承袭了商代的纹样作风,中期以后开始逐渐演变成独特的装饰风格,在纹样题材上,周代已摒除了庄严肃穆的饕餮纹、夔纹为主的装饰纹样,凤纹取代了饕餮纹和夔纹,成为周代代表性的装饰图案。凤鸟纹是周代青铜器中常见的纹饰。在商代时,鸟纹很少作为装饰主题,通常布置在纹饰中处于次要的衬托地位。而西周时期凤鸟纹十分盛行,鸟是周人的祖先神,而且也是周人这个农业民族将凤鸟视为保障其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的风神,并所以予以崇拜的缘故。除凤鸟纹外,周代青铜器主要纹样有兽体变形纹、波曲纹、火纹、二方连续的几何纹。
至西周中期,纹饰艺术以朴实无华、简洁明快为趋势,商代流行的兽面纹已经不再作为主题花纹了,纹饰布局以条带状的二方连续为最多,通体满饰的情况极少,表现手法以平雕为主,浮雕较少,晚期纹饰构图简洁,刻画刚劲有力,但种类比中期有所减少,这时鸟纹已经消失,雷纹开始退化,波曲纹在所有纹饰中占有绝对优势,纹饰特征相对呆板单调,艺术欣赏价值远不如商末时期。到周代中期许多动物性的纹样趋向呆板与固定化,其形状所表现的神话式的力量显然递减,似乎再也不复具有那种神秘的威严色彩,而古典式中占领导地位的饕餮纹几乎完全消失。在周代演变过程以及周以后的朝代中,呈现出一种不复能称之为敬畏的新态度。
到周代中后期,纹样已将商代遗留的纹样装饰风格完全淘汰,打破商代规则,形成了周身的二方连续纹样,其中环带纹、窃曲纹、鳞纹、瓦纹、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云雷纹、白乳雷纹、曲折雷纹、网纹等二方连续纹样,成为周代流行一时的纹样。这些基本是商代动物纹样简化解体变性后形成的纹样图案风格简朴疏朗,气势雄浑,极富有起伏流转的运动感,周代器物纹饰与商代繁缛叠加的纹样特征不同,周代的一般器物往往只在颈肩部装饰一条带状二方连续纹样,主体部位光素无纹,具有单纯明快的特点。
三、商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方国联盟的殷商时期,商人内心十分不稳定、做事谨小慎微,任何一件事情不管大小都不想出错。巫祝贞卜至上,上到祭祀、征伐、婚丧大事,下至疾病、田猎、出行、天气等等都要进行占波,商王处理每日大小事都要征询上帝和祖先神的意见、看法,然后决定何去何从。所以商代重神事,以神为本,神权独尊,希望用神权来维系对方国部族的统治。《礼记丧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的文化特征可以从青铜器纹样的变化中看出。商代青铜器纹样的特点是:威严、神秘、有力量。这其中的威严是给自己以力量,希望自己有这种威严,以震慑周围的方国部族。纹样的神秘色彩是商代重神尚神、凡事由天定,希望能和上帝祖先神沟通,得到他们的护佑。
随着牧野大战的结束,商纣王引火自焚,这个虔诚的崇拜神权、相信神权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尊天保民的新时代——周代。周人也尊敬祖先神和上帝天地鬼神,但周人上帝天地鬼神观与殷人鬼神观有明显的不同。殷人认为不管自己的后代德行如何,上帝祖宗鬼神总是保护自己的祖孙后代。而周人认为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周王朝能够统治各级贵族和部落,不仅是上帝祖宗鬼神的庇护来决定,还有民众的愿望和感情,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概念。那种殷王室神权高度集中的“民神不雜”的状态被打破了,其他人也有一定的祭祀权力,所以众民可以和鬼神沟通,鬼神也要听从众民的意见。所以从上层统治者来看,与其把气力花在尊鬼事神上面,还不如敬鬼神而远之,把气力花在敬德保民、以民为本上。当然这种敬德保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周代分为几个时期,周文王到周成王阶段,继承殷代的礼仪,周成王到西周中期阶段,制礼作乐,形成尊天、敬德、保民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阶段对神权统治产生怀疑,形成轻神重民、以民为本的观念。另一个方面是周代总结商代失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在于政治制度不完善,也就是独联体制不适应社会发展,所以周代是分封制、封建制。把神权统治变为伦理血缘统治。周代的这种封建体制也可以从其纹样中管窥一斑。
参考文献: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J].观堂集林,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