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7-04-13刘颖刘毅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刘颖++刘毅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差异较大,突出体现在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性格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授课内容、方法和进度,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很难获得提高。本文将从分层次教学理论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探究如何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中建立适当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国家招生政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生源质量整体下降。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较为突出,尤其体现在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方面,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接受能力具有多样化和层次性的特点。在同一个班级内,有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而跟不上正常的课堂进度,导致厌学和缺乏学习动力,而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热情也很高,对他们来说,课内的知识显得比较单薄。面对这种情况,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进度、方法进行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提高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进步,致使高职英语教学陷入僵化。针对此情况,以“因材施教”为基本理念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又有助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就是考虑不同学生间存在的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全面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我们人口的不断增长,学校中班级的人数不断扩大,对学生不加区分的传统式教学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提到的“适当学习条件”实际上就是指根据学生的水平、特点而制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而分层次教学恰好能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进步。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核心与难点,怎样把学生分配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层次是教师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分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對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试卷测试的方式初步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A组为成绩优异、基础扎实的学生,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应该以拓展课内知识为主,因此称其为拓展层;B组为成绩中等、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学内容应注重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适当进行提高,属于提高层;C组是成绩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目标为夯实基础,最低限度地完成教材要求即可,属于基础层。

学生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每个学生的了解,结合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特征,更加准确地完成学生分层。此外,如果某些低层次学生表现突出,进步很快,教师需要把他们提升到高一层次的小组,相反,高层次小组的学生如果出现退步的情况,则要将他们的层次降低。

2.教学分层。教学分层可以细化为两个方面。第一,目标分层。教师应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能力,为A、B、C三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A组学生要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拓展课内知识,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并且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B组学生要注重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逐步提高英语水平;C组学生则应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授课分层。在授课阶段,根据分层的目标给三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包括掌握不同层次的单词和短语、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作业。例如,在讲授一篇英语阅读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C组学生只需要完成第一题即可,B组学生要回答两个问题,A组学生要在回答前两道题的基础上,再完成一道拓展题;文章中会出现很多生词短语,C组学生掌握基础单词短语的意思即可,B组学生要在掌握大部分单词短语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其用法,A组学生需要掌握包括拔高词在内的全部单词短语,并能够熟练运用;在完成课后翻译作业时,C组学生要翻译5个基础的句子,B组学生完成教材要求的10个关键句翻译,A组学生在完成B组任务的同时,还要自己写一段话来总结文章大意。

3.评价分层。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调节、教学等作用,是检验分层次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评价分层就是对分层次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利用不同难度的问题和试卷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具体来讲,在学期末设计A、B、C三套考试试卷,其中C卷的考核内容为教材中最基本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而B卷在C卷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和写作,A卷涵盖“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的全面考查,试题的难度要高于其他两套。这样,利用不同的试卷分层次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很好地找出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成效

分层次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优化、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深化了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为课堂教学形式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分层次教学模式利于每个层次的学生取得最大的进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次,分层次的教学内容更加贴切学生的学习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词汇量贫乏,在教师教授时时常因为听不懂、跟不上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在分层次教学的C组教学中,讲授的内容难度低,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听得懂,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分层次教学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提高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力,并且在教学中组织各层次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时,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多种课堂策略,从而培养了教师的灵活思维方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分层次教学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划分层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正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再进行学生分层。了解学生不能只看其课堂中的表现或是考试成绩,而应多与学生在课后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个性和诉求,但要对每个学生都知根知底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准备统一的教学内容,而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准备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加了备课难度。

第二,学生层次划分较为笼统。现在高职院校招生途径多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很大,仅仅划分成三个层次并不能最贴切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层次内的学生仍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三,分层次教学可能会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很容易把分层次教学与区分“好生”和“差生”相联系,由此,层次高的学生可能会骄傲自满,而层次低的学生则可能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应对每个层次学生都一视同仁,给于同等的关心和照顾,并尽可能多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总而言之,高职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虽然在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它切实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较好解决了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引发的教学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推进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改革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顾红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 2011(67).

[2]宋丽萍.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问题探讨[J].高教学刊,2016 (2).

[3]李国荣.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石化专业为例[J].海外英语,2012 (24).

[4]张妍.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初探——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

刘颖(1963.7.13-),女,副教授。

刘毅(1989.7.29-),男,助讲。

猜你喜欢

分层次教学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