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传统中的“兴”义探微
2017-04-13章珊珊
章珊珊
摘 要:“兴”之本义最初起源于宗教祭祀的活动中,字的形体也是相似于人举手托物,传递着在宗教祭祀中的一种极度兴奋的迷狂状态。在学术界,“兴”义一直是文学大家们所热衷探讨的话题,纵观“兴”义的发展状况,主要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即宗教中的“兴”义;经学传统中的“兴”义;诗学传统中的“兴”义。本文主要立足于诗学的角度,对“兴”义在诗学中的深刻变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诗学;“兴”义;探微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065-01
前言:关于“兴”义的演变,对于学术界来说一直是热衷的话题,很多大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兴”义进行了深入考究。纵观其发展流程,“兴”义的演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先秦,“起”为“兴”之本义,主要源自于宗教祭祀的精神;二是“隐喻、美刺”,主要由生与汉代经学大家对《诗经》的阐释;三是“情感的兴发”,这是纯美学意义上的意义,在此兴发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而本文,笔者将从诗学传统的角度出发,意在通过对特定视角下“兴”意的阐发,解释“兴”义在传统诗学中的价值。
一、“触物起情”
对“兴”义的解释可以追溯到胡寅的《斐然集》中《与李叔易书》一文,其中涉及到对“兴”义的三重解释:
(一)“情”
先秦文献中关于“兴”义的起情之意很少提及,原因在于先秦文献主要记载的都立足于情实、本性。据考古学家发现“兴”有“情”意可能跟其与“嬹”通假有一定的关联,而考证“嬹”与“喜”之意相同,是一种喜悦的情感。魏晋时期,就出现了兴作喜悦之情的用法,相当于“兴致”之意,如《世说新语》中《任诞》、《惑溺》等。在中国美学史上,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出现了纯粹的审美意识的觉醒,这种情感是真情的流露,而“兴”即为这种情感。魏晋人的这种以情为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对文学的认识,诗不再仅仅是道德的解说,而被当为一种情感上的真实流露。
(二)“起情”
“兴”即有了“情”的意思,但并未失去其本来“起”之含义,二者合二为一即是起情。这种情感是真情的流露,具有生动性,不受束缚。刘勰受到汉代经学家对“兴”义解释的影响,把“兴”理解为起情,后来的很多诗论家也收到刘勰这一思想影响,继承、发展了其“起情曰兴”的思想,在中国诗论中,“兴”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情字之意,更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情感迸发,而这种情感也是诗歌创作所必需的。
(三)“触物起情”
“兴”是不可遏止的情感迸发,而这种情感与人所处在的环境不可分离,也可说是随着自然变化产生的。中国诗学之所以如此强调情由触物而起的意思,因为立足于如此的情感,才是自然流出的真情。宋人杨万里在《诚斋集》中提及,至于“是事是物”,为何可以“适然触于我”,而“我之意”为何能够“适然感于是物是事”,这里涉及到人与自然的本体关系,人心与客观物象的合二为一也是一种情景之间的融合。
二、“乘兴而作”
综上可见,“兴”是一种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发而引起的一种情感的状态,这种情感是不受束缚的,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魏晋时期强调的任运自然的生存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最真实的,是一种任兴的艺术人生,如果着眼于诗歌的审美品格,那么,诗歌创作也应该是这种任兴的状态。
钟嵘在《诗品》中对“诗兴”做了一定的阐释,认为兴是从新的时代精神出发,不受到汉代经学家的局限,与传统的伦理道德无相干,这在某种意义上与《毛诗》中标明的兴的情况相似,“文已尽而意有余”,是一种兴起而为诗在审美体验上的必然发现,而读者的这种美感体验也是在一种兴发状态下进行的。这种对“兴”义的阐释,也为后来很多文论家沿用。
三、结语
总之,关于“兴”义的探究除了在诗学领域,在经学等其他领域也一直是热衷探讨的话题,现当代关于“兴义”的研究,也是涉及到了各个方面:有学者认为“兴”是诗歌创作中的协韵起头;也有立足于当下的时代背景,顺应时代的变化,把《诗经》中的作品放到当下讨论的;还有立足于当下教科书的,把“兴”理解为一种修辞手法等等。然而,单层面的理解“兴”义是不能完全令人赞同的,因为不同的思维方式下,“兴”义即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所以,“兴”义是由诗歌本身的思维特征决定的,“兴”是诗的本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项目名称:《诗》之“兴”与《易》之“象”辨析,项目编号(2016yks014)。
参考文献:
[1]赵沛霖.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袁济喜.兴:艺术生命的激活[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4]彭锋.诗可以兴:古代宗教伦理哲学与艺术的美学阐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5]贡华南.味与味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7]叶秀山.美的哲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重定本),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