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炼成品油出口遭遇三条拦路虎

2017-04-13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出口配额东明炼厂

○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地炼成品油出口遭遇三条拦路虎

○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利润低、风险大、无经验可循,导致了地炼成品油出口之路并不顺畅。

地炼企业成品油出口之路并不顺畅。供图/CFP

2016年年末便有传闻称,2017年地方炼厂成品油直接出口配额将被取消。如今,靴子终于落地。

在近日由商务部与中国海关总署直接下达的2017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名单中,2016年获得配额的12家地炼企业暂无新配额。

地炼企业出口大门缘何重新关闭?有专家分析,利润低、风险大、无经验可循导致地炼成品油出口之路并不顺畅,而地炼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也比想象的更为艰难。

配额完成度仅达6成

在商务部下发的2017年第一批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中,共计发放1240万吨,较2016年同期下降了40.76%,其中包括汽油365万吨、柴油525万吨和航煤350万吨,暂未发放石脑油出口配额。

同时,本次出口配额下发企业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中化,地方炼厂并未出现在本次配额名单之中。

2015年12月,山东东明石化首获1万吨汽油出口配额,自此拉开了地方炼厂参与成品油出口的序幕。不过,1万吨仅相当于东明石化汽柴油一日的产量,在业内人士看来,其象征意义更大。

作为地炼企业大省,2016年,山东共有10家地炼企业获得成品油出口资质,累计获批138.5万吨,比例仅占全年累计出口配额4507.5万吨的3%。而这10家企业中只有弘润石化每个季度都有配额,大多数企业只是偶尔获得配额。

“双权”放开迎来一片叫好,加上利润一度飙升,地炼开工率急速上升。然而,从不同分析机构统计的数据来看,12家地炼企业2016年的配额完成情况并不乐观。

根据金联创统计,2016年全国共12家地方炼厂获得167.5万吨的配额,但实际完成总量近100万吨,完成率为60%左右;而依据安迅思中国的统计,实际出口数据为80万吨,完成度甚至还不到50%。

标普全球普氏高级石油分析师宋燕玲向记者透露,根据他们的观察,地炼企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中国地炼出口汽油15万吨,为前10个月平均出口量的三倍以上。

究其原因,宋燕玲认为这些企业为了申请2017年的配额,因此在2016年最后两个月卯足了劲完成。

虽然商务部未作出官方解释,但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国家规定,若企业在配额有效期内未开展加工原油出口业务,取消其配额申请资格;在配额有效期内,配额使用率低于60%,在下一年度配额下达时按等比扣减。

在这样的情况下,表现不佳的地炼企业暂未获得出口配额不足为奇。

另外,国家为了鼓励成品油出口,2017年1月开始,进一步放开了成品油出口限制,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恢复全额退税,一般贸易方式或只允许分配给中石油等4家国有石油企业。

而地方炼厂出口成品油主要依据《关于暂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开展进口原油加工复出口成品油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后期地方炼厂出口若存在问题可随时叫停,但可以恢复或延续。

有专家认为,配额发放仅是暂停,并不代表全年都没有,接下来有关部门仍可能会考虑调整配额管理方式,或者延迟发放给地炼。

据此,有专家认为,配额发放仅是暂停,并不代表全年都没有,接下来有关部门仍可能会考虑调整配额管理方式,或者延迟发放给地炼。

出口经验不足

取得出口配额的地炼企业虽然规模和资质都不错,但长期以来的政策和市场限制导致他们在出口方面的经验不足。

根据统计,2016年地炼企业出口量最大的是弘润石化,共出口35.8万吨;其次为东明石化,出口16万吨。

据东明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地炼企业目前的出口渠道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助国内相对成熟企业的渠道,向外出口成品油;另一种是依靠自己开拓市场,直接向海外客户出口。而大部分地炼企业都采取第一种出口渠道。

“虽然获得了成品油出口配额,但国际成品油市场如何进入、出口业务如何处理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实际操作难度也很大。”一位地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臧文刚告诉记者,地炼企业因为对国外市场不熟,在出口成品油时基本是放到新加坡的现货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出口地区基本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臧文刚以鲁清石化为例。2016年8月份,该公司与托克公司合作进行汽油出口,定向出口南美3.5万吨93号国四汽油,装船后从莱州港起航。“由于国内地炼长期没有放开过成品油出口,鲁清石化这次出口是外包给一家外贸公司。并没有参与实际操作,靠它自己来完成整个交易在现阶段不太现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商务部可能对于地方炼厂的直接出口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存在疑虑。

业内人士透露,像京博石化等少数炼厂虽然已经在新加坡成立专门的进出口公司,但其专业人才配备较为欠缺,出口经验不足,甚至个别炼厂始终未敢尝试出口操作。

另外,利润问题也导致了地炼企业的积极性。据东明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品油来料加工出口业务从进口原油到成品油出口报关历经7个环节甚至更多,一般耗时2个月左右,加上产品积压时间较长、资金回笼周期拉长,都增加了炼厂的运行成本和操作风险。

“目前山东地炼多距离港口较远,而当前地炼成品油管道发展尚不完善,中长途运输所产生的运费将加重炼厂的出口成本。”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说。

比如2016年弘润石化出口第一批汽油时,3.5万吨的汽油需要1000多辆货车才能运至港口。而京博石化的贸易经理尚新凯则透露,他们发送汽油至港口的运费大约为每吨160元。2016年6月出口2万吨汽油,花费了320余万元才运送至莱州港。对大多数地炼企业来说,出口利润低、风险大、没有经验可循,均导致了出口未能成为开拓市场的新途径。

市场化仍需推进

由于前景尚不明朗,一些地方炼厂表示,如果直接出口资格被取消,或将转向四大代理公司代为出口。东明石化集团副总裁张留成希望相关部门对国有与民营企业应采用一视同仁的公平政策。而如果最终争取不到配额,他们可能将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

此前,有业内人士透露,之所以暂停地炼企业配额,更多的是多方博弈的结果。由于2016年“三权”放开,地炼市场一度非常活跃,与国企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关系。

金银岛分析师王延婷认为,成品油出口放开并不彻底,地炼仅有配额而无资质,出口路径较狭窄。“国家仍没有直接对地方炼厂下放出口资质,地炼仍需通过拥有成品油出口资质的大型石油公司,依然受制于第三方。”王延婷说。

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2016年12 月31日,山东地炼汽油月产量为207.67万吨,环比增加19.94%;柴油月产量为365.45万吨,环比增加6.61%。预计2017年1月份汽油需求有望出现一定的好转,但柴油需求恐将继续遇冷。在2017年两大千万吨级炼厂投产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情况或有一定加剧。地炼资源仅能在国内进行消耗,势必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如果最终争取不到配额,地炼企业可能将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 供图/CFP

朱春凯认为,在国内市场较为低迷的前提下,我国成品油资源供大于求的局面还将延续,出口是缓解该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即使取消地方炼厂的出口配额,国企炼厂的出口任务将增加,因此2017年成品油出口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在此情况下,地炼企业的最佳途径是逐步增加高端产品的生产,提供附加值更高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据悉,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生产国Ⅴ标准的汽油,并且汽油标号也有能力提升到98号,通过进入高端市场来扩大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年末, 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所持壳牌马油51%股权的收购。这是中国地炼行业第一起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通过并购,该企业每年将为马来西亚提供40%的油品供应。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地炼企业缓解出口矛盾的一种新方式。

专家认为,从市场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停止地炼独立出口转为由主营单位集中出口,可有效防止境外市场中国内企业的不良竞争,有利于资源整合,加强中国资源综合实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因此,地炼企业的出口市场化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

猜你喜欢

出口配额东明炼厂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明年继续暂停磷矿石出口配额管理
俄罗斯可能在2020/21年度下半年实施谷物出口配额
裘东明
再谈高考物理规范答题问题お
副局长自杀,匿名举报信泰山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