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儿童朋辈语言生态圈

2017-04-13庄是洁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态圈儿童

庄是洁

【摘要】语言,作为思维的镜子,可以最敏锐地投射个体心理的影像。儿童朋辈语言具有强大的表现力,符合儿童追求的存在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使用失当语言的行为越发频繁。构建儿童朋辈语言生态圈,应该做到顺应儿童天性,启动防御策略,优化导引机制,合力提前干预,促进儿童语言、思维、人格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儿童 朋辈语言 生态圈

一位家长郑重地向班主任提出,希望老师把自己的孩子跟班上的小凯同学“拆开来”。理由是学生小凯经常语言失当,自己的孩子受其影响,最近在生活中经常会爆出脏话或者让人费解的“火星语言”。自己已经提醒孩子好几次,可孩子竟然觉得这些语言很正常。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所以请求老师伸出援手。

一、探索儿童朋辈语言的现状

儿童的学龄期为6—12岁。因此,小学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为了使思考和行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选择了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总计发放了240份问卷,回收了227份问卷,回收率是94.6%,再筛除无效问卷22份,得到有效问卷205份。

意识对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对失当用语的态度影响着学生使用失当用语的行为。本文主要通过小学生自身使用失当用语的情况以及身边同学对失当用语的使用情况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朋辈语言行为现状。

有很少一部分的學生觉得自己经常使用失当语言,66.3%的学生认为自己使用不当语言的频率不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会不可避免的使用到不文明用语;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几乎不使用”不文明用语。

从整体来看,该校小学生使用和传播失当用语的情况比较普遍。同时,认为周围同学经常使用失当语言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认为自己经常使用失当语言的学生比例,说明很多学生在使用失当语言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话“失当”,而在身边同学听来却是“失当”的。

二、感受儿童朋辈语言的外显特征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对老师以及父母的语言,从依赖变成脱离。反而是处于平等状态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年龄、心理等特点,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使用的朋辈语言具有一些外显的特质表征。

朋辈语言有着十分强大的表现力。鉴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他们在交流的时候,往往不自觉的打破常规交流方式,用口语化的、嗲气的语音、语调,来营造一种亲密感。同时,由于儿童认知的局限性,往往需要通过夸张的表达来激活他们的感知,加深印象。比如,看到一些激动人心的现象,脱口而出的是“雷”“晕”“萌”“超”(超炫、超恶心、超喜欢)等词汇,生气的时候做出用拳头敲击脑袋,难过时做出夸张的哭脸表情等。

儿童朋辈语言符合学生追求“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存在感。儿童朋辈交往的语言,不仅仅活跃在口头的表达领域,在教师“听不到”的世界里,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学生用语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他们不满足用单纯的文字表达心情。表情包、颜文字、电报文以其传情达意的幽默性、简洁性取胜,契合学生游戏精神,于是学生使用时乐此不疲。

三、构建儿童朋辈语言生态圈的策略

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等都处于发展时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好新求异,学习力与模仿力强大。学校不仅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还是语言发展、人格形成的重要舞台。

(一)顺应

儿童朋辈语言生动有创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用语很快便能为学生所接受并传播。学生享受趣味性语言带来的轻松、无束缚的感觉,所以朋辈交往不求语言表达有多正式或是有多深度,只要能愉悦身心,便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例如,“甄嬛体”的流行,虽然这些文体是书面语,但被学生故意模仿之后带有了诙谐、戏谑的色彩,因此更容易被朋辈所接受。

我们要感受儿童朋辈语言的时代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学生当然希望自己是与时俱进的个体。例如,“秒杀”一词,在游戏中是指打败对手的速度非常快。学生熟练地运用在生活中,用来形容那些在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胜利的选手。这类词汇被普遍使用,非常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二)防御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知识面相对狭窄,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强,喜欢新鲜事物,同时又很容易受到交往语言中不良“病毒”的侵害。一些小学生常常不加分辨地把网络聊天的符号等直接用到作文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收到生活中朋辈语言中“病毒”的影响,写作文时词不达意。作文中“晕、我去、酱紫”等词的泛滥使用,让“插科打诨”取代了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让作文读起来显得不伦不类。“病毒”入侵,学生需要提高语言“免疫力”,就需要教师通过班会、主题活动、个别访谈等形式启动“杀毒软件”,净化语言环境。

(三)导引

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目前学校对于学生失当用语的使用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引导机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大部分学生在老师面前几乎不会使用失当用语,使得教师很难察觉,疏于管理。第二,教师由于工作的忙碌,对于学生语言的发展,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朋辈语言群,却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语言、思维乃至人格。

1.让教师对学生语言发展指引方向

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暴露出“原生态”用语使用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卸下“伪装”,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使用和传播失当用语问题才能够被教师所发现。教师在规范学生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规范小学生语言使用的实行和监督上;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健康的语言去感染、引导学生的语言习得。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从潜意识里引导学生的语言和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让家庭教育浸润学生语言发展

可以说,家庭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语言习得奠定了基调。为人父母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抱着这样的想法,难免就会对孩子严苛。当孩子感到压力时,便会选择通过各种途径来释放压力,在家长背后滥用失当语言,便是其中一种途径。作为家长,要时刻言传身教,用最好的言行给孩子做榜样,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巧妙导引,弱化负面影响,为孩子语言的发展构建绿色环境。

3.让朋辈文化孕育健康语言生态

匡正班级制度。为形成良好的群体伙伴关系,我们可制定促进伙伴交往,融洽伙伴关系的班级制度。制定有利儿童朋辈语言的班级规定,让儿童朋辈语言生态环境得到制度的保障。

抒发心情日记。学生们在日记里写写身边发生的事,写自己的憧憬,写自己各方面的收获,写自己的所思、所感,用名言、警句激励自己,发泄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态,共建朋辈语言生态的健康环境。

参与团体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关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正确的方式,抒发内心的负面情绪,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宣泄,远离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进行积极的情绪情感教育,教会学生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认知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朋辈语言的传播和交流正在潜移默化的对儿童的生活产生影响。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形成语言美的重要时期,愿你我共同努力,构建绿色生态朋辈语言群,促进儿童语言、思维、人格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圈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平越 :做职场生态圈的串连者
新区制造生态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跑步生态圈
“中国创造”首开裸眼3D 超多维SuperD携梦工厂建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