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7-04-13张辉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张辉平

【摘 要】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级的形式,而一切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凝聚注意力,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去发掘他们内在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的。

【关 键 词】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从近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不难看到,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的运用,尤其是对如何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情境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这也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我们仿佛又走进了另一些“误区”,或许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到底应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些什么样的问题?由此引发教师们对目前实施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与问题,进行反思与校正。

一、对创设问题情境的误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原本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形象、学得高效。但是,有很多教师却是为了创设而创设,只认为情境创设是为了图个热闹,反而感觉牵强附会,以致并没有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一)重视“包装”,忽视“内在”

很多教师简单地认为情境创设就是“形象+习题”,从而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是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比如,某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知道孩子们喜欢动画片《熊出没》,所以就引入了“熊大”“熊二”“光头强”等动画形象。到了上课的时候,一开始的确能够马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接下来,确实令人乏味的:首先是熊大头像+复习引入,然后再是熊二头像+例题,紧接着又是光头强头像+练习题。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情境吗?

(二)你觉得有趣,学生却不认为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他会问为什么要求“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并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由此吸引学生加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随意创设,违背实际

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注意到生活实际,从而使创设出的情境过于虚假。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情境,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场就表示不认可,觉得生活中看到的小狗才应该是最快的,所以第一应该是小狗才对。虽然这只是一個假设的情景,但“假设”不等于“虚假”,假设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四)被多媒体替代的实际操作

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味地注重多媒体的使用,从而忽略了学生实际体验的重要性。创设情境并不是仅限于多媒体,其实,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比如在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用PPT去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且恰好倒满的过程。但是,就算PPT做得再精美,动画效果再逼真,也不会有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的效果来得具体、来得生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问题情境是数学学习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指个体面临的数学问题和它所具有的相关经验所构成的系统。合适的问题情境,指的是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条件的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向的这样一种情境。当小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一时不能足以接纳新知,从而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心理状态。而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想不是,“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 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3. 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4. 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的不足。

以上分析看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三、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

(一)创设悬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如果一节课的开头就给学生留下悬念,学生就会带着这个悬念积极地投入到一整堂课的学习当中。又或者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就会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

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矛盾,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矛盾的魅力就在于把人吸引住,既让你乐在其中,又使你焦虑不安,却又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

(三)创设趣味,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新颖幽默的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创设“悬念”“矛盾”“趣味”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所以在情境创设中应该把握好“真实性”“趣味性”“发展性”“数学味”这几点。“真实性”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趣味性”是保证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总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一方面,通过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另一方面,问题情境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获得抽象的顿悟,同时又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成了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逐渐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传汉,汪秉彝.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 杨庆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学文. 浅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 学校教育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