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CT背景的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式微困境破解策略探析

2017-04-13李雨

出版广角 2017年3期
关键词:馆藏纸质图书

【摘 要】 信息通信技术时代,数字阅读大幅提升,传统阅读面临挑战,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处于式微困境。文章在分析纸质图书仍具备电子图书不可替代之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纸质图书利用率的策略举措。

【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策略

【作者单位】李雨,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

ICT,即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的简称,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不仅可实现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信息传递和共享,而且还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1]。21世纪初,随着ICT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ipad、Kindle等各种新型阅读工具相继涌现,数字阅读大幅上升,传统阅读面临挑战,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处于式微境地,寻求破解之策已成为图书馆界的一大现实课题。

一、ICT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情况

1.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攀升,网民规模日益扩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2011?—2015的5年时间里,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由38.3%提升至50.5%,网民规模也由5.13亿人增至6.88亿人[2]。特别是由于ICT日趋成熟,智能手机加速普及,移动上网更加便捷,服务应用日益丰富,手机网民呈稳健增长态势,五年内其总数由3.56亿人增至6.20亿人,占网民总数的比例由69.3%升至90.1%[2]。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网民日益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借助移动客户端进行数字阅读也相应成为这6亿多手机网民的一大选择。

2.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兴起

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也催生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相关年度报告,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为1377.88亿元,2015年则攀升至4403.85亿元,增幅达219.6%。其中电子图书发展尤为迅猛,产品总数由2011年的90万种增至2015年的170万种,差不多翻一番;收入也由7亿元增至49亿元,5年内增加了6倍[3]。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电子图书正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接受和推崇。

3.纸质图书借阅式微

ICT背景下,人们的阅读方式渐趋多元化,数字阅读越来越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人所青睐,图书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网络数字文献资源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的总和[4];另一方面,百度、谷歌、360搜索服务已可替代图书馆的多数服务功能,图书馆仅是读者获取情报信息的选项之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公民(18—70周岁)阅读调查表明,2011??—2015的5年时间内,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由53.9%上升至58.4%,数字化阅读率则由38.6%增加至64%,数字化阅读率增幅远远超过图书阅读率[5]。业内曾有学者以重庆图书馆为例,对该馆2012—2014年3年间纸质图书借阅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借阅人数低位徘徊,借阅数量逐年下滑[6]。重庆图书馆仅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式微的一个缩影。

二、ICT背景下纸质图书仍具有电子图书不可替代之优势

1.纸质图书质量整体较高

根据我国图书出版发行的相关规定,纸质图书的出版发行须依次经过7个环节,分别是:选题→选题报批→组稿、编辑→审稿、申报书号→确定印数、定价→排版、印刷→发行销售。正是这一环扣一环的程序,才保证了纸质图书的质量。一本合格的纸质图书,无论在主题把关、内容取舍、文字编排,还是在版式纸张选定、封面装帧设计方面,都倾注了编辑、设计、校核人员的大量心血。正鉴于此,不同时代的纸质文献,往往反映了那个年代纸张生产水平、印刷技术、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古籍善本、孤本的收藏价值恰在于此。与数字阅读迅猛发展形成明显反差的是,由于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电子图书市场的管理还没有同步跟上,网民既可下载各种电子文本,也可简单复制并加以传播,由此使得电子图書鱼目混珠,良莠难分。特别是部分数字出版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社会责任,电子图书内容粗制滥造,哗众取宠,侵权盗版等问题屡见不鲜。

2.纸质图书更适宜深度研读

客观而言,数字阅读尽管简便快捷,但实属“快餐文化”,是一种碎片化、跳跃式的浅阅读,多数读者也往往将其作为一种休闲消遣。要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思考,提高素养能力,还得靠纸质图书,靠深度研读。确实,在这方面,纸质图书具有电子图书无可比拟的优势。纸质图书在手,读者可边翻阅边思考,可批注可勾画,可诵读可摘抄,这些都是电子图书无法提供的阅读体验。诚如美国学者内奥米·巴伦所言,纸质阅读让人更容易感受到知识的传播特征,让读者阅读的态度由浮躁变得理性和有耐心。在读者真正触摸到文字和纸张后,更容易理解文字的内涵,对全文阅读也有了整体的把控性[7]。与此同时,尽管这些年来电子屏显示技术在不断改进,视觉效果也在日趋改善,但“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这一困扰数字阅读的突出问题至今仍然难以得到破解。长时间紧盯电子屏,还是会使人身心疲劳,眼睛干涩酸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16)》指出,虽然数字阅读稳中有升,但纸质书仍是上海市民阅读的首选介质;近六成被调查者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需要深度阅读是纸质书受青睐的重要原因[8]。

3.纸质图书拥有一批稳定的读者群体

在读者群体中,有一批人更愿选择传统的纸质图书进行阅读。第一类是老年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共2.2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1%。这些老人多已退休赋闲,阅读时间充裕,年龄因素导致的视力退化再加上多年养成的习惯,使得他们仍旧偏爱纸质图书。第二类是科技工作者。一方面,科技专著技术标准复杂,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索引等数字化处理效果不佳,且学术性、系统性也决定了科技专著不宜采用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另一方面,科技专著面向专业读者群,印数少,数字化比例低,纸质图书仍是主流,科技工作者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纸质图书进行研读。第三类是年幼孩子。不会操作电子阅读设备的幼儿当然不可能阅读数字图书。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保护视力,避免孩子养成依赖电子设备的不良习惯,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不支持孩子使用电子阅读设备。

4.纸质图书仍将占据重要阵地

纸质图书具有电子图书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因此也更受广大读者青睐。据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11月公布的调查结果,在近三万份有效网络问卷中,在回答“最喜欢阅读什么载体形式的图书”时,51.9%的网民选择了纸质书[9],这说明纸质书仍是网民青睐的图书载体。另一方面,从发展趋势看,纸质图书生命力依然强劲。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统计,2015年美国标准油墨印刷和胶装的纸质书整体销量有所回暖,2015年美国实体书店市场销量增长了2.5%,是2007年以来的首次增长[10]。就我国而言,2011—2015的5年时间内,电子图书、互联网期刊和数字报纸三者的年度收入之和在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均未突破2%[3],数字出版中真正对纸介质出版产生替代作用的产品尚处微弱。不少实体书店顺应ICT背景下读者的新需求,加快转型步伐,同步开展线上销售业务,积极探索综合经营方式,新型书店已经开始了快速扩张的步伐。纸质媒体仍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占据主流地位,这是图书馆界公认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ICT背景下纸质图书借阅式微破解策略

1.科学购置新书

“作为一个图书馆,不管规模大小,对于读者来说,到图书馆要有书可读可借,更要有新书可读可借。”[11]黄宗忠先生的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新书采购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新书源源不断,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才能源源不断,读者也才能源源不断,图书馆才能实现读者队伍发展壮大与纸质图书利用率提高的良性循环。采购新书,必须坚持按照为读者所需、为读者所用的原则。为此,图书馆要重视馆藏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了解掌握读者阅读需求,据此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有针对性地购置新书。同时,图书馆要按照采购计划明确入藏图书的大致范围,加强与出版社、书店、书商的沟通联系,及时查阅了解图书相关资讯,有选择地采购畅销书籍。此外,图书馆还要把读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开设读者图书荐购专栏,发动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图书馆确认后进行购买并通知推荐者。如重庆图书馆每年举行两次“图书淘与荐”活动,请读者参加新书的采购工作,图书馆与文献提供商、书店等密切合作,从而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2.打造特色馆藏

评判一个图书馆,其标准既在于馆藏图书文献数量,又在于特色馆藏。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12]。我们通常所说的特色馆藏多指前者。对于图书馆而言,建设特色馆藏,是缓解图书采购经费紧张、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口”上的现实选择,是破解图书馆馆藏乏善可陈、“你有我有大家有”的窘境的有效途径,更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图书文献资源吸引更多读者、提高图书利用率的有效举措。建设特色馆藏,要立足当地产业特点、乡土文化、民风民俗、地方贤达的实际,依托原始收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持续、系统地征集和购置相关文献资料,把某项图书信息资源做到相对最优,把个性特色充分放大,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图书馆的恒久魅力。这方面,不少图书馆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湖南图书馆设立了湖南地方文献阅览室和家谱收藏中心,其收录的地方文献资料和家谱资料颇受读者好评。陕西省图书馆根据其地域特点,建立了陕西文史资料、陕西帝王陵、陕西民间美术等特色馆藏。上海图书馆致力放大视听文献资源特色,已收藏自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来的老唱片约15万张,各类视听资料3万盒(盘)。深圳市图书馆顺应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实际,开设了“时装图书馆”,提供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图书信息服务,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门收集国内外最新服装信息资料的专业图书馆。

3.优化借阅服务

服务是图书馆的主导功能。ICT背景下,图书馆更要在服务上特别是在借阅服务方面不断推出创新举措,以更好稳定并发展壮大读者队伍,进一步提高图书利用率。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借阅环境。在保持室内整洁的基础上,可以在图书馆楼道、书库墙上安装多种造型花架,在书库内摆放花卉盆景,在墙面悬挂名人字画,在阅览桌上放置名人名言座牌,将富于个性化、各种造型的书桌错落有致地散布于书架之中,努力营造图书馆温馨、舒适、雅致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开展有效的宣传。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等载体,介绍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分布情况以及业务办理流程,让读者尽快熟悉和更好利用图书馆;新书入库后,立即在相关媒介上公布本批图书信息,让读者及时了解图书更新状况;推出月度、季度图书借阅排行榜,定期不定期推送畅销书籍、经典图书等信息,方便读者参考借阅。再次,要简化借阅手续。调整优化书库布局,可以考虑开设新书专库,增设样本书架,设置高流通图书专区,既可方便读者借阅,又可提高图书的流通周转率。积极探索图书馆服务“互联网+”新路子,推出网上办理读者证、图书书目查询、续借业务办理等举措,甚至可以尝试读者网上“下单”借书,再通过快递物流送书寄书的做法,这样读者不出家门就可办理图书借阅业务。

4.促进全民阅读

阅读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活动,是提高国民素质,进行文化教育、知识传播、思想培育的基本途径[13]。近年来,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阅读的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推动全民阅读也由此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无疑是开展全民阅读的极好平台和便捷场所;另一方面,图书馆促进全民阅读可谓是一举多得,既可以对阅读本身进行推广,也可以对阅读服务进行推广,还可以对图书馆自身进行推广[14]。推进全民阅读,图书馆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首先,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推广并落实图书馆免费服务,实现免费开放、免费借阅、免费上网、免费讲座,让公共图书馆回归公益。其次,以馆藏资源为依托,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阅读推广活动。如将全民读书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依托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主动联手官方和民间各种阅读组织,推出阅读节、阅读月、读书会、主题沙龙及评选“十佳读书人”、“十佳书香家庭”等活动,让阅读成为社会风尚,让全民阅读持续、深入、稳定地开展下去。再次,创新图书馆运行模式,提高阅读服务覆盖面。受地理位置、馆舍面积、交通等因素制约,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还是存在一定局限。这方面,馆际联盟、总分馆模式无疑是创新的好举措。所谓馆际联盟即联盟内的图书馆共享资源和服务,进而实现图书馆之间资源的合理流动[15]。如珠海市金湾区图书馆与市区三所高校图书馆建立“馆际联盟”,三所高校325万册藏书向持有珠海市图书馆·金湾区图书馆总分馆借阅卡的读者开放,全市37个点可就近借书还书。所谓总分馆模式,就是在一个中心馆下,设立若干个分馆,中心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各分馆连接起来,实现图书集中采购,统一编目,联合检索,通借通还。苏州图书馆在业内最早做了尝试,他们于2005年起率先推行总分馆制,建起了市级总馆1个,县(市、区)级总馆7个,分馆160个,并配备流动服务车9台,基本实现了各县级市建制镇、非建制镇图书馆分馆建设全覆盖。馆际联盟和总分馆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图书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满足了广大群众就近、便捷的阅读需求,这些无疑是图书馆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扩大社会影响力,促進自身更好发展的极佳途径。

5.提升館员素养

ICT时代的到来,读者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对图书馆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馆员都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始终牢记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努力践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语言和行动两方面真正加以落实,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各项需求。顺应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图书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仅要掌握了解情报学、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熟悉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及信息推送平台的运用技术,还要能够耐心细致地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指导读者如何使用图书文献资源。作为图书馆,要把馆员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既要眼睛向外,积极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努力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同时也要立足自身,通过培训进修、岗位技能竞赛、考试考核等手段,不断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ICT”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7AQwsTh-vA-I9Vnztng18O2A_qPkMnYC4ym0a755W8bWxrz5OI8hnzFPMYyWmQdPLX2bsiz_I_DL_aef8NkWK.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31、33、35、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相关数据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1—2012、2012—2013、2013—2014、2014—2015、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4]曾敏灵.数字阅读与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2):9.

[5]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6]李花.浅谈公共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应对策略——以重庆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6):13.

[7]赵琪.美学者调查显示纸质阅读可提高专注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8-03.

[8]许旸.2016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出炉[N].文汇报,2016-08-05.

[9]任敏.纸质书比电子书更受欢迎[N].北京日报,2015-11-26.

[10]国际资讯.皮尤研究中心:大部分美国读者仍偏好阅读纸质书.http://www.jslib.org.cn/njlib_yjdt/jslib_guoji/201609/t20160905_148403.htm

[11]黄宗忠.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J].图书馆论坛,2011(6):17.

[12]金以明.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馆,2008(6):93.

[13]何韵.从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二元关系论全民阅读推广策略——以日本为例[J].图书馆,2015(7):34.

[14]赵发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4(1):84.

[15]冯鸿燕.关于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创新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6(5):32.

猜你喜欢

馆藏纸质图书
馆藏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