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少子化的双重挑战
2017-04-13胡鞍钢鄢一龙
胡鞍钢+鄢一龙
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中国人口基本国情,使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从2000年之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社会是指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比重大于7%;这个比重大于14%,叫做严重老龄化;大于20%或者是25%,叫做超老龄化。2000年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0%,2010年又上升为8.87%,2000年为8872万人,2010年增加至1188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0%,大大高于同期全国总人口(0.57%)。城镇退休人员从2000年3170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82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7.2%,这标志着中国进入老年人口第一个高峰期。
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老年人口第二个高峰期,这是受第二次生育高峰期的影响。根据联合国人口数据库(2012)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6.9%,到2030年分别增加至3.46亿人和23.8%,到2050年中国将形成老龄人口高峰。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在2010年之前60岁及以上人口就超过了欧洲,在2010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欧洲,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占世界总数的24.6%。
未来中国人口最大的挑战就是老年人口负担。人口老龄化的迅速来临使得老年抚养系数快速提升。2000年,中国平均9.1个劳动力供应一个老人,2020年平均5.9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平均2.7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年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明显低于妇女生育更替水平,进入“少子化”。2011年4月底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现象比原先估计的更为严重。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数相比,10年间共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率0.57%,增速相当于1990年至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随着生育率惯性下降,今后人口增長率还会进一步下降,总人口规模也会明显降低。
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中国人口基本国情,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将给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少子化的一个后果就是人口总数将出现下降,由于长期人口生育率低于2.0,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4.53亿,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17.5%;随后中国总人口数开始下降,到2050年中国人口下降至13.85亿人。从少儿人口规模来看,1990年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少儿人口第一大国,虽然人口总数还低于中国,两者的差距持续拉大,到2050年印度的少儿人口将接近中国的2倍。这表明,中国需要遏制过快的少子化,以保持人口适度规模,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从人口数量的竞争,转向人口质量的竞争。
我们特别需要吸取日本的教训。日本从1973年之后妇女总和生育率偏低,到2004年降至1.29。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7.6%上升至20.0%。少子化和老龄化已经成为日本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大负担之一,也是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和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目前人口变动情况与日本相似,即迅速的少子化与老龄化,中国目前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只比日本滞后了20-25年,15-40岁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数下降时间则滞后了30年。
但是中国与日本少子化、老龄化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日本是“先富后少、先富后老”,中国则是“先少未富、先老未富”。这可能根本改变未来时期中国经济轨迹,从较高增长转向较低增长,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中国长期性发展问题。从2000年到2050年的50年间,中国如何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的两大挑战,是成为一个真正繁荣的、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胡鞍钢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鄢一龙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