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前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2017-04-13黄兴
黄兴
【摘 要】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切实落实语文新课标修訂中关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遵循“目标性与系统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全面性与灵活性、自主性与创新性”原则,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分阶段、分类别地有效开展课前5分钟小活动,积极为全体学生搭建开发潜能、锻炼能力、突出特长、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创新;课前活动;核心素养;实践策略
2016年10月,在《课堂内外》杂志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举办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选拔--2016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田慧生院长指出:即将于2017年颁布的新修订语文课标中将明确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这进一步强化发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将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展丰富的实践创新活动,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课前5分钟小活动不失为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
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语文课前小活动,使之更加贴近新时期中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发潜能、锻炼能力、展示才华、自主快乐学习的良好平台,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将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前小活动的功效。
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简略探究语文课前小活动的实践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前小活动的特点及原则
语文课前小活动主要具备三性:其一,活动性。即以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的活动为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其二,自主性。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积极参与,发展个性,展示自我;其三,广泛性。即活动对象是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活动内容是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衔接,活动形式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综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
依据以上特点,笔者以为:开展课前5分钟小活动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是否有效选取适应新时代中学生兴趣爱好和审美需求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元化多样化的形式。因此,应坚持目标性与系统性原则、知识性与趣味性原则、全面性与灵活性原则、自主性与创新性原则,创新课前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到目标明确,设计合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知识性、趣味性、有效性兼备,方能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开发潜能、锻炼能力、突出特长、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课前小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课前活动分阶段实践
笔者通过问卷、谈话、讨论等方式,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梳理出分阶段、分类别、个性化与共性化相互融合的实践策略:
1. 高一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增加学生积累、锻炼学生胆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主要目标,以读、说为主要形式,强化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习惯。
2. 高二阶段:在高一学年的基础上,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说、讲、演为主要形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高三阶段:在高一、高二基础上,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讲、演、练为主要形式,强化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素养。
(二)内容和形式分类
1. 兴趣爱好类:
当今中学生大多具有好奇兴强、兴趣爱好广、思维活跃、喜欢时尚潮流、乐于吸收新鲜事物等特点,可着重开展“我最喜欢的——”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交流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我最喜欢的:一篇美文、一部小说、一首歌曲、一场球赛、一次旅行、一部游戏、一项活动(体育、文学、科技创新等)、一部电影电视剧(特别是中学生最喜欢的偶像片、动漫片、科幻片、时尚大片等)、一个电视节目、一场校园或班级主题活动、一类期刊杂志等;或是我最崇拜的古今中外的伟人、最喜欢的歌手、影视和体育明星、偶像等。
这样一首首、一部部、一个个古今中外交融、古老与现代碰撞、历史朴素与现代时尚混搭的视听盛筵在教室小小的讲台上形象生动地展开,每天只要有语文课,教室里都充满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和浓郁的时代色彩,学生自主地把课前5分钟变成“开心一刻”,随之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充满激情地进入主体课堂学习活动。
2. 知识积累类:
这类型的课前小活动课内课外结合,以语文科为主,交叉兼容各学科知识,并延伸到广泛的社会生活,强化知识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主要有:链接课内的诵读经典、字词积累、课文质疑、汉字听写比赛、背诵默写比赛等;贯穿古今的猜谜语、故事汇(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故事、对对联故事等)、成语接龙、文史知识介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荟萃、国学经典知识等;纵览天下的漫游世界(介绍世界各地、各国、各民族的地理、文化、风俗等)、世界之最(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奇观、科学发明创造等)、天下见闻(路上见闻,书中摘录,时事新闻等);作文素材积累:教材素材梳理、时政要闻、名人伟人事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以及其他专项分类素材。
3. 拓展实践类: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展以实际运用为主的课前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发现、善于分析、勇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个班,不少学生都有特长,说学逗唱,有模有样。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表现个性的平台,既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又是发现学生潜力、发展学生特长的好时机,为今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特长打下基础。
其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善诵者诵,善讲者讲,善唱者唱,善舞者舞,善画者画。如巧用脑筋急转弯、小游戏、对对联、新闻播报、时事评论、相声小品、美诗文赏鉴、课本剧表演、自命题演讲(可以是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一部你喜欢的电影,也可以向大家介绍你旅游过的一个景点,讲述你经历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也可以发表你对某个热点问题的看法)等。
高三学年还可配合专题复习有计划地开展块版式系列小活动。如成语运用技巧,病句解析归类,学生轮流讲解高考120个实词中重要的、疑难的实词和18个虚词,赏诗鉴诗(鉴赏诗歌的意象、品评人物形象、评价思想情感、赏析诗歌技巧等),看图写话说话,作文能力提升小训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命题作文材料运用、围绕观点进行论证)等。
当然,语文课前5分钟活动的实践策略还有许多,教师可因班、因生、因时、因景制宜,各年级学段依据具体情况也可以交叉重叠。这些活动训练看似海阔天空,不拘一格,但目的一定要明确,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为目标,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每次课前活动可一人也可多人、或小组合作主持。每周可评选“一周活动之星”以资激励。并且要建立良好的反馈,不断调整改进方式方法,使之更加切合学生之所喜、之所需。
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课前5分钟活动为平台,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非一日之功,只有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才能熏陶渐染。只要我们遵原则、讲方法、循序渐进,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就一定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友才. 语文教学艺术[M]. 北京:蓝天出版社,2001.
[2] 黄文煌,沈春蓉. 激活学生需求 深化课前活动——语文课前活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6).
[3] 王超. 浅谈语文课前活动的形式及策略[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