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CLC数据库的科学出版社图书影响力分析

2017-04-13诸葛蔚东崔爽

出版广角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学出版社类图书馆藏

诸葛蔚东+崔爽

【摘 要】全球联机图书馆对某一图书的馆藏数量是该图书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科学出版社图书的馆藏现状、类别和语种等指标,从图书的到达率、渗透力和覆盖率等方面对科学出版社出版图书的影响力进行具体考察;通过探究科学出版社图书的影响力和走出去的经验,为国内学术出版机构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图书;出版;影响力

【作者简介】诸葛蔚东,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崔爽,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系。

图书在世界图书馆的馆藏数量是衡量图书海外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图书馆藏就像广告的到达率一样,是测量图书传播效果的重要维度。“一个国家、地区的图书馆系统拥有某本书的数量,代表了这本书在这个国家、地区具有相当的馆藏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包含了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及作者知名度、出版机构品牌等各种因素的认定。”[1]

《2016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图书馆系统的中文图书收藏数据是中国大陆出版机构知识生产水平的一种综合体现。国内一些大社、强社知识生产能力持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尤以专业出版社的图书品种增长幅度最为突出,出版领域大幅拓宽。其中科学出版社位列2016年中国图书馆海外馆藏影响力排行榜第一位[2]。

科学出版社自1954年成立至今,有60多年发展历史,累计出版了4万余种图书、300多种期刊,是国内科学出版的指标性机构。本研究通过评估科学出版社被收藏图书的数量、类别和语种等指标,对其国际影响力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所选用的数据库主要为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即全球联机图书馆。该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之一,内含世界上最大的书目记录数据库,实时更新全球两万家以上图书馆的书目记录和馆藏信息。

一、馆藏数量

图1为科学出版社在全球联机图书馆中馆藏图书数量的年度统计图。图1显示了近十年来科学出版社在馆藏总量上的变化态势。与国内其他学术出版机构相比,科学出版社的馆藏图书数量持续处于领先位置。

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科学出版社的馆藏数量为3086种,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馆藏图书数量为2504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馆藏图书数量为2434种,法律出版社的馆藏图书数量为2336种。与国内同行比,科学出版社优势非常明显。

在worldcat中查找科学出版社的馆藏图书,我们发现,以十年为单位,科学出版社的图书中有788种被10家以上的图书馆收藏,0种被50家以上图书馆收藏,其中馆藏量最高的一种是张柏编写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该书出版于2008年,被收藏在全球46家图书馆中。另外,科学出版社九成以上的图书被4家及4家以下的图书馆收藏,其中一半以上只有1家图书馆收藏,且绝大多数图书馆位于华语地区。

在科学出版社OCLC馆藏量最高的10种图书中,最新的一种《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出版于2001年,有5种出版于20世紀60年代之前。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这有出版年份久、重印次数多及流传范围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近些年科学出版社的经典作品数量有限,未来须着力研发更多的精品图书,打造新的经典。

通过考察国际一流学术出版机构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参照指标。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2015年被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近1.9万种,被图书馆收藏量最多的一种书被全球260家图书馆收藏。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图书,施普林格有丰富的数字出版成果,其被OCLC馆藏的线上书刊超过一万种。

在数字出版领域,施普林格有超过10年的探索经验,它是第一家把图书、期刊等集成于同一平台的出版机构。在Springer Link上,我们可以检索到施普林格的所有出版内容,其全面实现互联互接,并且实行在线出版优先原则。在线出版内容成本低,规模大,在施普林格出版物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大大增加了施普林格图书的出版量和覆盖率。

提高图书馆藏量可以增加图书的到达率,使图书到达全球更多读者的手中,这也是出版社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表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但距离出版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学术出版机构需广泛挖掘出版资源,提升选题、编辑和营销能力,切实提升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在数字出版方面,科学出版社可以参考施普林格的书刊联动、书网联动经验,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藏量最大的图书类别

本研究将10年来科学出版社在OCLC中馆藏量最大的一百种书对照中图法进行了分类,结果如图2所示,占比最大的馆藏图书是历史地理类,其中又以考古类图书最多,后者成为近年来科学出版社图书出版的亮点。这也印证了近几年专业出版社出现的主要变化,即出版品种增长幅度突出,出版领域大幅拓宽。

转企改制以后,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提高市场份额,提升利润空间成为出版社考虑的重点。科学出版社逐步突破原有的专业限制,进入社科、人文和生活类图书领域,向综合性出版社看齐。从OCLC的馆藏来看,历史、地理类图书的馆藏占据压倒性优势,这与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的整体表现是一致的。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中国主题图书在主要发达国家出版情况概述》研究报告显示,历史地理和文学类图书是发达国家市场上中国主题图书最主要的类别。科学出版社的历史、地理类图书在提升出版社利润的同时,也迎合了西方读者的主要趣味,在图书的海外推广方面表现亮眼。

在历史、地理等人文类图书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的同时,科学技术类图书却一直无缘西方主流市场。针对中国主题图书重人文、轻科技的传统局面,中国出版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十余年间,将最大的资源投入科学技术类图书。作为国内学术出版的领军机构,科学出版社也在不断提高科技图书的国际市场渗透力。比如,扩大出版物来源,强化图书学术性。科学出版社聘请了专家学者作为外部专家,把关科学出版物;招聘各学科专业编辑;密切关注国内外各项重大科学研究、科学成果发布及科学类奖项颁布等专业动向。社内还增设了“选题编辑策划奖”“科学百人青年编辑”“青年基金”等奖项激励图书业务。

虽然科技图书的出版和推广存在效益不高、选题难度大和翻译难度大等现实困难,但科学无国界,科学技术图书不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壁垒,有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和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大国,轨道技术、高速铁路和水下机器人等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土学术出版资源丰富。因此,本土学术出版机构要加大国内优秀原创英文科技专著的出版,尤其是加大有引领作用的科学技术出版物走出去的力度,让其在海内外主流渠道推广、发行[3]。

三、收藏图书的语种

截至2011年,OCLC涵盖的图书馆数量为23815家,涉及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470多种语言。书目数据约3亿条,近年来还增加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的中文图书目录。OCLC全球联机图书馆收藏了89027种科学出版社的图书。图3所示为科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中的全部馆藏图书的语种分布,可见中文图书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其次是英文图书和其他语种图书。

图3 科学出版社图书出版语种统计图

在中文图书市场上,科学出版社在北京之外的上海、成都和武汉等八地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满足了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资源获取能力和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历年来,国家科研领域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成果中,相当一部分图书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4]。

除中文图书之外,科学出版社的外文出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虽然外文出版图书馆藏数量不大,但一直呈现增长势头。馆藏的英文图书从2014年的3种增加到2015年的10种,而且还新增了两种日文书。科学出版社在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国内同类型强社的对比中也表现更优,后两家出版社2015年的馆藏英文书种类分别为3种和1种。

“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学术成果和世界学人的对话,是推动世界学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的最直接体现,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5]为了更好地承担学术出版的国际交流职责,科学出版社可以考虑进一步丰富出版语种,提高图书的全球覆盖率。作为国际学术成果交流的主要载体,英文出版的加强有助于将国内先进科技成果推送到国外科学共同体和读者面前。

以施普林格的出版策略为例,作为一家德国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很早就确立了将出版语种定为英语的发展策略,这一策略在二战以后施普林格公司的复兴和后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施普林格实现出版物更大范围的发行流通,使其成长为世界学术出版的领头羊。

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方面,科学出版社也已经开始了布局,科学出版社美国公司、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和正在筹备中的欧洲分部都是其国际化的表现。尤其是科学出版社选择和国际最大的科技出版商爱思维尔合作,将自身版图扩展至欧洲本土。

四、问题与启示

首先,科学出版社可通过适当增加多语种出版,提升其图书的国际市场影响力。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中文为主,英文图书较少。这一出版现状满足了本土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是其立业之本。但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丰富出版语种,科学出版社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實现“打造中国科技出版旗舰”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多语种出版可以使出版物进入更广阔的国际空间,提升出版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英语是国际科学技术交流和科研成果发布的通用语,英文图书的出版可以扩大科技成果的发布通道,并促进中西方科技发展的交流,从而助推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以科学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内科学出版机构可适当考虑在多语种出版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和努力,扩大海外市场和受众。

其次,科学出版社可以夯实学术出版根基,丰富其他出版领域。科技出版具有专业性强、市场细分程度高及受众要求也较高的特点。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是各学术出版机构的品牌价值所在,是其影响力的根源。

科技图书的学术出版和普通大众的出版存在差异,前者的商品属性相对较弱,公共属性更强。对学术出版机构而言,创利可能是一个短板,其长项在于塑造出版品牌,改善出版形象。因此,学术出版机构类出版机构也应慎重权衡出版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握原有优势,进一步打牢学术图书出版的根基。

与此同时,学术出版机构也应在出书周期短、受众面广及资金回笼快的社科、人文和生活类图书领域不断发力。近年来,科学出版社的历史、地理类图书表现强劲,是当前该社发展的重点,图书种类占比虽然不高,利润却非常可观。这一转变显著提升了科学出版社的利润,有助于出版社进一步拓宽出版领域,提升影响力。

最后,数字出版具有出版周期短、成本低和资源整合高效等优势,这些优势是传统图书难以相比的。对科技出版而言,科技类图书专业化程度高、受众较少的特点使其更适合数字出版。

在数字化出版和图书营销方面,科学出版社可以广泛借鉴国际经验。施普林格采取在网站设置各类横幅广告,定期向用户发送目录提醒邮件,与搜索引擎合作的拉动式营销等多种策略,并从2006年开始和谷歌学术和谷歌图书搜索两个项目合作。用户在搜索到施普林格图书并进行少量免费试读后可以直接进入Springer Link获取内容,施普林格借此牢牢把握了谷歌的流量入口。此外,施普林格也和亚马逊搜索合作,前者推广产品,后者获得销售收益,达到共赢。

作为一种低意识形态的出版物,科技图书有着进入国际市场的天然优势,加之国内资源、市场的明显优势,科技图书出版市场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此背景下,以科学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内学术出版机构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宽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担负起科技信息交流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何明星. “海外馆藏:中国图书世界影响力”报告(2014版)[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8-26(037).

[2][7][8]何明星. 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2016版)[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8-23(051).

[3]周蔚华,钟悠天. 中国出版“走出去”要有六个转向[J].中国出版,2014(7):6-10.

[4]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中国科传:展翅翱翔的图书出版行业雄鹰_新浪财经_新浪网.webarchive

[5]邬书林.打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知识根基[N].文汇报,2013-08-16.

猜你喜欢

科学出版社类图书馆藏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Case Study on Importanc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ng Discourses Written in Non—mother—tongue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色谱》获2015 年度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
新媒体环境下小说类图书的创意营销研究
科学出版社物理类重点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