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精准发力
2017-04-13张伟华
张伟华
铜仁市碧江区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着力培育区域特色支柱扶贫产业,“十二五”期间减少贫困人口4.92万人。
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以“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为路径,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难”问题,着力培育区域特色支柱扶贫产业,带动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同频共振。“十二五”期间,全区贫困人口减少4.92万人。
精准识别
着力化解“扶持谁”的难题
在“宣”上着力。通过召开千人誓师扶贫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创办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对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让工作人员精确掌握相关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先后出台了《碧江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碧江区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方案》,明确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
在“识”上着力。为进一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全区贫困村及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切实摸清贫困人口规模分布、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以及脱贫需求等情况。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回访、再筛查、再识别、再精准。建立扶贫工作台账,绘制贫困地图,挂图作业、按图销号,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精准到户、识别到人。全区现有贫困人口4709户12052人。
在“引”上着力。按照“点上开花、面上结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在漾头镇九龙村、和平乡龙鱼村建立市、区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示范点;在其余各乡(镇、街道)建立乡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有效推动扶贫工作同步开展。
在“督”上着力。多次组织扶贫办、档案局等部门到各乡(镇、街道)进行督促指导,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纠正。
凝心聚力
着力化解“谁来扶”的难题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正县级、副县级、科级、股级、普通干部分别包保5户、4户、3户、2户、1户贫困户”的“54321”帮扶机制和问责激励机制,层层签订军令状,形成区、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格局,将“抓扶贫”作为全区县级干部“六抓”责任制之首。
强化队伍建设。按照善谋发展、善惠民生、善抓落实、善于改革的“四善型”干部要求,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配强先锋队、突击队,使各项脱贫部署开花结果、落地生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领导干部对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视和落实。
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机关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全区1900余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为民办实事3000余件次。推进“民心党建”工程,深化“干群连心·率先小康”驻村工作,选派437名优秀干部驻村,90名优秀干部下乡任“第一书记”,了解、引导和帮助各联系村、贫困户理思路、定计划、引产业、谋发展,帮助基层群众协调解决资金390万元,解决问题590个,化解矛盾纠纷450起。开通“扶贫专线”,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对受理范围、办理时限进行公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力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完成农村“四权”颁证10万余本,办理产权抵押贷款12.2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0亿元,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其中龙江新村通过产权改革促进精准脱贫的做法得到中央和省、市肯定。创新财政金融扶贫,设立500万元脱贫攻坚风险补偿金,建立碧江区投融资公司,全力推进“精扶贷”工程,通过以扶贫资金入股进行分成的模式增加农户收入。
五个一批
着力化解“怎么扶”的难题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深入实施“互联网+扶贫”战略,搭建精准扶贫云平台,与农业大数据平台融合,推行“农业大数据+贫困户+产业+电商服务站点+市场”的运行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发展。目前,全区有电子商务企业158家,年均营业额7200万元,带动就业450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积极引导其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生态补偿等政策,大力扶持特色致富产业,目前全区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8家、家庭农场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2家,专业大户3500家,发展中药材、精品果蔬、油茶、核桃、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2.5万亩。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生存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区采取整村推进、整体搬迁、插花安置、就近搬迁等多种方式,加快易地搬迁脱贫进程。2015年,全区共投资2.06亿元易地扶贫搬迁915户3658人。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方向,坚持资源永续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2015年,碧江区新建竹子产业基地10000亩,发展经济林油茶产业基地10000亩,完成森林资源管护任务466200亩,兑现农户生态公益林补偿金660.41万元。同时,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创建万元山4.55万亩、万元田4.34万亩,落实良种补贴面积18.692万亩、金额223.42万元,惠及贫困户0.86万人。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深入开展“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劳动致富技能,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彻底改变贫困群众“想致富、没技术”的状况,2015年全区完成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230人次。大力实施“圆梦行动”“助学工程”等教育扶贫项目以及社会捐资助学活动,精准帮扶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和因学致贫的贫困家庭,2015年累计发放扶助资金1000多万元、帮扶贫困家庭2000余人。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为重点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重点对丧失或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脱贫,2015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326.3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36.8万元,发放五保救助金432万元、惠及五保供养对象2000余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16年城市和农村低保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45元、每人每年3132元。
创新机制
着力化解“如何退”的难题
加强脱贫工作绩效评估和监督。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会商、督查,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继续打好巩固提高战,配套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对口帮扶、结对帮扶关系三年不变,确保持续增收、无一返贫。完善监督问责和正向激励机制,深入推进考核机制改革,实行差异化考核,加强跟踪问效问责,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对长期工作在一线、脱贫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
建立贫困退出核查制度。适时开展贫困退出监测评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退出,采取随机抽样、入戶调查的方式进行核查。出台《碧江区扶贫考核验收实施办法》,科学设定脱贫时间表、路线图,严格扶贫验收考核,建立有进有出、长效帮扶、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
规范贫困退出程序。对拟退出的贫困户,由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报乡(镇、街道)核准,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作者单位:铜仁市碧江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