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新福建 生态领跑

2017-04-13周传馨

海峡摄影时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福建福建省森林

周传馨

今年全国两会现场,不管是福建代表团开放团组还是媒体集中采访福建省人大代表,“清新福建”都成为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福建的重头戏。

福建是中国最“绿”的省份,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9年位居中国首位;它还是全国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如今,“清新福建”成为福建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这个东南沿海省份的金字旅游招牌。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殷殷期盼,早已深深印在福建各级领导和八闽儿女的心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真抓实干,加速突破,用绿色“指挥棒”发力,2016年再次交出了水、大气、生态全优的成绩单,生态环境继续领跑全国。

“福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全省干部群众长期以来共同维护的成果,同时也是福建发展的优势资源。”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多次强调,推动福建发展必须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

代表委员们说,福建应该进一步抓住国家在福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这一机遇,聚焦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强化顶层设计、绿色导向,紧扣生态美,推进清新福建体制机制建设。

福建年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超8000亿元

2014年,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6年8月,福建再升级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目前福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5%,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水、大气和生态环境保持全优。福建省林业厅发布的数据显示,福建省年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8014.01亿元,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福建林业厅发布的数据显示,福建省年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8014.01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3378.70亿元,保育土壤价值716.23亿元,固碳释氧价值1228.76亿元,净化大气价值500.80亿元,积累营养物质价值111.8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1946.18亿元,森林游憩价值116.16亿元,森林防护价值15.30亿元。

福建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评估结果从数量上较为客观和科学地反映了福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充分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成为继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之后又一反映林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列入了全国“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转型升级,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福建碳市场2016年12月正式开市运行,首日成交1822万元,创全国试点省份开市首日成交量的新高,并推出在省内碳市场可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这在全国属首创。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焦念志对此表示充分肯定。“减排不是给发展拖后腿,环保也可变身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他认为,应该采用科学理论和技术合理减排,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后,未来可逐步推进海洋碳汇市场的交易。

“目前,我国建筑总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例明显偏高,这是全社会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突破的点。”全国人大代表洪杰认为,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是拉动绿色消费、引导绿色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是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今年,福建省将鼓励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领域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市县,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持续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建议,以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基金、绿色抵押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增加企业“环境责任利润”,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建立企业碳信息披露数据和绿色投资网络,以绿色会计报表应用与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应坚持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代表委员们认为。

先行先试,建立绿色发展新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

2016年,福建省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级为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与省委、省政府签订环保“军令状”,在全国率先扛起环保“党政同责”大旗。

“‘党政同责的推行,让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责任更加明确,履职更到位,各项环保政策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全国人大代表、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玉珍表示,福建省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境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且根据主体功能,实行了差异化的考核,通过这一考核体系破解了绿色考核导向落实难的问题,强化了党政主体责任。同时,把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强化了主体责任,破除了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合力。

福建省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率先出台培育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率先开展放射性物品一体化监管改革……代表委员们表示,这些改革探索在全国其他地方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对福建来說无疑是提出了更高要求。

哪些方面还可以先行先试?

全国人大代表、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山认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三明市、南平市和龙岩市是国家南方重点林区,三明、南平又地处福建闽江流域上游,龙岩地处福建九龙江流域和广东韩江流域上游,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建议将三市列为国家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试点,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海事法院院长夏先鹏建议,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强制性能效、能耗限额标准,不断提高能效准入门槛,鼓励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及新型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建立废弃电子电器产品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逐步将能效指标的审查纳入生产设计过程。

“建立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健全绿色市场体系,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杰代表认为,应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鼓励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制定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度高的绿色产品评价团体标准,增加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的市场供给。

今年,福建省还将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体制机制改革。

代表委员们表示,要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敢闯敢试,推崇首创独创,开展新的探索试点,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样板”。

绿色惠民,释放生态文明新红利

环境就是民生。保障最普惠的“绿色福利”,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获得感,始终是福建省推进生态建设的着力点。

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提升专项行动,建立森林、流域、重点生态区域等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长效投入机制…… “福建省注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惠民道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张玉珍代表说。

“在开展共建美丽乡村行动中,莆田市按照‘谁产生垃圾、谁负责清理的理念,充分调动群众共建的积极性,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城乡环境变得更美了,这一经验已经在福建省推广。”林宝金代表说。

今年,福建省还将建立完善各级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推动河长制全覆盖,重点推动解决八大畜禽养殖重点区域污染整治……

如何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委副主委陈兴生建议,要完善各类生态保护转移支付政策,对生态流域自成体系、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给予更多的正向激励。

代表委员们表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列出问题清单,找准问题根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绿色惠民、环保为民。

司法助力,护航“清新福建”

从绿色福建、生态福建到“清新福建”,福建历经30多年的探索,一以贯之的是绿色施政理念,省内森林覆盖率连续39年居全国第一。在此背景下,福建各级政法单位融入大局、先行先试,探索司法护航“清新福建”建设的有效路径。

福建省法院林业和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起步早、力度大,生态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数、生态法官人数、办结生态环境资源案件数,均居全国法院首位。2008年以来,福建省法院审结涉生态环境资源各类案件两万余件,依法审结新环境保护法施行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并被写入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近年来,福建省检察机关积极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重点打击、修复补偿、源头治理并重的新格局,两次在全国检察会议上作生态检察工作经验介绍。

在坚决打击偷排废水废液或有毒有害气体、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砂、非法采矿等破坏环境、危害生态的多发性刑事犯罪的同时,福建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服务生态经济,建设美丽福建”“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等系列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积极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促进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并在福州等5个设区市开展公益诉讼试点。

生态环境在司法助力下得到了有力保障,安居乐业的民生环境则更离不开福建政法系统的保驾护航,离不开政法单位各项改革的统筹推进。

为完善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福建省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简称“雪亮工程”)纳入“十三五”规划。2016年,福建新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探头20万个,联网19.37万路,初步形成省际、市际、县际三道可视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圈。

2016年,福建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优等生”地位——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Ⅰ至Ⅲ类水质比例为96.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Ⅰ至Ⅱ类水质比例为60.1%,同比提高16.4个百分点;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8.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厦门和福州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列第4位和第5位;森林覆盖率65.95%,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为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环境更好,2017年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将推出以下有力措施——

“清新水域”工程,将重点推动解决八大畜禽养殖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面实现污水集中治理,完成造纸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重点推进60条以上小流域综合整治,30条以上小流域水质类别达到提升目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洁净蓝天”工程,将推动各地全面完成全省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进一步提高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脱硫、脱硝、除尘效率和環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率。加大灰霾和臭氧污染成因研究和治理力度,强化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

“清洁土壤”工程,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巩固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试点成果,利用全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平台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清新福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猜你喜欢

福建福建省森林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哈Q森林
福建医改新在哪?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