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胃,中国味

2017-04-13李贞玉

世界文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狗肉烤鸭香菜

[韩]李贞玉

唐代的皮日休曾言:“亦由食鱼遇鲭,持内偶僎。”意思是口味常常调换一下,生活也会变得不一样。口味无国界,胃口有喜好,如果口味调换得过大,可能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每次回韩国老家,免不了被人提问:在中国吃得惯吗?这里面有一层意思,你这韩国胃,吃得了中国菜吗?

回想起来,还真有点不习惯,最不习惯饭桌上没有泡菜。韩国人常说,家中备有泡菜,心中方能不慌。从小到大,餐餐都会有一两种泡菜,只需一碗米饭和一碟泡菜便可以安享一餐。泡菜的种类也很多,根据腌渍时使用的主材料细分的话,远远超过100种。韩国人对泡菜的钟爱,从近年来泡菜冰箱的研发和普及就能看出来。小时候,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缸。一到冬天,将泡菜装入缸中埋在地下,以防止结冰。会不会做泡菜,是衡量一个女孩儿能否嫁得出去的一道门槛。不过,现在生活节奏快,从超市购买也很方便,倒很少看到自家做泡菜的情景了。1986年韩国就在首尔设立了泡菜博物馆,据说展示的是任何同泡菜有关的事物。

韩国被称为“泡菜国”,我被中国同学称为“泡菜妹”。我19岁刚到中国时,最想念泡菜,想吃又不会做,甚至懊恼妈妈无法亲授泡菜技能。后来,有准备留学的晚辈,请教我来中国需要准备什么,我都回答,一定要学会做泡菜,才可以来。

在没有泡菜吃的日子,我在学校食堂跟香菜较劲,拿不准到底挑出来还是吃下去,于是夹上来又放下去。同学问我,你不是爱吃中国菜吗?我常常说爱吃中国菜,可是面对韩国人不吃的香菜,我的韩国胃露了馅,嚼也不嚼一下,咽下去了,有一股肥皂的味道。吃了几回之后,也就习惯了,每吃火锅,调料里总要撒上很多香菜;路边摊的煎饼果子,也少不了香菜。有一天早上,我带了几个韩国留学生去吃豆腐脑,一个留学生进门就嚷嚷,不要香菜!我白了一眼说,如果不放香菜,还是豆腐脑吗?

东北人爱吃生葱,每顿饭没有葱是不行的。假期在中国的韩国餐馆帮忙,有一天去晚了,午饭已经开过,就到厨房里找吃的。那天吃的是大饼,中国帮厨阿姨吃的是大饼就葱。一位黑龙江籍的阿姨给我递一根大葱说,吃那白的,可甜了。我说,吃生葱会伤胃的。一口咬下去,辣中带甜,清爽无比。后来,自己买张大饼,蘸酱裹大葱,吃得非常过瘾。在韩国,蒜片都是和烤肉一起烤着吃的,而中国北方人吃饺子,必须有几瓣蒜,直接吃。我也学着嚼蒜,吃饺子,慢慢习以为常。回韩国老家过年,接连吃了几天大鱼大肉,有点腻了,问妈妈说,家里有蒜吗?看我把蒜瓣直接扔进嘴里,妈妈大为惊骇。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羊肉,我原来也是不吃的,没有吃过。在韩国,涮火锅也没点过羊肉。一次在西安开会,有一位老师请我下馆子,要了三样:羊肉串、羊肉泡馍、羊排骨汤。看着一桌子羊肉宴,有点发懵。其实近几年不少韩国人也学会了吃羊肉,在首尔的中国人聚集区大林,到处都是羊肉的牌匾。

在中国学会了吃好多东西,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一天到同学的寝室去做客,她拿出一罐东西让我尝了一口,这是什么东西?滑滑的,倒不要紧,一股奇怪的味道,让人实在招架不了。她告诉我说是腐乳,属于发酵食品,很有营养的。不过这个不算什么,还有臭豆腐乳,那才是有名的重口味食物。看着我好奇的样子,她当时就想去超市买一瓶给我尝尝。

我在中国吃遍了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口福不浅。比较起来,韩国饮食就单调不少。烤鸭大概是在韩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菜之一了。来到中国旅行的韩国人都要吃一次烤鸭的。他们吃过之后,也不是没有疑惑的:“中国人吃烤鸭为什么只吃皮?肉哪儿去了?”“吃烤鸭只吃皮,喝骨头汤,根本就不吃肉的,价格还不菲,可见中国人吃饭很浪费。”其实北京烤鸭讲究刀工,切得越薄说明手艺越好,韩国老乡大概是看到薄薄的烤鸭片,以为只剩鸭皮了。

韩中两国烹饪习惯不同,韩国以拌、炖、烤、煮为主要的烹饪方式,炒菜很少,没什么油水。中国留学生刚到韩国一般都会瘦半圈。相反,韩国留学生刚到中国时,无一例外地都会胖一圈。一胖一瘦,反映的正是兩国饮食的差异:中国菜下饭,但油大;韩国菜清淡,油水少。

来中国的头一年,到房东家去做客。房东阿姨热情好客,唯恐我吃不饱,一盘饺子刚下肚又上一盘,不知道这样吃下去,什么时候是尽头。我从小也被教育,到别人家做客,要吃得干干净净,吃光了才能表示出对主人的感谢和重视。后来才知道,剩一点表示已经吃饱了——嘴上喊吃饱了,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韩国人注重节俭,对食材利用充分。上大学时,去了一趟贵州的苗族村,同伴们想吃烤肉,于是找当地人买了头牛,拜托他们宰牛、备柴烧火。当我们回来吃饭时,发现肉已被下锅煮了,牛头、牛尾巴、牛骨通通不见了。这下急了,生肉煮成熟肉了,似乎这个事实已没法挽回,那赶紧找消失的骨头吧。当地人说,他们从来都不吃骨头,所以就扔掉了。他们没想到韩国人还可以拿骨头熬汤,一点都不浪费。

韩国人的胃似乎特别强悍,一年四季喝冰水都没事,到中国必须掌握的单词也是“冰块”。中国餐厅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给客人上壶开水,所以一上来就问有没有冰块的十之八九是韩国人,不难听到韩国客人说,如果没有就来个冰镇雪碧。韩国的冰镇饮料倒出来会有薄薄的冰块,这才叫“冰镇”啊。中国的冰镇饮料好像指的是放在冰箱里的饮料,至于有没有结冰是不用管的。看我大口大口地喝冰水,一旁的中国朋友说,这样喝,胃不难受么?中文系的一位老师上课时有个经典动作,即一上讲台先放好茶瓶,讲到兴奋时,慢慢拿起茶瓶,嫩绿的茶叶摇曳出丝丝缕缕的暖意,老师轻轻泯一口茶水,缓缓说起故事的来龙去脉。大概是这个动作感染了我,也买了茶瓶和各种茶叶,随身携带。茶瓶很有标志性,去韩国旅行的游客有很多亚洲人,带茶瓶的肯定是中国人。喝惯了热茶水,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喝凉水了,感觉胃不舒服。看来,习惯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不知不觉中慢慢养成的。

中国人讲究养生,酷暑喝温水以热制热,听说有助于散热排毒。韩国人三伏天吃参鸡汤进补身体,但比起中国人在生活中的养生知识实在是差远了。从语言习惯上可以看出来,韩国人吃黑豆,只会说对身体好,中国人则说可以补肾;韩国人吃猪肝,只会说有营养,中国人则说吃肝补肝。老百姓大量掌握了药补不如食补的养生知识,山药补虚,红枣养血生津,枸杞补肾护肝,红豆薏米祛湿健脾。

吃狗肉是韩国的传统,狗肉在韩国属于上等补品,狗肉汤亦称为大补汤。《东医宝鉴》记载,狗肉软嫩,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强胃健肠之功效;狗肉性热,适合身体寒凉、胃肠不好者,包括手术后身体虚弱的人。韩国大约有5000多家狗肉汤专门店,每年大约吃掉200多万只狗。一对韩国夫妇曾在天津开了一家狗肉汤店,也叫补身汤店,按照在韩国的专门店经营模式,只卖狗肉汤、狗肉排骨、凉拌狗肉等两三种主打菜。韩国人吃狗肉,这为不少动物爱护者所诟病。店里经常接到从自称是动物保护协会的人打来的抗议电话:狗是人类的朋友,怎么能吃呢?老板娘让我翻译给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她说,我们吃的不是宠物狗,是专供补身汤店的黄狗。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被他们所接受。

这对韩国夫妇经营狗肉汤店很用心,每次煮狗的时候,都要把狗牙刷得干干净净,老板娘告诉我,那样煮起来没有异味,更鲜美。韩国人爱吃的,中国人不一定爱吃,狗肉汤店不到一年就关门了,老板夫妇临回国时感叹道,开餐厅也得摸准当地的饮食习惯,这里不像延边,老百姓很难接受狗肉的。在一家韩国餐馆吃饭时,发现大酱汤里居然飘着几片香菜。老板说,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法,迎合中国客人的口味。好多韩国朋友跟我抱怨,韩国餐馆在中国都变了味道。我倒是很能理解饭店的做法,在国外开餐馆也要讲究入乡随俗,开在韩国的中国料理店,中国味道不是也变了不少么?

一个人的口味杂一点、宽一点就能多尝尝“酸甜苦辣”,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韩国人爱吃生鱼片。生鱼切成一寸见方、厚约二分的鱼片,蘸辣酱吃。我曾在釜山吃过刚打上来的牡蛎和鱿鱼,鱿鱼紧贴在舌头上的感觉有点难受,恨不得立马伸手抠出来,可看别人吃得津津有味,最终还是咽下去了。韩国的生拌牛肉也很有特色。牛肉切成丝,放点酱油、梨汁、白糖、蒜末、大葱、料酒、香油等搅拌,好这一口的人都说鲜美无比。我随大溜儿也跟着去吃过一回,旁人看出我吃那个有心理障碍,就说多吃鲜嫩的肉肉,长劲儿!对中国食物的适应力提高了,代价大概是对韩国食物的适应力变低了。

来到中国不管多久,隔一段时间不吃泡菜,我的韩国胃就会让我浑身难受。但是回到韩国,看到泡着冰块的水、生鱼片、生牛肉,我也会皱眉头,不怎么能下咽。原来经过十几年的中国生活,我的韩国胃已习惯了中国味,也不那么“韩范儿”了。

猜你喜欢

狗肉烤鸭香菜
你知道香菜用英文怎么说吗?
天上下烤鸭了
太气人!国外居然有人成立“反香菜联盟”,“爱香菜联盟”在哪里?
Recettes chinoises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哪些地方最让狗狗瑟瑟发抖?
犬年狗肴十里香(二)
拿两只烤鸭来甩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