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区域休闲体育人才需求现状浅谈高职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向

2017-04-12杨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成都市体育产业人才

杨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以区域休闲体育人才需求现状浅谈高职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向

杨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本文主要分析了休闲体育在成都市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成都市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人才素质结构分析了成都市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向,旨在为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也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而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提出建议。

体育产业 休闲体育专业 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向前推动,休闲体育作为人们健康生活选择的一种休闲运动方式,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并逐渐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起经济发达国家,我国休闲体育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不够规范[1],行业技术发展的科学性也亟待提高。本文通过解析休闲体育目前在成都市的发展现状,结合成都市休闲体育人才需求现状和人才素质结构,分析成都市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向。

一、体育产业与休闲体育

(一)体育产业

目前为止,学术界将体育产业的概念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体育产业指的是“一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和供应”;狭义的体育产业指的是“体育服务产业”或“体育产业中可以进入市场,并依托市场提供体育服务及产品,以获取盈利的部分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支撑全国产业结构的支柱性产业。目前在中国,体育产业由于其休闲性及非必要性,作为我国第三产业——新兴的产业之一逐步发展[2]。

(二)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开展的,以娱乐休闲、运动乐趣、放松身心、提升体能、塑性健美为主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概念的重点在于“休闲”,这是对过去体育文化的一种重新构建。休闲体育学认为:体育不仅仅是局限于专业人士的竞技型体育运动,它还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以多种多样需求为出发点的,方式和强度可以根据参与者随时调整的休闲型体育运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家庭和睦,降低医疗花费,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协助我国产业不断进行转型和升级[3]。

二、成都市体育产业

(一)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成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遍地开花的景象。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成都市体育产业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与同期全市GDP增长速度相比高出6%。201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调研报告显示,该年度成都体育产业收入达到392.24亿元,较前年增长率为91.73%;体育产业行业增加值高达140.42亿元,增长93.8%。以上两项数据,都体现出成都市体育产业所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及“行业规模大”两大特点[4]。

成都市体育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产业内部的创新性改革也在不断涌现。近年来,“互联网+体育”的商业模式开始逐渐步入创业者的视野。创业者们将互联网应用、手机端应用和休闲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结合,开发了“网上宣传,网下服务”的新模式。休闲体育中的部分行业,如健身服务、儿童体育训练、户外体育服务等行业均有进驻商务、商业楼宇的行为,这充分展示了休闲体育行业瞄准了现代社会具有中、高等可支配收入者的需求,体现出现代社会中体育产业的运营对城市消费的带动作用。另外,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开始横向发展,追求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融合,着力于开发以健身为目的,或以非常见体育项目体验为目的的旅游项目,从全新的角度,推动成都市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成都市地方政策对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2009年,成都市体育局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下制定了《成都市2010年到2020年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该区域发展重点为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旅游业。成都市将借助其西南地区经济核心的区域优势及“天府之国”的自然、社会文化优势,着力于成为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在2020年建立起与城市发展定位、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成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

三、成都市休闲体育人才

在成都市体育产业规划的基础上,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也成为目前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成都市休闲体育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从温晓媛(2016年)的实际调查和分析中不难看出,成都市休闲体育人才素质结构集中体现在六个方面,即“指导能力”、“团队合作”、“知识结构”、“身心素质”、“经营策划”及“服务能力”[5]。

休闲体育人才素质的六大方面囊括从身体素质到心理素质、从个人独立工作到团体协作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社会对于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是高要求,全方位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去只看重人才专业技能的情况不复存在,现在是 对休闲体育人才更高的、更全方面的要求。

(二)成都市休闲体育市场人才需求现状

以成都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作为标杆,从最新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来看,成都市体育休闲人才状况主要体现出行业专业度不强、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应用性需求、专业评判标准不充分这三大问题。当然,这样的情况和休闲体育近年来的突然兴起不无关系: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庞大的人才缺口的存在使得行业无法放慢脚步去等待学校教育的横纵向发展,进一步导致了学校教育和市场需求、人才发展的走向无法做到完全统一和完全接轨,这样的情况需要时间的磨合和调整。

另外,从人才种类的角度来看,休闲体育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健身指导人才、保健康复人才、及体育销售人才三大类[6]。以上人才的大量需求和近几年成都乃至四川甚至全国的休闲健身运动场所的兴起,和扩大规模的经营不无关系。因此,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迅速提升的人才需求之间的平衡,将会是休闲体育产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对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建议

目前,在全面推行“十三五规划”的框架下,成都市政府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授的同时,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工作核心,即以人才的即时可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以上两大目标旨在培养出一批具有核心专业技术和技能,而又随时能为社会和产业发展所用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设置必须倾向于应用型的结构设计,需要在专业知识授课的基础上,依照行业和市场人才需求的主要素质,分阶段进行课程设计和布局。

然而,目前在成都市各高职院校中,休闲体育专业大部分均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其特征表现在专业开展年限低于5年,授课教师人数较少,专业程度较低,课程可选范围不大,学生发展方向不够细化和自由化等特点。大部分情况下,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是在过去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嫁接了部分休闲体育理念和知识改编整合而来。这样的简单嫁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休闲体育专业与普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区别不够突出,课程方向设置不够细化,专业人才应用性不强三大特点[7]。因此,休闲体育专业在建设上应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能力为本位、市场需求为主线”来调整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当下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势头迅猛,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成都市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二,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与政策支持,但绝不能完全依赖政策支持。以发展性来看,体育产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提供的就业岗位必然呈增长趋势,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体量庞大。如果完全依赖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将成为无法自主发展。第三,成都休闲体育市场急需大量专业性强、应用性强的人才。第四,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是休闲体育产业主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阵地。培养出地方区域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也能为地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笔者认为,要解决市场快速发展和专业培养人才质量之间的供求关系,可以参考以下建议:第一,成都市高职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发展的方向需要参考成都市目前休闲体育市场中,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三大类人才(健身指导人才、保健康复人才、及体育销售人才)的市场需求,坚持以就业导向为第一原则和主要方向。第二,休闲体育人才课程培养,应当着重开发与休闲体育高度相关的体育科目和行业,减少与普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的课程。并且,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强调“三段式”课程结构:一段进行专业知识、人才身心素质教育;二段提升人才的服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段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经营策划能力,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以期达成以市场需求为主线的培养方针。第三,休闲体育专业学生需要不断了解休闲体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推动能力,从就业者的角度出发,明确当前区域社会及经济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学生需要具备专业学习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成为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支柱型人才。

[1]薛丽卿.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第24卷第11期.

[2]蒋书君.“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

[3]田慧,周虹.休闲、休闲体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4).

[4]肖竹,黄一可.392.24亿元,成都体育产业创历史新高[N].成都日报,2016-07-29.

[5]温晓媛.成都市休闲体育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

[6]崔莹,王玉珠,程帅超.剖析我国高校休闲体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J].运动,2016(19).

[7]王海军,王玉扩.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科研教育,2016(11).

G64

A

1008-8784(2017)03-116-3

2017-3-1

杨龙(1987—),男,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休闲体育、体育教育。

【责任编辑:吴妮徽】

猜你喜欢

成都市体育产业人才
人才云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