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创新实干:教育脱贫的千阳之路
2017-04-12本刊编辑部
千阳县共有中小学校24所,幼儿园15所,教职工1382人,在校学生1.9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995名,涉及贫困家庭2781户。在教育脱贫中,千阳县突出立德扶志,注重启智授技,通过“均衡发展、立德树人、培训引领、机制护航”四轮驱动,构建起从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控辍保学、亲情关爱、劳动技能培训、实现创业就业等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的教育脱贫体系,在脱贫攻坚路上铿锵前行。
均衡发展 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均衡发展理念,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先后筹资4.4亿元,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幼儿园改扩建、新建等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加大。近年来累计投资3.6亿元,完成19所农村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在县城先后建成燕伋小学、西新幼儿园等,有效解决了农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2260万元建造景观、装饰楼宇,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着力打造自然生态好、人文环境美、文化底蕴浓的魅力校园。
立德树人 提升教育质量
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最大的扶贫工程,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扶志为先,坚定成长信念。开展励志教育,采取作励志报告、看励志电影等形式,激发贫困生逆境崛起、苦学成才的决心。启智为主,狠抓教育质量。树立“抓教学提质量”的指挥棒,广大教师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为贫困学生免费辅导,推动全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立德为本,培育做人品质。纵深推进“德润魅力千阳·书香燕伋故里”德育行动,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成德。创新为重,增强实践能力。全县乡村少年宫、儿童成长家园实现全覆盖,成立学校艺体社团432个,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社团活动,掌握一项艺体技能。通过校园科技创新作品展评、校园艺术节等“六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训引领 造就劳动技能
始终把劳动技能培训作为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坚持“三动”方略,着力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宣传鼓动,提高“双返”比率。县职业中学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动员返乡高中生、返乡初中生到职业中学参加劳动技能培训。需求驱动,优化专业设置。针对生产生活需要,开设果树田间管理、家政服务等培训专业。就业拉动,推动增收致富。积极与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先后派学生到海信空调集团、立讯电子公司等企业开展工学实习;与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用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用工协议。培训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平均每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最高700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机制护航 争创一流业绩
健全完善科学管用、便捷高效的工作机制,实现教育脱贫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用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人民群众。
建立精准资助机制。严格筛选资助对象,严格把关资助程序,把牢资格申报、考察公示、审核审批、资金发放等关口,确保资金精准落实到每位资助对象手中。截至10月中旬,全县2017年资助贫困学生4104人次,发放资助资金372.36万元。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四进四做”活动,广大教师进村入户,让“资助政策进农户、控辍保学进农户、爱心帮困进农户、辅导释疑进农户”,积极“做义务家长、做义务家教、做义务培训、做义务职介”。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一是家庭与学校联动,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优化家长素养;二是学校与企业联动,择机派送职中学生进海信、TC等企业带薪实习,有效缓解上学期间的生活问题;三是学校与社会联动,让贫困学生走出校门,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赵广才 兰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