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作品展映的品牌建设
——以新乡学院“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为例

2017-04-12游令昆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乡光影编导

□游令昆

试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作品展映的品牌建设
——以新乡学院“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为例

□游令昆

新乡学院“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自2014年6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该影像节是由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生共同参与,并吸引国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加的一项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影像节的所有环节借鉴学习知名的电影节活动流程,围绕专业特点独立策划组织,在校内外实现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成为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大学生;影像节;广播电视编导;品牌建设

从2006年至今,河南省高等本科院校开办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经发展了十年,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达到24所。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于2009年,目前已有4届毕业生。该院从2012年以来,着力打造“光影传奇”的品牌,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搭建优质的影像交流平台。作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新乡学院一直注重教学改革实践,提升学生毕业作品的质量,通过展映的形式遴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国内各项比赛。

一、“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的品牌建设

新乡学院“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以及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所有环节由学院师生根据国内外知名的电影节活动流程,围绕专业特点独立策划组织。每年影像节组委会从宣传征片、设计活动LOGO到印发张贴海报、制作胸章、设计明信片,再到邀请学界业界专家点评作品、举办展映仪式,整个过程历经3个月的工作周期,从策划、外联、运营、宣传、制作等几个方面统筹推进活动开展。学院长期实行的实践教学理念,把电影节当作是大型的实训课程,影片制作、展映、舞台布置、广告运营、晚会主持、现场录制、新媒体传播等每一个环节都检验着全院师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因此,“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是建立在学生专业技能基础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平台,拥有一体双翼的校园文化品牌。

二、“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的发展历程

(一)雏形——学生作品展映活动

“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创办于2012年。新乡学院第一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专业教育中收获丰硕。2009级王令森同学导演的纪录片《盆窑工》在2012年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上获得最高纪实奖。2009级桑志星同学导演的剧情片《窗外》成为新乡学院第一部大学生原创的高清校园微电影,而《窗外》剧组举办的电影首映式凭借新颖的理念、创意的展演形式曾吸引校内外电影爱好者慕名而来,让学校报告厅座无虚席。这激发了学生们将自己的成果推广展映的想法,“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之2009级“心船大广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作品展映应运而生,这就是“光影传奇”的雏形。

(二)升级——电影节概念诞生

2014年6月,新乡学院“光影传奇”第一届大学生影像节(简称“大影节”)正式成为校级文化活动,在“心船大广电”展映活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筹备委员会;提出“电影节”的概念;借鉴国内外知名的电影节活动流程,将活动由单一的影片展映延展为包括征片、宣传、展映、初评、终评、颁奖典礼等几大环节的校园电影节,实现了质的飞跃。

“大影节”组委会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做了大量的筹备、外宣、外联、展映、初评、终评等工作,电影节的宣传征片、设计活动LOGO、印发张贴海报、制作胸章,都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届“大影节”从3月份启动以来,共征集到200余部优秀校园原创影视作品,其中有24部视频作品和37幅摄影作品入围本届电影节,组委会举行了四场校内展映和三场校外展映,最终由专业评审团队评选出最佳剧情片奖、最佳纪录片奖、最佳广告片奖、最佳MV奖、最佳电视短片奖等七项大奖。

本届“大影节”特别设置了走红毯仪式:领导、老师、入围作品的主创人员、电影爱好者身着正装走过红毯,并在签字墙上签名。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大影节”增添了庄重的仪式感,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与归属感。同时,“大影节”微博平台的开通,实现了颁奖盛典的微博互动直播,使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2014年暑假期间,“光影传奇”第一届大学生影像节获奖作品在新乡电视台进行展播,校外巡展活动持续推进,一批优秀的校园影像文化产品脱颖而出,繁荣了新乡的地方文化。

(三)发展——更专业的影像赛事,更多样的交流平台

2015-2016年,“光影传奇”第二、三届大学生影像节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

1.完善评奖环节

“大影节”组委会将评奖环节设置为整个电影节中的重要环节,向作品创作者与电影爱好者公开进行。评奖活动邀请国内高校教师、各级电视台专家及影视传媒广告公司领导参与评奖,各位评委从主题表达、拍摄制作、专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选,确定最终获奖作品,并对入围作品进行现场点评。公开的评奖活动让学生有了与专家、老师进一步沟通的机会,评审活动升级为一场专业的影视学术盛宴。

2.丰富活动内容

这两届“大影节”除了之前在校内外进行多场作品展映外,还策划增添了学术讲座、创作分享会等活动。如广东广播电视台陈持博士来我校开展的“红棉奖”公益视频大赛讲座;北京拉片室王虎、曹子清导演进行电影交流会活动;2015FIRST青年电影展新乡学院分会场以及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老师创作分享会等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大影节”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近专业电影的机会。

3.提升颁奖典礼制播水准

“大影节”的颁奖典礼除了延续以往的红毯仪式,还在会场安排、节目品质、宣传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了室内室外双会场的展映仪式。航拍技术、LED大屏幕转播从技术上提升了“大影节”的制作档次,微信公号、微博墙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介入,让“大影节”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渠道,场内场外共舞、线上线下互动、全媒体联动发力成为“大影节”的亮点。

三、“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的品牌作用

(一)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舞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计划中颇具特色的专业实训课就是针对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开设的。同时,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河南省高校同院系中首次开设社会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为必修课程,旨在夯实学生人文社科、管理学理论基础,拓展学生专业素养及视野。

“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让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效果得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营销传播意识、策划编辑能力均可在“大影节”的组织、操作过程中找到锻炼的岗位,这样精心安排的实训课为学生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全方位的平台。

(二)打造视觉盛宴,传播核心价值观

每届“大影节”的主要流程之一就是作品展映,场次的频繁以及场地的多样化为学生们提供了影视赏析的机会。所有展映作品都经过专业教师严格把关,既唱响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剧情片、关怀山区小学的纪录片、提倡节约用电的公益广告等影视作品既让学生获得了视听感官的享受,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思考人生、关注社会。

(三)搭建校园“产、学、研”思想沟通平台

“大影节”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一直以来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理念。本着开放、沟通的原则,组委会积极与国内高校、传媒公司、影视机构建立联系,通过“大影节”进一步加深外界对学校专业的了解,同时吸纳新鲜的行业招聘信息。

四、“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品牌建设展望

经过三年的历练,“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组委会工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承办能力不断提升。未来的“大影节”将从影片质量、活动主题、规模、展映形式等方面不断提升规格,在统筹管理、人员调度、外联宣传等方面寻求科学高效的路径,同时也将继续关注和学习国内外专业电影节的运作理念与活动创意,致力于将“光影传奇”大学生影像节打造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并努力推向河南省乃至全国,以期缔造日臻完善、专业的地方高校品牌的大学生影像节。

1.王为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专业见习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5).

2.刘进华.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电影评介,2014(5).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新乡光影编导
新乡医学院
出征新乡,武汉石化拼了
光影
光影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光影之下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新乡:豫北老区明珠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