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音乐广播编辑应具有三大意识
2017-04-12高明洁
□高明洁
媒介融合背景下音乐广播编辑应具有三大意识
□高明洁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业大变革,作为音乐广播重要把关人的编辑需在行业变化中认清自身角色、职责。应保持职业道德意识,增强知识能力意识,提高服务受众意识,以助于音乐广播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媒介融合;音乐广播;编辑;意识
当前各种媒介呈现出媒介融合发展趋势,许多传统媒体已经在行动,特别自2015年国家把媒介融合提升至“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后,传媒界进入了新一轮的改革阶段,在此背景下广播业也主动革新发展模式,把“互联网+”战略方式转换为“广播+”,在内容生产上更注重受众的需要以及与受众的互动,在平台渠道上注重全媒体传播,营销方式也多样化。作为子系统的音乐广播跟随广播业大变革,其媒介内容、渠道、终端的多方面融合给媒体工作者带来了创新和挑战,作为音乐广播重要把关人的“编辑”需要在行业变化中认清自身角色、职责,保持职业道德意识、增强知识能力意识和提高服务受众意识。
一、音乐广播编辑需认清自身角色与职责
王瑞棠《广播编辑学》指出“编辑”指的是在受众和稿源之间充当加工厂并起枢纽作用的编辑部里从事稿件加工、节目制作和经营等项工作的人员。广播编辑是提供节目成品的后方,对于播音员具有导播作用,地位重要,广播编辑的素质对广播质量和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而广播编辑中最高权力者总编辑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他不仅要审发重要的稿件和节目,还要负起广播宣传的方针、内容、形式等工作的责任。编辑作为音乐广播节目中的主体,在节目类型的设置、选择、修改和编排节目等环节,以及处理受众反馈信息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但需要编辑掌握常用的专业编辑知识以及技能,还需要学习应对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的新本领。在媒介融合时代,随着广播的网络化、个性化发展,声音、文字、画面和虚拟场景可同时呈现,广播编辑职能也在不断扩大,不再是过去以声音和文字剪辑为主的职责,还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知识,是集策划、写作、编剧、组织、选材、导演等职能于一身的采编一体、跨界创作型编辑。这样才能适应广播与网络结合特点,适应受众需求的发展格局。
二、音乐广播编辑应具三大意识
(一)保持职业道德意识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正当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情操、品质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职业意识的表现,音乐广播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怎样是决定他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因素。音乐编辑作为传媒从业者,既要具备传媒工作者共同的道德素养,如个人行为应恪守行业道德准则,有敏锐的政治性和高度的国家、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明确意识到音乐广播实为一种文化艺术传播形式,要宣传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理念,传播充满正能量的元素,坚决抵制思想低俗化,避免制作出收听率高却庸俗低下的节目这种错误行为倾向,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保持职业道德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可激发音乐编辑对自身工作充满热情和上进心,制作出内容健康、向上,促进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广播节目。
(二)增强知识能力意识
编辑工作是音乐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把关人的作用。关于“把关人”,最早由勒温提出,用于描述媒介工作中的讯息选择加工过程,经过D·怀特、P·斯涅德等人的发展,1991年休梅克总结前人成果,提出了包括个体、媒介、组织机构、社会机构、社会体系五个层面的把关模式。音乐广播编辑则属于个体传播工作者层面的把关,直接影响节目制作的效果,因此需要其自身不断“充电”学习,在以下方面储备足够的知识量和实际能力。
首先,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是表现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广播的编辑设计、制作节目的首要前提是需要理解音乐体现的情感,形成音乐基本功和审美鉴赏能力,懂得配乐,对垫乐、间隔乐等在整个节目情调氛围上是否和谐做出判断。这就需要编辑通过进修、自学等多种途径经常“充电”学习、更新知识。音乐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的潮流风向,为此编辑还需练就敏锐感知音乐风潮的能力,保持节目的新鲜感和创新性,以赢得更多受众的喜爱。
其次,编辑需要具备多学科的广博知识。加强自己在经济、科技、心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在信息爆炸时代,受众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广,对音乐广播的期待也更多更高,作为音乐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过程中重要人物的编辑,需要成为多面手,提高多学科知识修养和应对能力,才能提升节目制作质量和竞争能力。
再次,策划、采编和电脑编辑等业务能力。媒介融合迅猛发展时代的音乐广播,非线性化、网络化的节目制作流程已不可或缺,节目内容也在发展和丰富,编辑的业务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在节目策划方面,编辑不仅要对单个音乐节目进行编排,还要具备对各档节目进行全局、统一的策划能力;在采编方面,不但要熟练进行稿件的编辑工作,还要具备到一线进行采编的本领,比如大型音乐会现场的采访、编报,需要掌握一定的播音能力和现场口头报道能力;在电脑编辑方面,需要掌握计算机数字化编辑技能,懂得用各种音频处理软件,这样可以及时并有效地制作节目,提高广播质量。
(三)提高服务受众意识
媒介融合时代下,作为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广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无线网络技术的联手、融合出现手机广播、网络广播等新的传播方式,智能手机等各种收听终端的广泛使用使得广播的伴随性也大为增强,这进一步拓展了广播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样态。现代广播也不再存在以前单向传播、难于保存的缺点,传播质量由于速度快、视频兼具、音质好等优点而大幅提高。在此情况下,受众的变化也很大。一方面,受众收听广播的方式和习惯因广播接收平台、渠道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获得了多种优质的可选收听渠道,多元意识增强,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方式,而是有选择地主动收听;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更丰富和朝多元化发展,受众也日渐分众化、小众化,小群体需求突出,对音乐广播节目的制作形成了强大压力及挑战,已是商业化运作的广播须赢得受众才能赢得市场。从大众传播理论看,设法赢取受众也是符合“使用与满足”受众行为理论的。可见重视受众需要的重要性。
因此,音乐广播编辑须有强烈的服务受众意识。在受众意识指引下,明确音乐广播节目的内容质量及吸引力非常重要,节目的选题及编播方式要随着音乐种类、风格和主题等的变化而变化。由于不同的民族、年龄、性别、地域、教育、职业等个人因素,人们会有不同音乐风格的兴趣需求,如民族乐、古典乐、流行乐、嘻哈乐、摇滚乐、爵士乐等,比如在福建一带传唱度较高的闽南歌曲,在之外的其它地域就可能受冷落。为了稳住原有受众和吸引新受众,就要根据这些需求准确定位目标群,及时修改、替换选题,设计、编选出受欢迎的音乐节目。而要了解受众喜好,除了编辑自身的经验和敏锐度感知外,还要获取受众心声和反馈。除了利用电话、短信、Email这些传统渠道外,可以利用广播开设的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和手机应用(APP)等平台收集信息,加强互动;同时依靠强大的网络媒介平台,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大量细致数据,了解受众生活习惯、消费方式、兴趣等各方面信息,建立起拥有大量信息的受众数据库,进行分类和精准定位,根据数据库的信息资料针对性地制作、优化节目,深耕细作,监测传播效果。在具体编辑工作中一定特别注意设计节目中受众的参与环节,以参与互动方式补足广播节目的传统中以听为主的缺陷,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受众群并增强其黏性、提升其忠诚度。
三、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的音乐广播正以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向前发展,音乐广播编辑需要进一步认清自身在变革浪潮中已有所变化的角色和职责,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放松职业道德意识;也要明白“充电”的重要性,加强在音乐专业知识、多学科知识和业务实践能力上不断学习的意识;还要提高以受众为中心、为受众服务的意识,精准把握受众群体和个体行为模式,满足各小群体的的个性内容需求,才能利于音乐广播节目在激烈竞争中站稳和取胜。
1.王瑞棠.广播编辑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2.凌昱婕,赵洁,欧阳宏生.“广播+”: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整合——2015年中国广播媒介融合年度报告[J].中国广播,2016(02).
3.柯成韵.以互动为切口,实现中国广播“互联网+”[J].中国广播,2015(10).
4.韩家政.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J].视听,2013(09).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音乐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