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现象
——以雷洋事件为例

2017-04-12程光鑫骆巧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产阶级热点硕士

□程光鑫 骆巧

论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现象
——以雷洋事件为例

□程光鑫 骆巧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井喷、新闻爆炸,新闻传播媒体为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贴标签的形式。但是标签的滥用与误用,对新闻的真实性、舆论的导向性等诸多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给网络事件贴标签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它是把双刃剑,本文以雷洋事件为切入点,研究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标签机制,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标签进行新闻报道。

网络热点事件;雷洋事件;标签机制;标签效应

一、何谓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

从躲猫猫、药家鑫事件到近期的魏则西、雷洋事件,在网络新闻报道中使用标签的做法屡见不鲜。那么何谓标签?标签是tag的中文翻译,又叫“自由分类”和“分众分类”,原指商品流通和交易中用户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所添加的描述词。近几年标签被移植到网络传播中,代指网络新闻作品或新闻标题中的关键词语。①所谓标签化,是指一种自发的认识归类方式,将某一个事件或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物。当一个人或一件物品被贴上“标签”的时候,就说明其已经从周围环境中剥离开来,冠之以名的是“标签”下的大众认知。②标签可以分为事件标签与人物标签。

网络热点事件新闻报道中的标签化,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提炼,并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热点以及人们耳熟能详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人群来类比。在目前的网络新闻事件中,往往会给中心人物贴上标签,比如富二代、官二代等;同时对整个事件冠以标签也是司空见惯的,例如“史上最牛XX”“最美XX”等。

二、雷洋事件中的标签化

雷洋事件中存在着大量的新闻标签,其中雷洋这一中心人物的标签是最典型且最具分析价值的。

(一)人大硕士

雷洋事件中最受人关注的标签就是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的标签。该事件最早在知乎上发酵,由大V“山羊月”最先发声,是雷洋的同学,雷洋事件能在知乎得到大量关注与“山羊月”的大V身份及其在知乎上的号召力密不可分。其实雷洋早在四年前就从人大毕业了,但是在“山羊月”的报道中,依旧使用了雷洋人大硕士的标签,并且这一标签在后续的报道中得到了广泛的引用。

使用人大硕士这一标签的原因在于:首先人大硕士作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其发生争议性的死亡事件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次在与警察的对比中硕士学生的形象相对弱势,加上离奇死亡的事件,让受众的舆论更容易偏向雷洋一方;硕士的这一标签,有着学生、教授和知识分子等众多的受众群,而且这些人群的传播能力较其他人群更强,能充分形成二次传播效应;同时人大硕士的标签使雷洋事件与人大紧紧联系在一起,部分人大校友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88级部分校友就雷洋同学意外身亡的声明》措辞激烈,在推动事件传播、形成舆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初为人父

在关于雷洋事件的报道中,多次提及在事件发生的半个月前的4月24日雷洋才喜得自己的千金,而初为人父的他却涉嫌嫖娼,离奇死亡。这样的新闻标签的设置,让受众感到好奇的同时同情雷洋的遭遇。同时关于此事件的报道中还多次强调,案发当天是他与妻子的三周年结婚纪念日,平时的雷洋是个上进、孝顺、疼爱妻子的人。典型的报道如下:“5月7日,是29岁的雷洋和吴婷婷(化名)结婚三周年纪念日。早些时候,雷洋在微信上问妻子想要什么礼物。他们还讨论要继续攒钱,在好学区换个大点儿的房子,为刚出生的孩子上学做准备。”

这样一些温情新闻标签的设置,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此类信息的不断轰炸,会给读者留下雷洋“初为人父”的慈父孝子的印象,从而引发对雷洋广泛的同情。同时受众更加质疑案件的谜团,继而形成谴责警方不公正执法、暴力执法的强大舆论场,并且持续给媒体与相关机构施压,以图还原案件事实。

(三)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也是此次事件中的一个重要标签。在警方公布的案件报道中,强调雷洋是在被带回审查的途中,发现身体不适,情况异常,最后抢救无效而死亡的。同时根据警方对雷洋家属的讲述,是警方在足疗店外蹲守,雷洋出店之后,试图将他控制,雷洋情绪激动,控制他时头部曾受伤,上车后雷洋试图跳车,因此心脏病发。在整个案件之中警方强调雷洋的死因是其试图逃跑而造成受伤,最终导致心脏病发而抢救无效,而在相关的报道中,却强调雷洋平素身体健康,并无心脏病史。

这一标签的运用与警方公布的报道及说辞相互冲突,更使此次事件蒙上了疑云,在案发过程之中究竟现场如何,这是网友一直想获知的。而突然身体不适,心脏病发导致死亡,显然不能解释一些疑问。身体健康的标签,更让社会引发了对雷洋案件执法过程的遐想,官方声明与死者家属之间说法的矛盾,更引发了社会对事件深入观察的兴趣。

(四)中产阶级

从雷洋生前的背景可知,其属于中产阶级,而刚好是中产阶级这一标签,在社会上引发了中产阶级危机。在《中国人民大学88级部分校友就雷洋同学意外身亡的声明》中甚至直言“是一次以普通人、以城市中产阶级为对象、随机狩猎的恶行!”从而将雷洋之死与中产阶级建立起了联系。

雷洋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先锋正是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有一些共性特点:以70、80后居多,有稳定和相对体面的工作;拥有处于社会中等偏上的收入,已经成家立业立;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观点和看法;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关心国家的民主、政治;有自己的阶层诉求和政治诉求,但是缺乏话语权和政治地位。而雷洋事件引发了中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话与宣泄的途径。而正是这一群体的积极参与,加速了案件的进展。

三、标签化的正负效应

(一)正面效应

通过对雷洋事件中标签机制的分析,可以一窥标签化在网络事件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1.凸显热点,引起受众注意

关于人物的标签会给受众一种归属感或者代入感。如雷洋事件中的人大硕士、中产阶级等标签。此外,用于贴标签的词句多是网络热词,对网络受众来说有着共通的意义空间,它们通俗易懂、传播范围广。而且,公众已习惯直接匹配型的信息阅读方式,所以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新闻标签”往往扮演着信息聚焦和引领者的角色,不断凸显热点,引起受众注意。

2.引导舆论,引发事件关注

可以说,新闻标签有着一种类似议程设置的功能,可以在潜意识里影响受众的态度,引导受众舆论,甚至引导整个社会关于新闻事件的价值导向。整个雷洋事件的报道中,形成了为雷洋讨公道、还原事实真相的强大舆论场,网络媒体的报道使社会上的大部分舆论偏向雷洋一方。

3.揭示社会深层次问题,促进问题解决

网络热点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和争议事件,往往能够引起极大的关注度。热点事件的报道通过标签引发网友的关注与热议,继而网络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挖掘事件、人物以及新闻标签背后的信息,这往往会揭示出事件背后的社会深层次问题。而网友们的持续关注与声讨,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将促成事件不断向前发展,隐藏的信息逐渐浮出表面,最后促成事件的解决,并形成对社会的警醒,继而解决事件背后社会深层次问题。

(二)负面效应

新闻标签的运用同样存在着诸多的负面效应。而且由于媒体对于新闻标签存在着大量错用、误用、滥用的情况,又极大影响了受众对于事件的认识,扰乱了舆论,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新闻标签的负面效应。新闻标签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形成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扭曲事实以偏概全、影响新闻真实、舆论导向错误,引发事件反转、掩埋事件本质、成为吐槽专区、导致新闻烂尾和过度标签化、弱化传播效果等。

四、结语

网络热点事件中新闻标签的使用与发展,已经是网络媒体大环境下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它适应了网络新闻的传播规律以及网络受众的阅读特点,在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要趋利避害,使新闻标签发挥最大的正面作用。

注释:

①赵雅文.网络传播“新闻标签”的价值及作用[J].新闻大学,2010(1):75.

②徐红,徐江浩.解读标签化下的传播偏向[J].新闻世界,2013(12):68.

1.王勇.从标签策略看新闻生产的意识形态性[J].国际新闻界,2010(8).

2.左晶.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传播”现象解读[J].科技与出版,2014(4).

3.梁立超.网络热点事件中“新闻标签”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1.

4.夏丹丹.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4.

5.刘丽.“标签新闻”的符号学分析[J].编辑之友,2014(6).

(程光鑫:湘潭大学文新院2015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骆巧:湘潭大学文新院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产阶级热点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热点
热点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结合热点做演讲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