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播音腔”
2017-04-12李之泓
□李之泓
正确认识“播音腔”
□李之泓
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播音腔”这个词应运而生。播音语言在广播电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播音腔”的形成及规范的播音特点、不同时期的“播音腔”、怎样解决“播音腔”等方面阐释“播音腔”现象。
播音腔;港台腔;表达技巧近几年,兴起一个特殊的词汇——“播音腔”。现阶段很多人在提及“播音腔”时,贬义的成分较多,主要是指播音员在表达时故意追求播音的腔调,用压倒一切的态势向受众传播信息。“播音腔”让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表达上,显得过于呆板、刻意、毫无感情色彩。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需要用真情实感来感染听众,让播出的节目富有一定的生命力。
一、“播音腔”的形成及规范的播音特点
(一)什么是“播音腔”
“播音腔”是播音员在有声语言进行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许多表达技巧,比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而对这些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使用得不熟练,无法获得理想效果,或者过于在乎表现技巧,轻视情感,难免声音会假,情不够真挚,这就是“播音腔”。
(二)规范的播音特点
首先,播音语言具有严肃性,一档节目作为一种面向公众广泛传播信息的媒介,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首先,播音员必须保持播音语言的严肃性。其次,播音语言具有规范性,节目在传递社会信息的同时,也起到规范汉语语言的作用,播音员的规范用语,可以帮助推广和普及汉语语言。最后,播音语言具有较强的分寸感,播音时要想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求播音员在表述内容时不能过分动用感情,又不能无动于衷,要牢牢把握好播音的语气和分寸,恰如其分地传达节目的信息。
二、不同时期的“播音腔”
(一)“文革”时期的“高、平、空”
“文革”时期,新闻有宣传的意味,它是通过广播这种特定媒介进行有导向的宣传。它的目的是让人们相信结论,而不是客观报道。“文革”的新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而是套用了新闻播音语言样貌的宣传。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开始,在话筒前工作的人们普遍有一种压力,对“出差错”有一种恐惧。在播音中夹杂一种“保险调”,让人听起来抑扬顿挫、少连多停,错误率少。“文革”时期的“播音腔”是“高、平、空”,高八度的播音样式。
(二)改革开放的“港台腔”
张颂先生说:“改革开放的形势,使我们真正地放眼世界了,原来觉得神秘的东西,现在觉得新奇了。学习和借鉴外国有用的东西,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原样照搬,甚至模仿外国和港台的普通话播音,那就滑稽了。”确实,在引入外来节目形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洋八股调”,后来被人们称作“港台腔”。譬如,“哇哦,今晚的星星好亮哦!”有人甚至认为“港台腔”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但人们在一时的新奇感消退以后开始认识到:它不适合我们的国情,有悖我们的中华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
(三)新时期的“播音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
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早期的训诫式、居高临下的播音风格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渴望更平等、民主、有交流感的新闻播报方式。于是,一种亲切且不失庄重的“播音腔”应运而生。由于这一时期的“播音腔”越来越贴合大众的口语交流,加之国家对推广普通话这一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使得很多人将其当作“高级普通话”去模仿,使得这一时期的语言在生活中呈现出一种不必要的端庄,听上去不像日常交际用语。
三、怎样解决“播音腔”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就必须要善于观察生活,才能在有声语言创作时更自然、生动,赋予节目真情实感。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需要用真情实感来打动受众,让作品有灵魂,让节目富有生机活力。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表达技巧(比如停连、节奏,语气、重音、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等),而实际运用上又使用得不够娴熟,不能把表达技巧完美融入到稿件的表现上。有的人过于重视技巧,忽略了情感的表达,所以声音不能打动受众。
播音员主持人面对的稿件是千差万别的,可以说是语无定式的。根据具体作品去具体塑造自己的声音,不能一成不变。播新闻,要有新闻的庄重严肃、字正腔圆;诵读诗歌,要体会到作者当初的心境。传达有声语言,可以看作是一种想象和联想的活动。首先,我们在播讲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播报状态,产生强烈的播讲欲望,脑海中想象播报内容的画面,但内心要保持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境界。其次,播报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到对内容有充分了解,播音员可参与节目内容策划和撰写稿件之中。最后,技巧是表达情感的一个道具,运用好节奏的技巧,要对“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停先连,欲连先停;欲轻先重,欲重先轻”等有所掌握。
四、结语
播音主持的本质就是说话的艺术。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保持平日里说话的随和、自然。用心吐字、用爱归音,真正做到用心去说话、用爱去表达,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最自然的状态。“播音腔”的形成和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驾驭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和语言表现能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有声语言作品,永葆播音艺术的生命力。
1.高丽凤,帖洪宇.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论“播音腔”的含义[J].戏剧之家,2015(13).
2.余静.从新闻节目的演变中重新解读“播音腔”[J].新闻传播,2013(5).
3.王梓瞳.浅谈主持工作中的港台腔[J].商场现代化, 2010(9).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