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不切实际的“梦幻”创业
——评电影《梦想合伙人》

2017-04-12王小萌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梦想

□王小萌

一场不切实际的“梦幻”创业
——评电影《梦想合伙人》

□王小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创业队伍的扩大,创业题材电影逐渐开化成为励志电影的一个亚类型,以迎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观众提供正面能量。电影《梦想合伙人》就是对创业题材的一次探索。本文分别从影片的情节建构、跨国拼接和媚俗表达三方面,来分析《梦想合伙人》的不合理之处。

《梦想合伙人》;创业类型;情节建构;跨国拼接;媚俗表达

对于创业电影而言,能否将特有的内容情节与观众认同感有机地结合,成为其在经典题材模式影响下生存发展的关键。早在三十年前,国外的创业电影就开始发挥民众思想启蒙的作用,从《颠倒乾坤》《华尔街》到《拜金一族》《解构企业》……二十年间佳作迭出。尽管欧美制片者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考虑,在影片中根植了浓重的物质消费观和成功观,却无一例外地平衡了商业与艺术的关系,而我国的创业片正处在艰难求生存的起步阶段,一边是学界的批评和探讨,一边是制作者的经验不足和我行我素。电影《梦想合伙人》是中韩合作对创业题材的一次探索,全片充斥着畸形和僵化的内容生产。

一、“不通人情”的情节建构

在波德维尔的叙事原则中,叙事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①从主人公小镇姑娘卢珍溪在美国卖假包到商学院做助理、成为创业合伙人、事业成功……一连串的情节发展都遵循着经典的叙事手段——线性叙事。通常影片在完成大致的叙事框架后,需要大量有血有肉的细节来填充,情节要通畅、符合逻辑。卢珍溪卖假包被关进警局,事业导师孟晓骏恰巧出现在警局,且仅凭卢珍溪一段牵强的苦情戏就被感动并保释她,但他为何出现在警局?二人是否见过?影片全然没有交代清楚,前后未出现孟晓骏内在生活的影像展示。回国后的卢珍溪跟父亲刚吵完架却又在母亲陵墓前迅速和好,原本决定留在小城镇也因父亲的一席话便毅然奔赴上海,仅仅将一句不痛不痒的话作为影片的干扰事件,成为影片真正的开始,不免太过唐突生硬。此外,卢珍溪成为商学院教授助理的原因也模棱两可,为了挽救来之不易的职位,她使用了拦车的苦情招数,从拦车的歇斯底里到获得孟晓骏的原谅只用了不过四句台词。台词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导致主角的每一次人生转机都通过语言来展现,削弱了电影的观感。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中提到:“电影叙事中的所有事件——直接显现的和观众推演的,共同组合为故事。”②显然,导演只选择了直接在影片中呈现事件,导致影片由无数的巧合拼凑而成,剧情严重缺乏合理性。主人公“创业梦想”的实现充满了偶然性:性格和背景完全不同且互无好感的三个女人被孟晓骏组合成创业合伙人之后依然彼此充满不屑,三人在厕所的一次巧遇竟敞开心扉开启了创业生涯;创业中公司的运作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准备,仅仅通过“我要创业”的口号来展现创业的艰辛,通过快速剪辑的方式展现公司从创业构想到电商巅峰,影像的表达被无限削弱;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地震后,三个主人公仅通过一个“拍脑袋”的决策又回到了电商的龙头地位,对于现实中的创业者而言,成功远非如此容易。虽然卢珍溪不起眼的出身能够迅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但观众却无法将创业飞速成功的故事与现实相联系。简单来说,影片不停地在“明确志向”,却没有告诉观众“怎么实现”,的确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幻创业”。

另外,影片的中间点设置得十分模糊,卢珍溪在实现自己欲求过程的中段遭遇了“信任危机”,然而这场戏不论从影片篇幅还是故事设置精彩程度来看,均不能称之为中间点。按照常理,卢珍溪在完成“信任”考验之后,需要做出新的动作来坚定信心,这一动作即影片重要的危机事件——地震救人。温情故事发生在三个主人公之间才具有说服力,但这一情节被设置在与上海相隔千里的地震灾区,令人不解。多样的叙事空间应该成为情节的必要条件,故事的设置不仅要满足空间的多样性,同样应遵循故事的因果关系。导演为了表达主题而刻意制造冲突,导致剧情必须在特定的时候发生转变,显得颇为突兀。

二、“不接地气”的跨国拼接

影片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却时刻显示出韩国影视作品的影子,虽然演员来自中国,但以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导演张太维为主体的制作班底却来自韩国,片方想运用韩国的创作理念,却忽略了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毫无现实依据的天马行空加上天花乱坠的创业幌子,只有先进创作理念的空壳,而没有立足本土的生活,如果将同样的叙事放在另一座国家,故事照样可以上演。

就叙事手法而言,中国导演主张用白描的方式讲述故事,尽力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韩国导演则更愿意用冲突来填充影片,所以影片前段将卢珍溪的内在生活展示得如此淋漓尽致。程式化的运用一定程度上使观众减少了对影片的期待,影片冲突不少,进行深度挖掘的却不多,大多轻描淡写让观众如雾里看花。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认为,电影不能刻意写实,它们是现实的片段、是镜子,几乎跟梦一样。观众没有从影片中找到自己创业的影子。影片对《中国合伙人》有机械模仿的嫌疑,由于没有生活根基,削弱了电影反映生活的力度。一个不切实际的追求梦想的故事,将带有伤疤的主角的生活故意揭开,导致前段震慑力远远大于中后段,主人公没有在残酷社会背景下流露出迷茫,也没有在商界的喧哗和躁动中重新审视自我,失败和成功没有给予观众任何启示,也不会使观众对未来产生期待和向往。过分夸大的剧情违背了日常生活的逻辑,仿佛她们走向事业的巅峰理所应当,主人公“一夜成功”的现实太过“公主梦”,这也是影片失去口碑的重要原因。

此外,导演的电视剧背景使他在影、视的叙事转变中不够流畅,电影和电视剧所要求的艺术格局和叙事能力有很大区别。电影更注重视觉化和气氛的营造,短短两小时内不可能表达清楚电视剧的剧情,所以要挑选电视剧中比较重要的故事来细化。由于观众往往拥有“上帝视角”,电影要展现和电视剧同等数量的情节会显得累赘而浅显,比如离主线过远的“陵墓戏”“地震戏”使观众无法真正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中,更大程度上成了纯粹的“看客”。

三、“不谙世事”的媚俗表达

电影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当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即影视叙事的教化功能。从主题思想上来解构《梦想合伙人》,观众能收获到的情感共鸣微乎其微。“从‘垃圾艺术’的极端中爬起,搭乘商品与消费文化的顺风车,朝着享乐主义的世俗化奔驰,有如一场脱冕、降格、戏拟式的狂欢,沿着身体与物质的方向径直下垂。”③影片清晰地展示了卢珍溪作为底层小职员不满足的生活态度,却用极少的篇幅展示底层生活的不易和勤恳的生活态度,所谓的“励志”被偷换概念,误让观众以为“励志”即收获更多的物质财富,用一个充满物质意味的成功作为影片的结局,青年人渴望实现生命价值的“逆袭”已经变质。

布洛赫对媚俗的本质做了全面揭露:“利用有限和理性的手段满足欲望的方式,使这种有限被吹嘘抬升为无限以及对‘美’的径直追求。”④单纯的成功学被裹上了不诚实的面纱。影片中的顾巧音是一个表面光鲜的灰姑娘,为了追求名牌包包、钓到金龟婿,以欺骗他人获得地位提升;卖过假包的卢珍溪到影片结束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悔改,面对合伙人的质问,她狡辩这是“一种养活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无论是合伙人还是观众都认为她的辩解苍白无力。

影片拥有女性创业这一有卖点的题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没有将女性在商场中所受到的重重压力表现出来,反而在贩卖一种不切实际的“少女梦”,影片不停地用口号“明确志向”:“请你再相信我一次吧!”“我要开始创业了!”“MBA,这就是我的计划!”而真正落到实处的人物动作少之又少。相比之下,大获赞赏的《中国合伙人》则展现了谦卑、进取、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通过几种优良的品质回归到“中国梦”的本质当中,而不是像《梦想合伙人》中的教授高呼“现在是中国的时代!”

四、结语

创业题材作为励志电影的一个亚类型,只有“接地气”才能脱颖而出,不能将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好的电影作品一定要有好故事。虽然影片《梦想合伙人》存在诸多瑕疵,但在题材开拓和跨国合作上为其他影片提供了参考。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不同的观念和文化的碰撞将会为我国电影界带来更耀眼的火花。

注释:

①大卫·波德维尔.好莱坞的叙事方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②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后浪出版公司,2012.

③李明明.西方文论关键词媚俗[J].外国文学,2014(5):113-116.

④赫尔曼·布洛赫.维吉尔之死[M].北京:北京博采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0.

(作者系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5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梦想
《放飞梦想》
如此梦想
梦想,再启航
小梦想
那些坚持着梦想的人,活该成功
梦想
梦想
保持了25年的梦想
“不切实际”的梦想也有可能实现
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