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之道
——以《城市零距离》为例

2017-04-12邱少平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零距离民生栏目

□ 邱少平

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之道
——以《城市零距离》为例

□ 邱少平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媒生态环境也出现了许多变化,这给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民生新闻,提出了更新的发展要求。民生新闻须紧贴社会发展,融合网络传播习惯,适应社会实际形势,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本文集合当前民生新闻在传媒生态中日益重要的背景,探讨新媒体时期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之道,简要分析如何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激发民生新闻的创新活力,推进民生新闻乃至整个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民生新闻;发展之道

当今社会是一个各种创意和元素不断碰撞、活力和激情不断迸发的社会。我国传媒生态环境已然发生很多变化,其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一股改变传媒行业发展走向的重要力量,在新闻传播的大环境中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话题。尽管这一切都表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给民生新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其繁荣的背后也暗藏着许多隐患和危机,需要传统媒体从业者正确的认识和处理。

一、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

(一)报道现场感缺失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在突发事件面前,传统媒体的反应速度远没网络来得快,往往记者到达现场,就已经没有了现场。与新媒体相比,时效性的落后以及题材的重复,使电视民生新闻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二)内容的琐碎化、娱乐化

电视民生新闻过度聚焦百姓生活琐事,使得报道内容过于肤浅,吸引力下降。 有时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主创者试图利用暴力、色情等低级趣味的新闻来吸引受众,使得原本简单的新闻被神秘化、复杂化。这种过分猎奇、哗众取宠的新闻,也只能使民生新闻朝着低俗、庸俗和媚俗的方向沦落。

(三)内容报道偏离真相

民生新闻目前大部分报料来源于网络,在选用网络视频以及网络图片时,只强调了时效,有时未能核实事实真相,使得一些被移花接木的内容用在了新闻节目中,而不断地出错只会损害新闻的权威性,让受众远离。

(四)舆论引导不力

新媒体时期,信息真假难辨,价值观多元碰撞,真理和谬论并存,信息传播容易出现“发酵变味”的状况。各种歪曲的信息和言论层出不穷,扰乱人们的视线,有可能引发不可控制的舆情危机。一些民生新闻不顾导向地采用网络观点,一味以“非主流”吸引眼球,罔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导致舆论阵地失守。

二、新媒体时期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之道

随着民生新闻的特性和优势被各电视台想方设法发挥到极致,其弊端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新媒体的发展给民生新闻其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必须不断冲破旧观念、旧思维的束缚,强调自我调整和完善,才能保障发挥出其应具备的社会功能。

(一)构筑更加合理的民生新闻选题框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期,各种类型的民生问题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此背景下,党和政府想人民之所想,做人民之所急,对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深入调研,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也将民生新闻带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但目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存在“鸡毛蒜皮、鸡鸣狗盗”之事过多的现状,而一些原本寓意本该深刻的话题,却被用来娱乐和消遣,给社会带来的实际建设意义不足,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的民生新闻要积极打开议题边界,构筑起能使小民生和大民生实现有机融合的民生选题框架,要把报道的视线放在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大事”上,多关注如就业创业、教育公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交通住房、医疗健康等话题。而对于一些大民生题材,要尽可能地用更平民化的视角、更平实的语言进行还原和解读,搭建起政府和民众有效沟通的平台。

1.服务市民

以中山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城市零距离》为例,栏目要求记者采访的每一篇的投诉个案,都力争做出对更多的市民有更多服务的稿件。例如2017年首个台风到来的时候,栏目收到了一条简单的旧小区外墙脱落的个案报料,记者进行了多天的连续跟进报道,除了关注外墙脱落现场和原因外,还做了“造成人身财产损害后的法律责任”“维修的钱从哪里来”“对于没有房屋维修基金的旧小区能否通过地方立法规范收取”以及“有维修基金的小区要修外墙该怎样申请”等延伸报道,赋予了简单的报料新闻更多的服务价值。

2.服务政府

“大民生”是民生新闻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点领域。在每年中山市两会前期,《城市零距离》栏目都会与政府合作,进行“十件民生实事”的海选、票选、以及上一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满意度的调查工作,通过系列新闻的采访、以及《城市零距离》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置全民网络投票等方式,提高市民的参与度,为中山市政府最终确定每年的全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提供了最全面最直接的舆情数据支持。

3.化解社会矛盾

民生新闻栏目应该真正成为沟通政府与市民的桥梁,化解市民对政府工作的误解。例如雨污分流工程是2013年中山市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扰民现象,导致部分市民不理解。为了让市民对雨污分流工程有个全面了解,中山广播电视台推出了“聚焦雨污分流市民观察团”活动策划,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途径,招募热心市民组成“市民观察团”去工程一线和污水处理厂等地参观,并进行了系列的新闻报道,全面解答市民对于雨污分流工程的种种困惑。充分的对话、充分的了解让更多的市民对雨污分流这项民生工程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沟通当中。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不仅要做到在普通市民当中有影响力,更要做到对政府、对相关部门有影响力。良好的互动会让民生新闻今后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让更多权威的声音愿意发声,也会直接提升栏目的影响力。

(二)推进媒介融合,创新民生新闻传播模式

新媒体时代媒介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依赖彼此的优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新媒体的渠道让传统媒体的内容有了更快更广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严谨的采访也让新媒体的内容更加可信,两者的互动与互补,可以促进各自的发展。

新媒体的特点是数字化和交互性,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迅速和准确,消除了地域限制。这一方面使民生新闻的选材可以更加广泛,网络视频、微信平台、微博上的新闻元素都能够被民生新闻节目广泛采用。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民生新闻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日益深入和频繁,栏目通过微信和微博平台,可以征求受众的意见,也可以发布新闻信息。借助网络电视台或者和其他视频网站合作,也能够大大拓展节目的受众群体,提高影响。

如《城市零距离》栏目,每天都会设置新闻话题,选择当天“热度高”的网络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电视屏、手机屏两屏互动。市民可以通过《城市零距离》官方微信,表达自己对每日新闻话题的看法,用微信发表观点,而直播当中,两位主播会在话题互动环节,通过微信后台选出网友的观点在直播中读出。主播与网友的频繁互动,让民生新闻栏目通过网络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而借助《城市零距离》栏目的媒体公信力,栏目官方微信号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目前已经成为中山地区粉丝量最大、粉丝活跃度最高的新闻公众号,位列全国电视公众号前列,多次进入全国前20名,2015年还被腾讯评为广东省十大先锋自媒体。

(三)链接慈善公益 ,延续民生新闻栏目影响力

媒体承担着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理应表达社会公益需求,特别是给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关怀和帮助。无论是常态的公益栏目,还是特别的公益活动,对民生新闻栏目来说,都是其提升影响力与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一直以来,《城市零距离》将慈善公益作为延续影响力的主要方向,坚持民生新闻公益化的理念。2010年《城市零距离》开办《帮一帮》版块栏目,开启公益慈善之路。2012年,通过法定程序,《城市零距离》栏目在中山市慈善总会申请募捐账号,成立了中山第一个媒体慈善基金——《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基金。2016年9月,《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基金网络捐赠平台正式成立,市民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的方式,对帮扶的案例进行“点对点”在线直接捐助。目前《城市零距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公益救助体系:在《城市零距离》《帮一帮》新闻环节播出帮扶案例,然后通过爱心基金微信号接受捐款,对于重大的帮扶案例,《城市零距离》还会以媒体发动结合基金发动为基础,通过组织义卖、义演等形式筹集善款。《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基金成立至今,已经举办近二十场公益慈善义卖义演等活动,总共筹集善款超过两百万,帮助困难群众和危重病人超过300人。《城市零距离》栏目先后获得“2012年度全国城市创新节目”“2014年度全国最有潜质发展民生栏目”“2014年度中山十大公益团队”等荣誉称号和社会评价。

在做好慈善的同时,《城市零距离》还策划了多次大型公益媒体行动,在街坊中倡导社会正能量。

第一,“黄手环”公益行动。年初多起老人走失后死亡的新闻,让我们更加关注中山患有或有可能患有海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群体。我们申请了大量的黄手环,尽可能多地派发给有需要的老人,还通过新闻和微信的宣传,让社会更多人知道了黄手环的意义,并主动为佩戴黄手环的失智老人提供帮助。

第二,“定位手表”公益行动。这是黄手环公益行动的升级版,让企业赞助定位手表给经常走失的老人,并通过活动向社会倡导多关爱老人、多陪伴老人。

第三,清洁山野公益行动。在植树节期间,中山广播电视台推出了清洁山野的台庆活动,通过微信招募志愿者,与主持人一起到户外徒步,清理抛洒在山野林间的垃圾,在社会中倡导“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的户外公益守则。清洁山野也成了《城市零距离》主持人、记者与观众互动的常规活动。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网络在分流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受众的同时,也与传统电视栏目展开了话语权的争夺,这对电视栏目的舆论引导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新媒体也让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摆脱了以往相对单一的推介方式 ,有了更多元的选择。通过新媒体,民生新闻栏目还能追踪受众对已播节目的反馈信息,掌握受众对报道的认可度和传播所起到的效果,这就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事实上,借助新媒体提升民生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增强传播的交互性,拓展传播的覆盖面,已经成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未来发展的几大突破口。在新媒体时代 ,“三贴近”应该加上通过网络贴近受众,即在另一层空间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

1.丁柏铨,夏雨禾.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关系研究[J].当代传播,2012(2).

2.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

3.李洪志,梁丽敏.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刍议[J].新闻传播,2011(6).

(作者单位:中山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零距离民生栏目
零距离与远距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