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红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以春节抢红包为例

2017-04-12纪澍琴姚璐

视听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际娱乐媒介

□ 纪澍琴 姚璐

网络红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以春节抢红包为例

□ 纪澍琴 姚璐

网络红包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众竞相参与,引爆群体狂欢,春节期间,网络红包以刷屏之势占领了各大社交圈。对于网络红包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在其愈发盛行之时建立理性的认知,保持客观的态度才能发挥网络红包的最大价值。

网络红包;流行原因;人际传播影响;负面表现;应对建议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交软件的飞速发展,原本传统的红包被赋予新时代的色彩和意义。在2016年春节期间,很多人都加入了抢红包的大军。根据央视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除夕之夜收发微信红包142亿个,QQ红包的参与用户数量也达到创纪录的3.42亿人次。微博统计显示,截至除夕24点,共有1.2亿网友在微博上抢了16亿个红包。支付宝推出集五福分红包活动,超过1.6亿人集齐五福,分两亿元现金大奖。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网络红包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交流沟通方式。

从春节红包的年龄段流向来看,同龄人之间红包往来更为活跃,80后、90后是红包主力军,其中又以80后与80后之间互发红包最多。其次是90后与90后之间互发,紧接着是70后之间互发,最后是90后与80后互发红包。纵观整个春节,网络红包成了一种时尚的拜年方式。

二、网络红包流行的原因

人们通过抢红包获得物质上及精神上的需要和满足。卡茨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过使用与满足理论,他强调,受众具有主动性,占有主体地位,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获得个人需求和愿望的满足。抢红包的过程恰恰体现了受众需要的满足。网络红包本身具有物质性,金钱对人们有极大的诱惑力,当看到象征金钱的红包出现时,会有意识地去抢,享受这种速度上的快感以及物质上的满足。除了实际利益外,抢红包还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人们在抢红包的过程中获得了消遣与快乐,得到了情绪上的解放。这种娱乐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有强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形式多样、寓意深刻也是网络红包流行的原因。红包可以分为普通红包、拼手气红包、摇一摇红包以及口令红包等,无形之中增添了人际传播的趣味性,使受众在参与过程中既达到了娱乐消遣的目的,也增强了人际交往的关系。前三种形式的红包具有随机性,抽取不等额的红包,每一次抢红包都是刺激的体验。口令红包、拜年红包一般对应特别的祝福。比如1.68元寓意“一路发”,强调财运滚滚;13.14元象征“爱你一生一世”,表达诚挚的爱。传统意义上的红包有了现代科技的助力,发展成形式多样的网络红包,对促进当代人际传播和交流具有深刻的影响。

网络红包作为一种媒介,本身也在传递信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网络红包既是媒介,也传递讯息。或传递感情,或传递商业信息,或表达祝福,都体现了网络红包蕴含的意义。

三、网络红包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的消极影响

网络红包的出现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传播学界大师唐纳德·霍顿和理查德·沃尔曾将角色和观众之间大的互动交流称为“类社交互动”。他们认为,这种互动从表面上看类似于面对面互动,在形式上模仿事物的基本属性,但这种交流传播并不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而是一种幻想的面对面交流。①而网络红包很大程度上就是类社交互动,与真实的面对面互动相比,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红包是聊天时的“调味剂”,但无法替代交流本身,二者有本质区别。红包依存于现代媒介,脱离了实际的交流,它只是失去温度的交流。在收发网络红包时你看不见对方的神情状态,感受不到情绪的变化,难以理解这些符号背后代表的深刻含义,难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网络红包带来便利的同时,过度消费、沉迷其中的现象屡见不鲜。尼尔·波兹曼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新闻、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②归其本质,网络红包仅仅是一种娱乐符号,却被人们疯狂地运用,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看到过年时大家捧着手机疯狂地刷红包,实际没有抢到多少钱,却不受控制地沉迷其中,失去了真正和家人交流的机会。过马路时抢红包发生各种交通事故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因小失大。这种群体狂欢使人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至死方休的趋势愈演愈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网络红包应该如何对待?

四、网络红包运用建议

的确,发红包不失为一种加强交流、促进感情的方式。逢年过节发红包送上节日的祝福,谈及敏感话题发红包缓解尴尬的气氛,在群中求好友帮忙发红包以表谢意等,都是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既喜闻乐见又新潮有趣。网络红包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我们享受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更要理性对待和运用它。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量地收发红包,将重点放在真挚的语言交流和情感表达上,网络红包只是手段,切勿本末倒置。

注释:

①王亚平.关于微信红包的人际传播反思[J].传播与版权, 2016(6):82.

②[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1.魏宇麒.微信红包流行现象点的传播学分析[J].新闻世界,2015(5).

2.王婷.“微信红包”狂想曲[J].上海信息化,2014(3).

(作者纪澍琴系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教授;姚璐系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际娱乐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搞好人际『弱』关系
书,最优雅的媒介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