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机理研究
——从“去中间化”到“去中心化”
2017-04-12张建军赵启兰
张建军,赵启兰
(1.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2.内蒙古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机理研究
——从“去中间化”到“去中心化”
张建军1,2,赵启兰1
(1.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2.内蒙古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文章围绕“互联网+”背景下产品供应链物流需求演变的特点,分析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产生过程;结合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本质及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之间子母关系的实际,研究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演化的六个递进阶段:即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弱”联动、“点”联动、“线”联动、“面”联动、“网”联动以及“生态”联动;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演化的递进关系,揭示出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逻辑与机理,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研究主题。
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演化机理
张建军,赵启兰.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机理研究——从“去中间化”到“去中心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5):5-15.
一、 引 言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推进以及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制造业物流服务外包的比重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立足自身的核心业务培养核心竞争优势,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从整个产品供应链来看,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及相关节点企业为了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实现整个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而将供应链物流服务外包。与单个企业物流需求相比,“互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需求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如产品供应链的物流需求既有原材料供应物流需求、生产物流需求,又有产成品分销物流需求;既有传统物流服务需求,又有增值物流服务需求;既有单一功能物流服务需求,又有综合功能物流服务需求;既有常温物流服务需求,又有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既有标准化物流服务需求,又有个性化物流服务需求等;同时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供应链物流需求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基于供应链物流需求的上述特点,单个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凭借自身有限的物流资源来满足供应链物流的各种需求,即单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必然走向整合之路[1]。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物流企业的边际,通过充分利用社会化的物流服务资源来更好地满足供应链物流需求,由此沉淀出一个重要的物流服务主体,即物流服务集成商。
物流服务集成商的出现是供应链物流外包持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物流服务集成商本身也可提供一部分物流服务,但其核心能力是整合与集成。物流服务集成商需根据产品供应链物流需求的特点整合不同类型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2],而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核心能力便是提供功能型的物流服务。由此,物流服务集成商基于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考虑,需将非核心业务即功能型的物流业务外包。这样,基于核心能力的二次社会分工(一次社会分工,即产品供应链将整合后的供应链物流需求外包给物流服务集成商)促进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这便是田宇[3]在2003年提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即一种由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以及物流需求企业(如制造、零售企业等)形成的网链结构。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随着物流服务外包的深入发展、客户物流服务需求的变革以及物流服务企业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考虑而选择合作与联盟的背景下产生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各个分散的物流组织,为产品供应链提供集成化的物流服务[1],提高整个产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其本质是服务。物流服务供应链作为产品供应链的一条子链[2],需将整个产品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的物流需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优化和协调[4],其使命是为产品供应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为了提高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质量,作为产品供应链子链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只有充分融入产品供应链当中,实现与产品供应链的良性互动与协调,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使命,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可实现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整个物流产业的经济效益[5]46。因此,深入研究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互动融合机制与演化机理对于揭示“两链”(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规律、指导物流产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 文献综述
目前的市场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6]。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最前沿的管理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研究以产品供应链为主;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更多学者开始转向对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如Ellram等(2004)站在服务外包的角度提出服务供应链的概念,认为服务供应链是指在专业服务中从最早的供应商到最后的客户中发生的信息管理、流程管理、能力管理、服务绩效和资金管理[7];Dirk和Steve(2004)从功能角度定义了服务供应链[8];Tuncdan和Oznur(2007)围绕服务供应链的概念与特点,构建了服务供应链的理论架构[9]。由于在服务供应链中,与产品供应链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物流服务供应链,且物流服务供应链是随着产品供应链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是依附于产品供应链而存在的[10],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系统地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有助于从物流服务的视角更好地优化产品供应链,因此学者们逐步将研究方向转为对产品供应链的子链,即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
(一) 物流服务供应链等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自从田宇在2003年提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以来,学者们围绕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学者们系统研究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11-13]、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创造机理[14-15]、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理论框架[2](崔爱平等在2008年研究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及演化路径,从其演化路径的发展脉络可得出:产品供应链是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对象[2])、物流服务供应链成员间的协调(包括任务分配[16-17]、质量协调[18-19]、利益协调[20]等)、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风险管理[21-22]、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价[23]、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同[24]、特定行业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如钢铁[25]、IT[26]、铁路[27]、煤炭[28]、航空[29]、汽车[30]等)以及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等[31-32]。
除此之外,物流服务供应链呈现出向网络化、平台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部分学者基于网络视角及平台视角研究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相关问题,如刘伟、高志军(2012)研究认为企业物流网络是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基础[33];何婵、刘伟(2013)在此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属性,并提出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模型[34];田冉(2015)基于平台视角,围绕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了汽车物流服务价值链协同问题,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汽车物流服务价值链的协同策略、协同组织及协同规则等[35]。
由于物流服务供应链逐步向网络化、平台化方向发展与演变,其服务对象也逐步从企业客户过渡到企业客户所处的整个产品供应链。目前,部分学者初步探索了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如刘伟、高志军(2012)研究指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发展与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33];罗建峰(2015)研究认为:应构建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来适应产品供应链动态发展演变的需要,并提出了基于云模式的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架构[36];高开仙、余思勤、刘文白(2016)研究了由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的物流网络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协调问题,指出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的多边联动可提高整个产品供应链的效益[4]。
(二) 物流服务供应链等相关问题研究评述
国内外学者针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基于网络视角、平台视角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以及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间关系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文献的研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现有文献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物流服务供应链本身的问题,而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对象的关注稍显不足,如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物流服务供应链上的物流服务集成商与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调、定价、利益分配等关系的研究;二是现有文献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大都将企业客户(如零售商、制造商等)作为其服务对象,而很少将企业客户所处的整个产品供应链作为其服务对象,实际上整个产品供应链或产业链才是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真正服务对象[2,4];现在的市场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果仅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对单个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的影响,则研究视野较局限,也不符合未来市场竞争的趋势;唯有通过物流服务供应链提高企业所处的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才会真正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此时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才真正实现了其使命;三是缺乏供应链间的协调研究[36]25,尤其是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间的协调研究。高开仙等[4]研究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网络的协调,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但其仅从微观上分析了核心企业的定价决策与物流费用的分摊比例对两者协调的影响,没有从宏观上分析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机理以及“两链”互动协调的理论框架。
作为产品供应链的子链,物流服务供应链只有融入产品供应链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才能有效提高整个产品供应链的效益和竞争力。而目前针对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将产品供应链作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对象,系统研究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逻辑与机理,为国内外相关学者深入研究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三、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过程分析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是提高产品供应链效益,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用最大化的必然举措。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将经历由“弱”联动、“点”联动、“线”联动、“面”联动、“网”联动再到“生态”联动的递进发展过程。具体演化发展阶段如下:
(一)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弱”联动
随着市场竞争与社会分工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逐步过渡到横向一体化,企业已意识到单靠自身的资源很难与同行竞争,需紧密联系自身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参与市场竞争。此时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对如何更好的管理供应链缺乏经验,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呈现出一种松散型的合作模式[16]97,由此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产品供应链。即产品供应链并没有形成一个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集成化供应链,其核心竞争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各自为政,根据自身的物流需求寻找相应的物流合作伙伴。
同时,为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组织即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他们之间缺乏必要的分工与协作,且其与产品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是一次性的、竞争性的、缺乏战略合作的,没有形成一个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主导的完整意义上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图1显示,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针对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独立物流需求为其提供物流服务,彼此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缺乏沟通与协调,无法为产品供应链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产品供应链的综合性物流需求。此时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之间的联动甚微,甚至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本文将此阶段两者之间的联动定义为“弱”联动,如图1所示。
(二)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点”联动
1. 集成化产品供应链的形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松散的产品供应链很难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此时,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意识到必须通过分工、协作、共享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于是就产生了以某一个企业(核心企业)为主导的集成化产品供应链。
2. 集成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鉴于产品供应链物流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单个功能型物流企业难以满足和适应,渐渐就产生了以集成和整合多个功能型物流企业为核心能力的物流服务集成商。由物流服务集成商直接承接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整合性物流需求,之后将物流需求按照功能属性等进行细分,将不同属性的物流需求向上游外包,选择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从而形成功能互补、服务齐备的物流服务供应链。
3.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点”联动。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涉及到需求信息的三级传递。即:(1)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整合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物流需求;(2)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将整合后的物流需求外包给物流服务集成商;(3)物流服务集成商将整合的物流需求进行解构并传递给上游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此阶段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的关键环节是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的联动,即仅仅涉及到两个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动,因此本文将此阶段的联动定义为“点”联动,如图2所示。且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两链”联动的中间环节。
(三)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线”联动
随着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融合的深入、服务频次的增加、服务质量的升级和彼此之间信任度的提高,物流服务集成商基于提高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质量的考虑,此时需在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协调下,提前介入产品供应链的运作过程,深入产品供应链内部,直接与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接触,了解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与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一道共同识别产品供应链的现实物流需求,挖掘其潜在物流需求,通过直接接触整个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流程来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如图3所示。
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涉及到需求信息的两级传递,即物流服务集成商整合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物流需求,再将整合性的物流需求进行解构并将其传递给上游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相比前一阶段而言,缩减了中间环节,减少了需求信息传递的级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需求信息传递的质量,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
此阶段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的关键环节是整个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的联动,而不仅仅是两个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动,本文将此阶段的联动定义为“线”联动,如图3所示。
(四)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面”联动
为准确识别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物流需求、深挖其潜在需求,并根据产品供应链发展战略及趋势准确预测其未来物流需求规模及需求结构,进而提前规划物流能力,做好物流资源与网络的布局,更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物流服务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需深入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内部深挖其物流需求,深度渗入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环节,解决其库存、运输、规划等物流问题,达到“物流介入工厂*物流介入工厂:是指物流企业深入制造企业内部,参与产品的生产运作环节,实现物流与生产的无缝衔接,为产品的生产、流通等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在满足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物流需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物流服务。
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涉及到需求信息的一级传递,即在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协调下,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深入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内部,深挖其物流需求,形成深度战略合作,实现物流供需主体的直接对接,消除了中间环节,避免了需求信息多次传递而导致的失真,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涉及到两条链上所有企业的共同参与,且形成了供需双方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与协作,本文将此阶段的联动定义为“面”联动,如图4所示。“面”联动实现了“两链”联动的“去中间化”,提高了“两链”联动的效率。
(五)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联动
1. 产品供应链逐步实现“去中间化”,增加了物流服务的难度。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10.8%[37]。未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整个产品供应链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品供应链将完全扁平化,即中间的层层营销环节(传统的营销渠道:批发、零售等)将不复存在,逐步实现“去中间化”,即产品制造商将直接面对最终顾客[38]224。这样产品供应链的管控将更加得心应手,但极大地增加了供应链物流服务的难度。
由于电子商务拆解了传统的零售商业组织模式,切割了传统渠道的规模经济效应[38]184,导致物流需求的分散化和碎片化,这种“化整为零”的物流需求为供应链物流服务带来巨大挑战;与此同时,由于中间环节的丧失,顾客以往在传统营销渠道获得的客户体验将不复存在。因此物流服务集成商为了弥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服务体验的减少,保证供应链物流服务质量,需整合更多的社会物流资源、联合更多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深度介入产品供应链各个作业环节,围绕产品供应链物流需求的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和良好的物流服务体验。
2.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服务交易平台,确保供应链物流服务质量。为实现上述目标,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即物流服务集成商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服务交易平台(如图5所示),将更多的社会物流资源及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集成到自己的平台当中,实现物流服务供给端的充分竞争。同时采取对需求端补贴的方式吸引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入驻平台,实现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与产品供应链中具有物流需求的节点企业进行直接的信息交互和对接,并完成物流服务交易,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水平和各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4]。此时,物流服务集成商构建的物流服务交易平台具有明显的整合、集成等中心化功能,物流服务集成商需协调好平台中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做好服务质量的监控、评价,同时要做好复杂物流需求的解构与匹配等。
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需要物流服务交易平台充分发挥整合、集成、交互、共享等功能,需物流服务交易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物流服务组织以及物流需求方。即吸引更多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形成一个产品供应链网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网供需交织、互动的复杂网络结构,由物流服务集成商管理整个平台供应链的物流运营[4]。本文将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定义为“网”联动,如图5所示。
(六)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生态”联动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产品供应链基于产业转型升级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考虑,不仅需要物流服务供应链为其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还需物流服务供应链围绕物流服务为其提供诸如云计算、金融、保险、支付、政务等综合型的一体化服务。此时物流服务集成商构建的交易平台也会广泛吸引并整合与核心服务互补的专业化服务资源[39],为客户提供成体系的服务,由此围绕提供综合型物流服务的不同服务组织与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物流服务交易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良性互动的、共享、共赢、共生的平台生态系统[40](如图6所示)。此平台生态系统可为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和优质的客户体验。
平台生态系统的运营方物流服务集成商需管理好平台服务的商业生态,同时要创新平台服务模式;逐步从以前以集成和整合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为主的角色,转换为为平台上的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的角色,逐步降低对平台上各服务主体的集成和控制作用,使平台运营方与平台上的服务主体形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实现“去中心化”。
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涉及不同类型的服务组织(诸如物流、金融、政府、保险等)与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联动,形成了一个共享、共赢、共生的平台生态系统,本文将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定义为“生态”联动,如图6所示。
四、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机理分析
从以上对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过程分析可得,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遵循以下基本逻辑,如图7所示。
其中,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与优化产品供应链是站在物流服务需求侧的角度来分析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机理;而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经济效用的最大化则是站在物流服务供给侧的角度来分析“两链”联动发展的演化机理。
(一) 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本质是为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物流服务供应链只有渗透到产品供应链内部才能打破供需之间的信息壁垒,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的充分交互,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服务交易效率,进而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弱”联动、“点”联动、“线”联动、“面”联动再到“网”联动和“生态”联动,反映的是物流服务供应链渐进地渗透到产品供应链当中,不断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的过程。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弱”联动阶段是“两链”联动发展的低级阶段,此时供需双方的交易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缺乏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交易成本较高,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较低;而“点”联动、“线”联动和“面”联动反映出“两链”联动发展逐步迈向合作、共享、共赢的新阶段,此时,参与“两链”联动的主体逐步增多、“两链”联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联动的效率越来越高,且供需双方信息交互、业务往来等交易成本越来越小,物流服务的针对性越来越强,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明显改善;而“网”联动和“生态”联动反映出“两链”联动发展逐步跨入战略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生、共栖的高级阶段,此时,“两链”联动的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逐步显现,边际成本逐步降低,交易成本越来越小,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越来越高。其中,“生态”联动实现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高效对接和多方共赢,对于物流服务需求方即产品供应链而言,其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是最优的。
因此,在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的驱动下,“两链”的联动发展逐步实现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是驱动“两链”联动发展逐步演化迭代的内在逻辑。
(二) 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为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供应链,通过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及相关增值服务不断优化整个产品供应链的运营。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实现产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与持续优化的目标。在产品供应链持续优化目标的驱动下,“两链”联动发展逐步由低级的“弱”联动转向高级的“生态”联动。
“弱”联动是“两链”联动发展的低级阶段,此时为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缺乏分工与协作,供应链物流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服务质量难以满足供应链物流服务需求,产品供应链的优化难以实现;而“点”联动、“线”联动和“面”联动的层层递进与发展,实现了供需双方信息的充分交互与共享,提高了“两链”联动的效率,改善了供应链物流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产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与持续优化,实现了产品供应链的目标。
“网”联动是实现“去中间化”后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新阶段。产品供应链的“去中间化”导致供应链物流服务难度的增大,如何快速、准确、低成本地响应客户需求成为物流服务供应链面临的重要问题。此时,物流服务供应链需在“面”联动的基础上广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服务交易平台,围绕“去中间化”后的产品供应链物流需求的特点,通过物流资源的社会化协同来提高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水平,增强了产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实现了产品供应链的优化。
“生态”联动是“两链”联动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此阶段中,产品供应链基于转型升级及持续优化的目标,需要在更广范围内选择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同时也需要物流服务交易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金融、保险、支付、结算、物流、政务、云计算等一体化的服务。此时物流服务集成商构建的交易平台也会广泛吸引并整合与核心服务互补的专业化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成体系的服务,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的平台生态系统。平台生态系统满足了产品供应链对综合型物流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水平,改善了产品供应链的绩效,实现了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
由此可见,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是驱动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演化的内在逻辑。
(三) 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经济效用最大化
产品供应链的“去中间化”会使得物流服务交易平台的“中心化”更为严重,增加了供应链物流服务的难度。为了保证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质量,此时物流服务集成商构建的物流服务交易平台需将更多的社会物流资源及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集成到自己的平台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服务交易平台的“中心化”会非常严重。但“中心化”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膨胀、内部博弈的升级、内耗的增大以及交易成本的提高,反而不利于物流服务提供方为产品供应链提供更高“性价比”的物流服务。同时,由于“中心化”的存在,物流服务提供方会逐步沦为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的“牺牲品”,其边际效益会随着“中心化”的集聚而显著降低。
因此,长远来看,“中心化”的物流服务交易平台不具有可持续性。在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经济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中心化”的物流交易平台会逐步向“去中心化”后的平台生态系统迭代。而“去中心化”后的平台生态系统可以在满足供应链物流服务最优“性价比”、实现产品供应链持续优化的前提下,提高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用。
实现“去中心化”后的平台生态系统的存在价值在于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盈利,而不是之前的通过集成众多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依托自身的核心地位来赚取本该属于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利润,将实现“去中心化”后而缩减的交易成本让利于物流服务提供商[38]199,提高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多方共赢。
因此,在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经济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两链”的联动发展逐步由“网”联动演化到“生态”联动,且实现“去中心化”后的平台生态系统将有助于实现“两链”联动的持续深入发展。所以,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经济效用最大化是驱动“两链”联动发展逐步向“生态”方向演化的内在逻辑。
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过程遵循以上三条主线,反映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逐步实现“去中间化”乃至“去中心化”的过程,体现了“两链”联动从线性运作结构逐步向生态系统结构演化的趋势。未来随着“两链”联动的深入发展,实现“去中心化”后的平台生态系统将成为“两链”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最终归宿。
五、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分析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演化的六个递进阶段:即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弱”联动、“点”联动、“线”联动、“面”联动、“网”联动以及“生态”联动,最后围绕“两链”联动演化的递进关系,深入研究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逻辑与机理,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当前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其服务对象为企业客户的视角展开的,而将产品供应链作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服务对象的研究仍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国内外相关学者已逐步认识到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将经历由“弱”联动、“点”联动、“线”联动、“面”联动、“网”联动再到“生态”联动的递进发展过程,反映出“两链”联动发展将逐步从线性运作结构向生态系统结构演化的总基调。
第三,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应遵循的基本逻辑和演化机理为:如何更好地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如何持续地优化产品供应链、如何更好地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经济效用的最大化;未来,实现“去中心化”后的平台生态系统将成为“两链”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最终归宿。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为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供应链,“两链”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将是物流服务供应链领域的新的研究方向,未来围绕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问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题包括:
第一,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范式。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研究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的支撑,本文尽管提出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阶段与演化机理,但并没有深入研究“两链”联动发展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范式,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为国内外学者规范性的研究“两链”联动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目前,部分学者基于学术理论视角分析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对于提高“两链”经济效益的作用,但缺乏从实证角度,采用量化模型来系统研究“两链”联动前后经济效益的差异以及影响“两链”联动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分析“两链”联动对交易成本、对供应链物流服务水平、对产品供应链优化乃至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经济效用的影响。
第三,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博弈分析。研究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目的是使两者之间呈现出供需合作、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博弈和竞争关系。通过分析两者的博弈关系,可构建更稳定的互动协调机制,实现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1]马翠华.基于能力合作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24-27.
[2]崔爱平,刘伟,张旭.LSSC基本理论框架[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8(3):1-6.
[3]田宇.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5):49-53.
[4]高开仙,余思勤,刘文白.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互动协调[J].企业经济,2016(1):61-65.
[5]张祥.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1-48.
[6]CHRISTOPHER M.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s and improving services[M].London:Pitman Publishing,1992:18-20.
[7]ELLRAM L M,TATE W L.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services supply chain[J].Supply Chain Manage A Global Review of Purchasing & Supply,2004,40(4):17-32.
[8]DIRK W,STEVE K.5 steps to service supply chain excellence[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2004,22(1):28-36.
[9]TUNCDAN B,OZNUR Y.A new framework for service supply chain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7,13(3):105-124.
[10]郑秀芝.三方协调背景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信息平台搭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5(10):82-89.
[11]GORAN P,HELGE V.Growth strategies for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a case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1,12(1):53-64.
[12]CHOY K L,LI C L,STUART C K S,et al.Managing uncertainty in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2006,7(1):19-25.
[13]EDWARD G A,DOUGLAS J M.A simulation game for teaching service-orien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2000,9(1):26-34.
[14]宋志刚,赵启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从供应到需求的视角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3):14-22.
[15]VARGO S L,LUSCH R F.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16(1):1-17.
[16]刘伟华.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
[17]刘伟华,曲思源,钟石泉.随机环境下的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2):381-388.
[18]崔爱平,刘伟.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基于期权契约的能力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9(4):59-64.
[19]HALUK D,HSIING K C.The risk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of application service supply chai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87(3):765-784.
[20]刘伟华.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最优收益共享系数确定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10):811-815.
[21]李阳珍,张明善.物流服务供应链不可靠性传递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51-154.
[22]李剑锋,陈世平,黄祖庆,等.基于期权与集成商风险规避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5):1105-1114.
[23]李剑锋,陈世平,易荣华,等.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定价及其效率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4):84-89.
[24]朱荣艳.航运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2014.
[25]贾锐.基于Supply-Hub的钢铁物流服务供应链敏捷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1.
[26]史韵.重庆IT产品物流服务供应链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5.
[27]吴文娟,侯敬,冯姗姗.铁路物流服务供应链发展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35-41.
[28]张志军,袁旭梅.煤炭物流服务供应链链层协同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煤炭,2014(6):18-21.
[29]钟波兰,刘红梅.航空物流服务供应链整合管理实现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5):57-59.
[30]林云.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1.
[31]陈虎.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4):1241-1244.
[32]MOHAN K,ZAILANI S.Supply chain management-pathway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R].Rijeka:In Teck Europe,2011:15-24.
[33]刘伟,高志军.物流服务供应链:理论架构与研究范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4):19-25.
[34]何婵,刘伟.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属性分析[J].企业经济,2013(7):56-59.
[35]田冉.基于云平台的汽车物流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
[36]罗建锋.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运作优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
[37]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R].北京: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2016:1-2.
[38]罗辉林,唐琳琳.共享思维——互联网下的去中心化商业革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90-224.
[39]华中生.网络环境下的平台服务及其管理问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2):1-12.
[40]邢大宁,赵启兰,宋志刚.基于云生态的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8):5-15.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Product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based on “Internet +”: From the Angel of “Disintermedi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
ZHANG Jian-jun1,2, ZHAO Qi-lan1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Hohhot01001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 Considering the nature of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and the lash relations between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and product supply chai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product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It puts forward six evolutionary stages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product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they are the “weak” linkage between the product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point” linkage, “line” linkage, “surface” linkage, “net” linkage and “ecology” linkag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around the progressive relations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product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volutionary logic and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roduct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suggests issue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product supply chain;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evolu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 游旭平)
2017-03-09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互动机理研究”(2016MS0712);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研究基地项目“内蒙古绿色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2015JDB055)
张建军,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赵启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流服务能力研究。
F252
A
1000-2154(2017)05-0005-11
10.14134/j.cnki.cn33-1336/f.2017.05.001
【编者按】《商业经济与管理》创刊于1981年,先后获“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等荣誉称号,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流通经济”是《商业经济与管理》特色核心栏目,自1998年设立以来,刊发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引用率和转载率在全国经济类期刊中名列前茅,多篇论文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相关观点被政府部门采纳,如本刊2006年第6期《关于“义乌商圈”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一文所提观点曾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作者对义乌经验进行了长期研究,所提建议很有参考价值”。为建设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更好地为现代商贸流通智库建设服务,进一步提升现代商贸流通研究影响力,自2017年第4期始,本刊将“流通经济”栏目更名为“现代商贸流通”。本栏目将继续秉承“经世致用、学术一流”办栏理念 ,依托全国高校唯一研究商贸流通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聚焦大数据时代商贸流通理论研究,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现代商贸流通重大现实问题和学术前沿问题展开研究,为国内外学者创建一个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商贸流通理论,促进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