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监测方法探析
2017-04-12秦倩倩
秦倩倩
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监测方法探析
秦倩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厦门监测台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9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本依靠人工方式来监测广播电视信号的做法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也不能满足业务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数字广播电视得到有序发展的前提下,广播电视监测业务类型也从原本的简单监测逐渐朝着对节目内容监测的方向发展。本文在对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的方法,希望可以对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监测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数字广播电视 信号 监测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以及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出现,使得广播电视行业迈入崭新的发展时代。但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却需要相对应的监测方法来与之相互匹配,以便满足其发展要求。因此,只有深入分析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监测方法,才能够推动数字广播电视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
1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特点与系统简介
1.1 数字广播技术的特点
基于概念来讲,数字广播技术包含了音频波、视频波以及数据信息转化成为的数字状态。基于这一种状态,需要重新编排各种数据,并且重新处理数据。
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广播技术主要是依靠地面发射基地,利用不同数据波的传输,从而实现广播域资讯。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呈现出更好的传播方式,使得其打破原本单一的音频传输方式,同时也可以将图案、影像、数据以及文档等多种信息都传输给听众,以便让听众能够获取更为优质的收听体验,使其产生身心愉悦之感。
就数字广播发展的潮流来看,现阶段已经是数字多媒体的广播时代,通过笔记本、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终端设备,人们就可以收听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栏目。数字广播技术已经打破原本传统广播模式造成的局限性,将更多的优点和优势都逐渐体现出来,具体包含:更为清晰的音质、更为稳定的信号传输、更低的制作成本、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移动携带的方便性等。
综上所述,作为广播媒体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现阶段的数字广播技术的特点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能够严谨调研,积极拓展思路,不断创新栏目,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够制作出更多让人民群众感兴趣的栏目。
1.2 数字广播电视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支撑,使得系统在应用方面的性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在系统的发展中,主要包含了下述几个方面:(1)在业务范围方面,通过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系统,可以确保图像本身的活动性,同时也能够进行声音的有效传输;卫星通信本身的传输对象较多,如电话、数据、电视信号灯。(2)在发射功率方面,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射功率同卫星通信相比较,其存在的优势较大,其功率在100W到250W之间,但是后者只有8W到20W。(3)在频段的选择性方面,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频段为1.2GHZ以及2.6GHZ;卫星通信的频段则是4GHZ与11GHZ,前者的频段之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电视卫星节目,同时在接收方面也能够保持高效性的标准[1]。
1.3 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主要构成
对于数字广播电视系统而言,主要包含了地面引接电路和地球站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地面引接电路,还是地球站,都会直接影响传输信号质量。同时,在系统之中也包含了卫星接收站、广播电视中心以及卫星控制站等。不过,这一系统也拥有其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本身的质量较高,拥有较大的传输容量,其功率很小,抗干扰性能够较强。
2 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监测
对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首先应该对监测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监测方法,这样就能够满足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的基本要求,确保数字广播电视行业稳定的发展。
2.1 监测需求
数字广播电视播出的正常运行与维护是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监测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并确保其能够正常、安全以及稳定的营运下去。那么,对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来说,主要包含了下述几个方面。
2.1.1 码流层和视频层监测
对于码流层和视频层而言,其包含了节目编码、传输复用以及节目复用三个主要的环节。一旦这些环节出现了差错,就需要利用码流分析仪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监测。通过码流分析仪这种拥有深度分析功能的仪器,能够很快的找出究竟错误出现在哪一个信息层,并且还可以将错误及时的确认,同时,也可以对传输流进行检验,审查其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2.1.2 信道层监测
在传输上行信道之中,一旦信号出现了异常状态,通过信道层所配置的监测手段,也可以对其做出迅速的反应。通过信道层的监测,就可以确保安全与平稳的播出广播电视节目。
2.2 监测方法
2.2.1 传统监测
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在监测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效果时,传统的模式是观察干扰信号,也就是通过人眼的方式来直接的观察,这是传统模式下最基本的方法。这样的监测最大的缺陷在于,无论是监测的能力,还是监测的范围,其本身的局限性都非常大。一般来说,很容易出现监测信号方面的疏忽,就算是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出现了异常也不会被及时发现,很容易因为时机的延误,导致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传输异常问题。另外,一味地选择人的双眼来进行观察,很容易产生生理上的疲倦感,对于监测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工作效率[2]。
2.2.2 信道监测
就数字广播电信信号本身的传输标准来看,在信息的监测上,卫星广播电视系统设计会通过DVB-S和ABS-S两个标准来考虑。
(1)DVB-S标准。利用这一标准进行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主要是通过外码和内码所组成的DVB-S系统的两级级联信道编码方案。
外码,也称之为“里德-索罗门”编码,直接用“RS”来表示。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突然出现了误码的问题,利用外码就可以直接进行误码的纠正处理,并且其效果很明显。内码,也称之为“卷积码”。相比之下,其拥有的功能性更为强大,除在发现误码的时候进行相对应的纠正之外,当其余的组别之中出现了误码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卷积码来对其加以纠正,其效果同样的明显。
当出现连续性误码时,为了可以直接的进行纠错处理,可以通过交织器将外码与内码相互的连接起来,将连续的误码直接的分隔开来,使得接收端进行信号接收时,一旦有干扰信号出现,可以及时的处理纠错,以满足正常运行和连续性的要求。
(2)ABS-S标准。在我国,ABS-S是一项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标准监测系统。在使用性能方面,同时DVB-S的标准基本上一致。在我国卫星信号传输标准之中,ABS-S标准作为第一个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标准,在同等领域之中,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完全达到了先进水平。从技术设计方面来看,主要是利用LDPC信道编码来实现。LDPC信号编码属于一种低密度的奇偶校验码。直至今日,在技术上都能符合最先进水平的要求。在数据的传输上,利用LDPC信道编码,可以帮助数据提升其传输能力,相比载噪比门限,LDPC信道编码的限制要低很多[3]。
结束语
综上,随着数字化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也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过渡。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出现,给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挑战也随之出现。因此,对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进行监测,就是为了在实际的运营环节,能够为数字广播电视信号提供安全性方面的保障,促进数字广播电视能够更安全、更稳定的运营。
[1]殷智强.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的设计与分析方法[J].新媒体研究,2016(01):25-26.
[2]张建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J].科技传播,2016(05):105+156.
[3]康峻森.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J].西部广播电视,2016(04):168+199.
责任编辑:王学敏
J905
A
2096-0751(2017)07-0021-03
秦倩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厦门监测台 工程师
审稿人:魏朝辉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监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