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节目资料的保护与开发
——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为例

2017-04-12翟利华

数字传媒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内蒙古广播资料

翟利华 高 晔

1.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广播电视节目资料的保护与开发
——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为例

翟利华1高 晔2

1.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库存资料丰富多样,记录了历史,体现了区情。进入信息内容丰富的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在深度推进节目与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合的同时,亟待做好海量资料的保存与开发。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节目资料存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大数据 节目资料 开发再利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8次)指出,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数据资源丰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数字技术与不同媒体融合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融合成果。借大数据提升服务能力已是大势所趋,正面这一趋势,广播电视在深度推进节目与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合的同时,同步开启海量资料的再利用。

一、现状:节目资料存储丰富厚重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建台四十余载,积累了大量节目带、素材带,库存资料可谓新旧兼具、丰富多样。

目前保有的海量节目资料涉及新闻、专题、文艺、戏曲、评书、电视剧等多种题材主题,如自办的蒙汉语综艺晚会;《内蒙古新闻》《蔚蓝的故乡》《我的伊克赛》等自办栏目;《马兰花开》等引进的节目;《索艺乐》《乌力格尔》等蒙古语自办栏目;蒙古语频道译制的节目及电视剧等。其中,蒙古语电视节目具有浓重的异域风情、鲜明的地区特色,是我区独有的少数民族宣传窗口,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纽带。这些节目记录了广播电视人的智慧,体现了内蒙古历史变迁、人民生活变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二、问题:介质现状制约资料保护

介质承载厚重宽泛。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以传统磁带作为存储介质保存音像资料已二十余载,目前仍有大量节目以磁带介质进行记录。虽然随着节目资料生产日益丰富,磁带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磁带也已出现磁粉严重脱落、信号衰减、老旧节目带无法修复还原以及对应机器越来越少、有内容没机器、新增速度不断上升、存贮空间越来越紧张等问题。磁带是承载节目的主要介质,磁带上记载的都是不可再生的重要历史资料,越来越高的开发价值逐年显现出来,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更是日渐重要。充分利用存储技术,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或减少节目拍摄开支,还可以充足电视节目内容。运用数字化存储系统,把视音频节目以数字化或数据形式留置存储体中,使编辑记者可以立时采用节目资料便于节目制作。对这些历史性资料的抢救性保护势在必行。

三、对策:将已有资料进行开发再利用

对已保存资料进行开发再利用是大势之趋。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现已建设磁带库资料抢救系统即资料存储型媒资系统,对媒体数据施行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再利用等科学化管理,既实现了海量资料的存储后备,也满足了开发利用之需。

(一)保护性开发

媒资系统运行后,对已有资源进行了数据化编目,重点收录了涉及本地区或自办或引进的节目,完整上载了反映本地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城市变迁、文化渊源、人文典故等重要资料及本台航拍素材。《内蒙古新闻》《新闻天天看》《都市全接触》等新闻类节目,《我的伊克赛》《西口风》《流光艺彩》等综艺节目,《蔚蓝的故乡》《点经内蒙古》《塔米尔》等专题类节目,《贝勒庙枪声》《风雪巴林道》《遥远的特尔戈勒》等蒙汉语自办电视剧,《悲情布鲁克》《那女人》等蒙语译制电影、电视剧,还有评书、戏曲等节目,都可以查询了解。

这些资料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具有深刻重大的教育、启迪、鼓励作用,因生动具体的史实而具有了增值功能,能够极好地为广播电视宣传事业服务,需要保护性开发。

(二)数据再利用

大数据时代,标志着从内容稀缺时代转变为信息过载时代,信息内容更加丰富。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很多自媒体平台出现,大量高质自媒体内容层出不穷,新闻和内容的稀缺性进一步被稀释,其价值被降低。

同时,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多、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因而在节目的策划编辑中,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厚度制作。使用历史性资料,可以呈现真实交流,可以将不同年龄段的听众观众无缝连接起来,通过原生态采访、录音、影像、现场,将毫不相干的声音或画面元素巧妙串联,更加圆润地传递主题;思想的回忆、情感的酿造将震撼灵魂、击穿人心,通过寻找和回忆,勾起情怀和情意,有温度的广播电视节目也将随之融汇出炉。

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要注重内容生产的创新,打造精品内容,生产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新闻产品。融合发展时代的内容生产,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大数据时代也是媒体进入全媒体、融媒体发展的阶段,将现有资料充分利用、有效使用、综合采用,能够在无形中扩充内容,使节目变得饱满立体、声形兼备,真实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全貌,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观点,更可以提高用户黏度,增强竞争力、影响力。

(三)全方位融合

互联网海量空间把以往不可能获得版面的生活服务类信息传递给用户,这些资讯比新闻的用户黏度更高。

原汁原味的既有资料,是时代珍贵的价值记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发展的佐证,是各行各业开创新天地的参考,媒体生产的原创内容,具有相对足够的吸引力。有份量的节目必然尊重事实,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为受众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内容,描绘出有立体感、真实感的人物,调动起观众听众的收看收听欲望,悄然提高媒体竞争力。原创内容和历史数据数字化构成媒体数据资产的核心部分,为进一步的转化利用打好基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将实现一体化发展,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融合;大数据背景下,整合有效资源,增强创新模式;经过策划与创作,围绕听众观众要求设计生产节目内容;让受众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述说自己的看法;节目内容扎实丰富,第一手音响音像资料,将使最终的作品更具说服力,通过创新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

大数据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世界,在服务“用户”的时代,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妙用数据辅助报道,有利于服务社会民生,更好地发挥出喉舌作用。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21

A

2096-0751(2017)07-0009-03

翟利华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主任编辑高 晔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

猜你喜欢

内蒙古广播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爱在内蒙古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