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清供图:清供无尘岁朝春
2017-04-12杏子
杏子
岁朝清供图:清供无尘岁朝春
杏子
一枝腊梅斜逸,一丛水仙横生,一块山石抱坡,一颗柿子卧地,一尾灯笼高挂,一串鞭炮腾起,呼啦啦热闹如春雷,清芬芬雅静如花香,新年的愿景在望,春天跳跃在枝头……
宋人云:“故岁时光漏中去,新正甲子卷中开。”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朝,一月之朝,一日之朝,"三朝"之期,辞旧迎新之意倍浓。
新岁开始,谁不希望有个吉祥的气氛呢?旧时此日,无论宫廷和民间,都往往在陈设器物上表达这种心思。人们置古瓶古尊古盆于几案,插以时令花草,配上吉祥物件,以为迎新纳福。亦有悬画迎新的传统,或为新春开笔所绘,或为岁朝清供应景所挂,其中又以《岁朝清供图》最独特。或描绘辞旧迎新的新年风物,或以文玩蔬果等“清供”入画,通过笔下场景及风物等名称的谐音、历史典故或民俗寓意等,展现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待。
如此这般,案头与壁上,极目之处,都是新年祥和,都是风雅清供,“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齐白石 岁朝图 立轴
一
正月初一这日,古代文人有开笔之说。开一年运气,孕一年祥瑞,也是为了讨一个吉利。酒酣耳热之时,或提笔写字,或敷衍成诗,或丹墨落宣。写字以“福”起,写诗以“年”兴,作画呢,除了应景的新年风物,触手可及的清供,案上文玩、花木草瑞、供品吃食,都可拿来渲染。以往不太入文人画的素材,此时也破格添列了。
于是,清雅的金石彝鼎、水仙腊梅和世俗的白菜柿子、鞭炮灯笼少有地放在了一起,却又神奇地产生了呼应,一应都是喜庆和祥和。似乎“年”是一个神奇的场域,它将素材的种种界限模糊化,也将文人和平民的身份模糊化,在这种氛围下,《岁朝清供图》便逾越鸿沟,有了雅俗共赏的气质。海派画家吴昌硕每到新年这天,几乎都会提笔画“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庆贺新年又开运画事,既得文人又得平民的喜欢。师从吴昌硕的近代画家赵云壑也多有《岁朝清供图》遗世,赋以书诗遣兴:“百事安排度年华,静瓶插了老梅花。满堂富贵多欢喜,阳羡砂壶饮清茶。”
古代的皇帝,许是看重了这“雅俗共赏”中寓意的“与民同乐”。到了清朝,皇帝也仿民间习俗,在大年初一这天,到养心殿冬暖阁临窗处研墨开笔。与民间饮酒在酣畅,提笔在吉不同,皇帝们更多仪式感。是时,紫檀长案上放置一寓意大清疆土、政权永固的“金瓯永固杯”,盛入屠苏酒,再点燃一支蜡烛。用朱漆雕云龙盘,中盛古铜八趾吉祥炉和两个古铜香盘,将笔管先在炉上微醺,然后用“万年青”笔端、镌“万年枝”笔管的专用笔,写下对新年的期盼。也是在这个仪式上,兴之所至,皇帝们会挥毫做上一幅《岁朝清供图》。乾隆皇帝尤爱做此画,他也画柿子,寓意事事顺心,也画宝瓶,寓意平平安安。清宫旧藏的十几幅岁朝图,皇家气派中更多几分亲近。
吴昌硕 1908年作 岁朝清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 寸:94.5×68.5cm
款识:焦山汉鼎镌云雷,斑斓古玉生玫瑰。岁朝供养好风物,浊醪满酌春初回。一斗一斤谁铸艁,陶陵共厨字仍好。文选楼头跳劫灰,赢得摩娑伴清晓。戊申四月,吴俊卿。
钤印:安吉吴俊章(白)古鄣(白)
签条:岁朝清供。焦山鹤州和尚手拓陶陵鼎全角,吴昌硕补花果,乙酉末伏重装。
一枝腊梅斜逸,一丛水仙横生,一块山石抱坡,一颗柿子卧地,一尾灯笼高挂,一串鞭炮腾起,呼啦啦热闹如春雷,清芬芬雅静如花香,眼瞅着新年在即,春天在即。
既然是盼春之意,岁朝清供图也不独新年,往往岁寒大作之时,心中倒更渴盼春的来临。赵云壑既有学师在岁朝日画清供图的习俗,也有在隆冬时节盼春而画的习惯。是年己卯(1939年)岁大寒时,阴雨霏霏中夹杂着乱纷纷的雪花,冻得人面容红了,手也僵住。这清寒的天气,许是惹恼了年已花甲的赵云壑。他提笔做起画来,只见宣纸上,梅花出枝遒劲,芝兰清芬正发,萝卜白菜也设色清雅,整个布置安详,苍劲而不疲软,豪放而显精微,是安乐万年的气象。赵云壑原本嗜好园艺,1932年起即归隐苏州,辟园造景,遍植奇花美树。其园内有梅树十本,所居宅院附近有井十口,于是自榜其所居为"十泉十梅之居"。这雨雪天气,花卉凋零,他绘《岁朝清供》,莫不是对园内春日、岁之春日的期待。
乾隆 岁朝图
二
岁朝清供,可供之物或为点染冬景的花草、或为祭奠祖先的供品、或为既有品格又寓寿考的古陶古铜器。新春开笔时,以清供入画,首选也当是这冬末春初的花草,应景供品,再配以最能表现此一节令及主人心绪、志趣的物件落墨,浓淡间营造送旧迎新的氛围。
但岁朝清供图既然还有盼春之意,又不独新年,一些脱离节令,却又能凸显春之气息、年之喜庆的花草也常包含其中。像仲春的百合、牡丹,春夏之交的石榴、菖蒲、荔枝,秋天的菊花,都可拿来迎春了。无非取的是多子多福,大吉大利,百事顺心的吉祥彩头。
这一超乎时令的入画规则,据说来源于宋徽宗。
这位文青皇帝,不好经国,而好文艺之事。正逢新年,寒冬腊月,百卉凋零,他的文艺之心又开始作祟。何不将大多冬天不易看到的花卉、树木一一写来,以此来寓意春天的到来,增加节日喜庆的气氛,是为草木迎春之意?宋徽宗之所以如此联想,与他本人的文艺取向和对书画的重视有很大关联。这位文艺皇帝,善花鸟、山水、人物,花鸟画最为突出,被称“冠绝古今之美”,写实性很高。他又成立皇家书画院,以画取士,将画家地位和绘画技巧大幅提升。在他的倡导下,宋人画花鸟向来是倍极工细,一丝不苟。而彼时,插花艺术又很繁盛。这些先决条件都为他文艺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赵云壑 岁朝清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 寸:175×94cm
款识:岁朝清供,安乐万年。秋菊眉寿,会集群。乙卯岁寒时,雨雪纷飞,色冻手僵,赵云壑觅砚成之并记。
钤印:苦铁门第铁汉(白)一日千里(朱)臣赵云壑(白)
在存世的宋画中,可见一些以单独的瓶花、盆花、器物为创作主体的作品。这些物象在宋代以前的绘画中只是作为人物画居室环境的组成部分,此时却被画家以精细入微的手法单独刻画;而且,画家在选择题材时,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顺应着人们趋吉求福的心理,取象征吉祥意义的花果、器物入画,由物象本身的涵义或谐音表达出吉祥的寓意。这与宋徽宗在岁末追求不易之花的心态是很一致的。
因此,在宋代肇始之初的岁朝清供图,表现的都是繁花似锦、一片欣欣向荣,似乎春天将要破画而出,一年四季的花都来祭拜春神。虽说繁华如此,又因为宋徽宗的文艺气质和不同俗流的文艺水平,又颇能在俗中见雅,平中寓奇。
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幅传为宋代赵昌所作的《岁朝图》,乃为“岁朝图清供”的最早可见者。该图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梅花、山茶、水仙和常春花以及湖石,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浓厚,整齐严肃,布满整个画面,显得绮丽绚烂,营造出了春日暖阳的气氛。赵昌善画花果,常于清晨朝露下,观赏花卉,对景描摹,并即时描绘之,因自号“写生赵昌”。《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154件,《宋中兴馆阁藏画》著录其作品27件。正因为描摹至真至细,整幅岁朝图才有春日的灿烂。不过,据说他性情爽直高傲,刚正不阿,晚年自矜所作,往往深藏不市,故其作品传世稀少,难于确认其绘画风貌。同样令人疑惑的是其从未见于《宣和画谱》著录。
宋 董祥 岁朝图
北宋 赵昌 岁朝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
作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真正意义上的“岁朝图”流行在明清时期。明代文人以宋人为典范,追求雅致的生活情调,流行园林聚会,透过品鉴书画器物,营造典雅的艺术生活,清供图的形制逐渐形成。据不完全统计,明代的文进、周文靖、商喜,清代邹一桂、董邦达、董诰、金廷标、姚文瀚等知名画家都有“岁朝图”传世。
李鱓 岁朝图 立轴 设色绢本
尺 寸:98×71cm
钤印:鱓印(白)
款识:岁朝图。李鱓写。
鉴藏印:画夷审定(白)
到了清中期以后,帝皇的喜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共同推动了清供绘画的发展。逢年过节时,富裕的市民阶层对清供绘画需求旺盛,令不少职业画家热衷于此,海派和扬州画派居多,如赵之谦、虚谷、居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等都创作了大量的岁朝清供图。与宫廷画家华丽富贵,工细严谨的风格不同,这些在野的画家创作的清供绘画风格多样,一般以百姓家寻常之物入画,表现民间的生活情趣,寄寓的也多是世俗的吉祥喜乐,他们独具匠心的创作给这一世俗色彩浓厚的题材注入了清雅的气息。
比如,画家们会以平常之物柿子、橘子、荔枝、石榴、仙桃、白菜入画,寓意“如意、吉祥、顺利、多子、长寿、清白”;以梅花、牡丹、百合、水仙,寓意报春与“五福”(梅花有五片花瓣)、富贵、百年好合、吉祥;以蝙蝠、喜鹊、鹌鹑、公鸡、羊,寓意福来、报喜、丰足、大吉、吉祥。只要“含有善颂善祷之意”(周瘦鹃《岁朝清供》中语),皆可拾笔成趣。
齐白石最擅长以平常之物入画,却又精彩迭出。他所画萝卜、白菜、咸鸭蛋等物,正是他人所不及。又配以灯笼、爆竹,大红串儿的爆竹,间杂五彩,即合时令,又显喜庆,真是匠心所出,士绅所不及者多矣。
齐白石 岁朝图
但说到绘制岁朝图的第一人,当属于出生于清朝末期的海派画家吴昌硕。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吴昌硕的名声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齐白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诗中提及的“缶老”正是指吴昌硕,诗中齐白石对吴昌硕如此敬畏谦卑,足可见吴昌硕的艺术高度和当年在画坛的地位。
吴昌硕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这也成为吴老先生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画作题材,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岁岁年年心不同吧。而且稍微留心,会发现他少画牡丹,而多取梅,也有水仙,其寓意事事如意,尽随人缘,充满了喜庆吉祥的气氛。正如他在《硕果清供图》所题:“赏名花,娱乐果,清供无尘岁朝春。其乐无穷,美意延年。”
画家们有时取单个吉祥物,有时也将其组合,实际又有了叠加的寓意,例如柏枝、柿子和如意构成了“百事如意”,花瓶中插三支戟象征着“平升三级”,爆竹、瓶子与鹌鹑则表示“竹报平安”等等。
任伯年 1886年作 岁朝清供 立轴 设色纸本
尺 寸:104.5×39cm
款识:光绪丙戌元旦立春。为写岁朝清供图以奉啸云社长补壁。后学任颐奉请正。
钤印:「任伯年」、「任颐印」。
齐白石有一幅“岁朝图”,就是画一个大灯笼,下边有一串鞭炮,旁边点缀两个大苹果,寓意为“竹报平安”。还有的画一盆万年青,长满鲜红的果实,下有一枚如意,称为“万事如意”。也有的画一个硕大的古瓶,瓶内插上带柿子的树枝,下面一个精美的盆盒,内有橘子,百合,则喻为“百事大吉”。
海派画家任伯年尤善集合数种象征,来寓岁朝之喜庆。他画玉兰、瑞鸽、寿石以及竹子,来寓意和平,长寿永固,也画鹌鹑、菊花以及叶子表达“安居乐业”的象征意味。
为了表达世俗的喜乐,文人画家们还将所喜爱的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寓高风亮节的竹子为岁岁平安;寓情操高洁的松鹤为延年益寿;其他蔬菜瓜果、禽鸟虫鱼特别是桃实水仙、喜鹊金鱼之类寓意或谐音的花鸟多被用作富贵长寿之类的平民主题。这些蕴含深意的雅物引入画中,不仅昭示了“岁朝图”的倾向,也使得“岁朝清供图”拥有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四
“寒云万里送残宵,面旋祥霙集岁朝。”虽然普天同庆是一样的,但详究起来,文人对于“岁朝清供”的情感与民间单纯地把“岁朝清供”作为吉祥图案或者吉利画的心态还是不尽相同。对于文人画家来说,岁朝清供,卷轴书画,金石拓片,可以庆贺新春,也是托物言志,抒发胸臆的首选。
边寿民 岁朝清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 寸:124×60.5cm
款识:今夕如何,便冰霜收拾,春回南国。烟火千门,行处声传爆竹。守岁团栾骨肉,愿新年,大家增福,凭谁换春帖桃符,旧时有这风俗。浮生似促明朝,笑都添一岁,谁人能不府仰乾坤,得免饥寒便足。瓮底新醅初熟,又何妨,醉来匍匐,把梅花斜插乌巾,勾引东风穿屋。除夜调万年欢。寿民。
钤印:「任伯年」、「任颐印」。
虽然清中后期开始,岁朝清供图已经有了世俗化的趋向,但由于画家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的把持,并通过引金石气的书法入画,力图保持文人画的绘画图式和古雅情调,使得这一时期的绘画雅俗观并不仅仅概括为“雅俗共赏”,也使其有着更为深层的内涵。
这也可以从晚清民国时期,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所创作的“岁朝图清供”中管窥一二。其所描岁朝图往往水墨醇厚,敷色古艳,既充满喜庆吉祥的气氛,迎合市场需求略带有世俗情调,又不失文人雅兴、自娱自赏之意,一派清逸秀美,春意盎然的气象。
清供图中又结合了文物鉴赏、绘画、插花、书法、装陈、甚至居室装饰等多种传统雅艺的综合体,从香炉、烛台到陶、瓷、铜、玉、石等各种古器物尽皆出现在画中,与花卉水果相互辉映,更添喜气。虽然“清供”之事起源于实用器,但由于早已脱离实用范畴,而成为纯审美的雅事,因此,对于“风雅”、“意趣”等文人雅趣非常强调,也成为“岁朝清供”的重要表现主题。
吴昌硕 甲寅(1914)年作 岁朝清供 镜心 设色纸本
尺 寸:120.2×49.5cm
题识:1.岁朝清供,约略写之,颇似朱笥河笔意,设色处尤酷肖也。缶。2.(文略)甲寅岁十一月,安吉吴昌硕时年七十一。
钤印:吴昌石、俊卿之印、昌硕、归仁里民
齐白石善以常物入画,但细看别有一番文人格局,这得力于他对书卷的厚爱,尤其在名师王闿运、胡沁园诸公的指导下,熟谙传统的国学,并于诗词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了腹笥丰盈。他在《哭沁园师》组诗中云:“成就聪明总辜负,授书不忘藕花池。”因此,他画岁朝清供一类题材,常常会将书籍入画,如《检书烧烛短》中,中部是长锥形灯台,上燃一支红烛,烛台下方放几册书。这种岁朝清供,不但给人以美丽、祥和、欢乐的感受,同时还体现了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即便是齐白石画白菜呢,也脱离了吃食的含义。中国是个农耕社会,有晴耕雨读的文人传统。耕读传家,吃食也不仅仅是吃食。据记载,南宋时进士林洪曾著有《山家清供》两卷,其专门收录记载山间瓜果、蔬菜、菌菇,如何采摘、烹饪、保存乃至食疗药效等事。这两卷书中,对山野饮食、粗茶淡饭的推崇,清静无为的思想,已不是普通食谱的境界,而是大俗大雅、不动声色的古典文化雅事。而对于白菜,古人有很多理解,古人爱白菜,为白菜题诗作画,甚至出了本书叫《菜根谭》,意为“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耕读传家,子弟为官,也不可忘本。白石老人绘白菜,亦是“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
以如是观再看吴昌硕以梅入清供图,于其说是取梅兰竹的长寿之意,倒不如说是志向所在。吴昌硕在《缶庐别存》中有一段记载:“己丑除夕,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凡岁朝图多画牡丹,以富贵名也。予穷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贵花必不相称,故写梅取有出世姿,写菊取有傲霜骨,读书短檠,我家长物也,此是缶庐中冷淡生活。” 牡丹艳丽,冠势之姿,可得天下,是富贵之花,喜庆之花,而梅花有玉壶冰心,常隐于大荒之外,是孤傲之花,隐逸之花,恰似画家除夕热闹中的清冷和向远。又有牡丹虽有得天下之势,但不能以一枝之俏唤天下之春,能以一枝之俏唤天下之春者,非梅莫属。以梅入画,恰似春的使者,将春之消息洒向人间。
吴昌硕岁朝图中常与梅花组合出现的还有壶,以梅花的玉壶冰心暗示自我人格,语题“梅梢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句,取梅雪烹茶之意,飘逸和出尘之意若此明显。
吴昌硕 癸亥(1923)年作 岁朝清供 立轴 设色纸本
尺 寸:94×43.5cm
题识:癸亥冬饮,美丽畹华为瑶卿索画,呵冻成之,老缶年八十。
印鉴:俊卿之印、吴昌石、美意延年
正是如此文人志向,吴昌硕的《岁朝清供图》颇受文人们追捧。如果能在新年之时购藏更是无比珍贵。这还引出一段故事,1923年吴昌硕住在上海,但是远在北京的曲艺大家王瑶卿向往吴昌硕的画作久矣,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缘索求。幸而王瑶卿的得意弟子梅兰芳当时却已经拜吴昌硕为师学习绘画。这一年的春节期间梅兰芳正好赴上海演出,于是为他的授业恩师王瑶卿圆了多年的梦,吴昌硕在这幅《岁朝清供图》的题识中写道:“癸亥冬饮,美丽畹华为瑶卿索画,呵冻成之,老缶年八十”记录了这三位艺术大师围绕一幅“岁朝清供图”的艺坛佳话。
孔小瑜 1929年作 岁朝清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 寸:145×80cm
题识:岁朝清供。己巳仲冬,曲阜孔小瑜摹古。
钤印:宪英(白) 孔小瑜印(白) 不薄今人爱古人(白)
吴昌硕岁朝图取梅取菊,在热闹中取清芬,虽与过年的喜庆有所疏离,但却是缶庐中冷淡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恰恰因为这清寒倒突出了清供的“清虚菡萏”之美。这就是文人的选择,遇到特殊年节,清供也可从简,但骨子里的那份清雅却不能俗流。
抗战期间,为赵云壑在苏州造园的周瘦鹃避难隐居在皖南的山村里。时逢春节物资匮乏,年过得十分简陋。骨子里充满文人气的周瘦鹃仍然不忘岁朝之日的传统,他找来一个长方形的紫砂浅盆,又到邻居家里借来一株绿萼梅,再到山里挖来极小的松树和矮小的竹子各一棵,将他们合栽到一起结成了一组“岁寒三友”作为“岁朝清供”。为此又专门写下一首词《谒金门》:“苔砌左,翠竹青松低,借得绿梅枝矮婧,一盆栽正妥。旧友相依差可,梅蕊弄春无那。计数只花开十朵,瘦寒应似我”。这组朴素的“岁朝清供”虽然没有珍贵的古器雅玩,但是彼时的苦寒岁月里,这“岁寒三友”的“岁朝清供”,寄托着周瘦鹃的不屈志向。
这热闹中取清雅、世俗里濯清杨的志向,被赋成诗,画成画,抒发自我胸臆,又在若干年后拂照后人。让人徒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的感受。
汪曾祺曾对一幅清供图念念不忘: 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他对画中清供赞不绝口,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还将此敷衍成文,做《岁朝清供》一篇。而今,我们再临此画此文,又未尝不与汪曾祺当年的感叹若合一契。梅只一点,春意却闹。呼啦啦如春雷,清芬芬如花香,新年的愿景在望,春天已然跳跃在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