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意识的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一)

2017-04-12冯媛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冯媛媛

[摘要] 学贵有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始终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求异精神,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问题意识在当前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关键词] 问题意识 生物学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2010年0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一部分的“总体战略”中,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 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然是令众多教育工作者深感困惑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认为其突破口应选择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因为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維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进行加工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这就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充。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只关心结果,更关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强调问题意识不仅促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人们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事实上,在今天不少课堂中仍然是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对书本、对老师只有被动的服从、接受,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没有自己的观点、主张,毫无主动性可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学生便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品质才会得到锻炼,主体性也就得到了逐步的形成和发展。

1.4 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求异精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所要学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播,学生在自己掌控学习的过程中再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去质疑,去思辨,最终获取知识,形成认知结构,这样便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鼓励学生对教材上个别表述不确切的进行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如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解中,对第二年传粉箭头上“杂交”一词提出质疑,通过查阅资料,学生认识到这次传粉只是刺激柱头分泌生长素从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当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具有三辫状结构的DNA时,对沃森和克里克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了补充和再认识。学生清楚了DNA不仅具有双螺旋结构,还有单链结构。这样学生就对课本不再盲从,从而激发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大胆质疑求异精神,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是否具有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学贵质疑。“思”多是以“疑”为先导的,因此,读书无疑者须教疑,有疑者须教无疑。达到“无疑--有疑--无疑”。正是这种需求,学生就在思维的矛盾运动中,增智启能。

2 问题意识在当前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2.1 无疑可问。传统的教育是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问多种答案的意识。

2.2 有疑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但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或者思维的开阔程度不高,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或者提出的问题是无病呻吟、是浅层次的问题,缺乏有灵活性、可探究性和有深刻性的问题,更提不出有新意的问题。

2.3 有疑却没机会问。由于课上要处理的内容多,教师忙于赶进度,而课下学生又根本见不到老师;或者甚至有的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不高以及心理不健康,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自己解答不出来,认为是在学生中丢人,这样老师就有意不让、也不敢让学生提出问题。凡此种种,即使学生有问题要问,而教师也不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生物学教师,应该清醒认识自己所承担着的重要使命,不好高骛远,从实处做起,从小处入手,充分认识问题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努力克服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提出的一系列不良因素,努力创设鼓励学生问题意识提出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6

[4]王增昌,王敏勤. 《培养能力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8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