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之浅谈
2017-04-12孙悦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三年语文教师和学生在此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可是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无法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注重挖掘文言文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借助朗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 挖掘文言文思想及内涵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标》要求中学生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传统教学中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从高一开始老师便给学生上这个“紧箍咒”,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渐渐将文言文学生简单机械地变成了文言文翻译。过分注重逐词翻译的结果便是: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被轻视;课堂教学结构散乱,随讲随止;教学过程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本差异,用固定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单调无味,教师也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渐渐迷失。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最容易“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都会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
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挖掘文言文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情感,教师在疏通文章大意后,应该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在心理上对所学文章有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并能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文化精神。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或让学生写出读后感,进行交流,我想这会让学生对此有更多的感受。
三、强化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所谓诵读法,是一种通过对文言文的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诗文全面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从蒙学教育到经学教育都特别重视讽诵,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整体地感受、品味文章。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我们的祖先运用富有汉语特色的方法,学习这种超方言的语言,吟咏默诵、切己体察,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在学好这种语言的同时,也很好的继承了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而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渐渐遗忘了朗读这一教学手段。接触文言文时教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文言文的诵读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粗读。课前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看上去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但是却需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为了不读错音,学生们课前要做好预习,碰到一些不会读的生字要主动去查,把读音认真的写在课本上。想知道句中怎么停顿,就必须清楚这一句说什么,课下注释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翻译书工具书也要派上用场。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第二步精读。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范读,也可亲自范读,教师范读要做到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创造一种美好的气氛,给学生以审美的享受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且教授学生朗读技巧: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语气。
然后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比如分组朗读、男女生分开读、小组竞赛的方式朗读。每篇文章至少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两遍。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的情况,进行指导。有些文章在朗读上存在较大的难度,比如《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属于骈赋,生字词也较多,教师留一节课的时间专门进行朗读指导也不为过。
听范读感受情境,自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第三步熟读成诵。叶圣陶先生早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寫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
语文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多读多背,那是舍本逐末。只有将诵读这一环节紧紧抓住,指导学生把诵读课文一一熟读成诵,使之烂熟于胸,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才能在运用古代文化宝贵遗产时召之即来,呼之即出,真正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这是高中生学生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文言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小结
高中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让学生深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的目标可谓“路漫漫”,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只有“上下求索”,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探究文言文背后的情感与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才会更好地完成历史、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宋振亚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谈》 《教师》 -2012年33期
[2] 林晨 《浅析诵读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意义》《科学导报》 -2015年11期
[3] 付中官《浅议占文今译之弊 》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2年5期
【作者简介】孙悦(1989.01~),女,籍贯:江苏,本科,汉族,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