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和谐共进,谱写课改新篇章

2017-04-12李晓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研讨学科学校

李晓杉

中图分类号:G625.1

“课改”是学校推进内涵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一直把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助力,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努力创设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谱写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关于我校课改情况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汇报。

第一部分:课改的背景

课改之初,我们冷静审视我校的各科教学,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一:忽视起点。淡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感悟,从零起点开始教学。第二:开放不够。课堂中,教师按部就班,学生亦步亦趋,主体地位不能彰显; 第三:讲的太多。教师 “滔滔不绝”,挤掉了学生大量自主、感悟、探究的宝贵时间。此外,学生不够自信,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互助合作等等,课堂教学亟需改革,这几乎是一种共识,但是怎样改无疑成为我们共同的困惑。研究怎样改,从哪里切入,成为我们力行改革的重大课题。

2014年4月,参加周坨子乡课改现场会后,我校领导班子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反复研讨论证,确定了我校课改方略:吸纳新思想,在原有课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做实、做精、做透。如今已将近两年时间过去了,两年来,我们组织了培训、研讨、听报告等活动,加强了备课研讨,课堂跟进,分层实施,外地学习考察等等,现在我校课改工作基本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二部分:探索与实践

是改革就一定会有争议。我们认为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老师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

1、课改攻坚,培训先行。

“课改中没有旁观者”。全体领导教师都需要在理念上跟进,都需要对模式推行的背景、运作的流程、实施的要点、期待的成效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以领导的讲析,教师的研讨,先进校经验的启迪,课堂实录的揣摩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既有观念的引领,也有视觉的冲击,培训圆满达到预期。

通过培训,我们对洋思、杜郎口、大连春田、凤城六中、本地周坨子乡等学校的课改模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上述学校课改前后,学校颠覆性的变化、巨大的提升很震撼也很感叹。同时,我们归纳了各校模式的共同点:第一,强调自学;第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第三,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学习方式;结合外校先进经验我校出台了“自学—导学—验学”的课改模式。模式只是一个载体,我们不是更多地在模式翻新上做文章,重要的是模式内涵的提高,每个环节执行力的提高。我们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时,可以在此基础上有它的变式。实现学科个性化,教师个性化。

2、以点带面,同步推进。

一年級、四年级和科任的部分学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渐同步推进。实验年级及试点班级主要在教师导学上、模式实施上、小组建设上、学生训练上、课堂效果上等方面摸索探究,积累经验。同时引导非实验教师多学习,多听课,多思考,努力尝试在新课堂新理念模式的指导下进行上课。我们倡导教师在改革路上不能跟在后面小心谨慎亦步亦趋,而要敢于“冒尖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追求“理念先进、模式科学、效果良好”的理想课堂。如此,有试点班先行,有其他年级跟进,有老师们定期交流研讨,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科任学科我们力求打造学科模式特色。在模式推进的大氛围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较为突出。即:

科学——实践操作为主,不搞纸上谈兵;

美术——手工、创意、版画进课堂;

音乐——葫芦丝、竖笛、学生特色展示进课堂;

体育—— 打造“一二三”特色:一是:“踢毽子”;二是两操:即“间操”和“大课间”,两操已经成了我校亮丽的风景线,此时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共同锻炼,场面颇为壮观;三是三球:即乒乓球、足球、篮球特色选学,已经成为多数学生的最爱。

3、专家把脉,助力课改。

我校的课改模式起步较早,源起于八十年代发展教学论实验,模式的架构在学习、借鉴、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日臻成型。近两年,为引领教学方向,我校曾邀请师校的专家、领导、教研员老师听课评课、现场交流。专家老师们都能开诚布公,帮助我们查找问题,纠正偏差,指出方向,提出可行性策略,为我们学校模式的推进把脉导航。给我们以观念的引领,精神的支持,智慧的点拨,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校模式推进的步伐。

4、聚焦课改,积累经验。

近两年来,我校在新民教育、沈阳大学校刊、省市级很多刊物的“课改前沿”“走进新模式”“近期主要工作”“回馈窗”“与您交流”“光荣榜”“他山之石”等栏目刊登很多文章。我们聚焦课改,及时在学校网站上发布课改动态、前沿信息,学校工作要点、活动总结等,以此为契机,浓厚课改气氛,带动课改的有效推进。同时我校坚持每半学期为一个周期的校级小课题研究,任课教师全体参与,每个学期都要完成高质量教改论文一篇。这项工作已经坚持了五年之久。

5、抓实常规,助推课改。用常规工作促进课改工作。比如我们坚持了多年的语文大课堂活动,其中的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的背诵,二类字认读,五分钟抄写,观察日记,周二周四读书课,好词佳句摘抄等考核测试,正是语文素养积累的有效方式。语数学科知识竞赛,少先队百科知识竞赛,全学科备课教研无死角,各种教学常规的扎实检查,考试、判卷、调卷严格过程管理等等,这些都对提升了课改工作质量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部分 收获与展望

第一,我们的收获:

1、教学设计越来越符合课改的要求。老师们能用心地去思考对待每一节课,有效避免问题过多,引导过细,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又避免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我们在摸索着不断挖掘教学模式的巨大潜力。

2、学生的训练初见成效。新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对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度自然有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期待,课堂的精彩一定源自学生的精彩。我们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更加地相信学生,学生也更加的自信。敢于自信的表达、自信的补充,自信的表现,班级发言面较广。

3、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近两年里,三位校长被评为沈阳市骨干校长,培养出了三位沈阳市名师,两位沈阳市首席教师,一位辽宁省名师,一位辽宁省研究型名师,申请到省名师工作室一个,沈阳市首席工作室一个。特别是有一位领导被国家教育部选派到香港,指导香港语文教学和课程改革,可以说我校课改成果是丰硕的,是令人信服的。

第二,我们的展望:

课改是一片广袤的天空,是一条期待探索的路。我们期待师生在课改中快乐发展,学校在课改中蓬勃向前。今天,我们行走在课改路上,我们愿在这条路上不断的探索、实践、感悟、思考,我们会坚定不移地、稳步地、扎实而有特色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研讨学科学校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