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堂教学的把控与实效

2017-04-12张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考勤班级同学

〔摘要〕高校大课堂教学的把控不同于小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师把控大课堂教学、提高大课堂教学实效?大课堂主讲教师应对讲授内容熟稔,将每堂大课当做讲座课对待。课堂管理上应该多设问、偶走动、抽考勤、忌指名。

〔关键词〕课堂教学、大课

【分类号】G641

一、大课堂与小课堂之比较

课堂教学是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形式。目前各类各级学校大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不同,在现实的办学条件下,采用不同规模的教学课堂实施教学。数个行政班级合一(一般指学生总数超过80人)进行大课堂教学,作为主讲教师,相较于小课堂教学的把控,难度无疑增大。

一般而言,小课堂教学无疑要比大课堂教学易于把控。现在中小学教学大多采用按照行政班进行小课堂授课的方式。但从办学规模、办学成本等现实需要出发,目前大课堂教学仍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高等院校。

一般而言,小课堂的教学效果会好于大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也不可一概而论,有些课程采用大课堂或中课堂讲授方式仍会取得小课堂所不能产生的某些效果。

有些课程,比如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等并不适合大课堂上课,因为这些课程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先期基础要求,且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必须经常互动。作为高校公共课类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诸多通识性选修课(如人文素质类、艺术赏析类课程),其教学内容本身带有明显的“普化”特点,对教学对象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背景一般不作“专化”要求。①

就同一门课程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大课堂与小课堂无质的差异,是相同的;但在教学方法和课堂过程把控上,大课堂与小课堂有着差异和不同。

二、大课(堂)把控与实效的幾点体会

1、把每堂课当作“讲座”课,把自己当作“演讲者”。

大课堂与小课堂不同,还在于能够形成“大氛围”或说“气场”,学生坐在宽敞的大课堂里(阶梯教室、报告厅、小礼堂)不由得会产生听讲座的感觉。学生由此对主讲教师会有与小课堂上课的不一样的潜在的期待。所以,教师熟知所讲内容,做到完全脱离讲稿讲义,是上好大课堂的首要条件。面对百人上下的大课堂,大课堂主讲者必须把首先自己做一个“演讲者”,这样的状态能够应和并满足学生的期待和要求。

2、适度互动,问题以“设问”为主。

大课堂不似小课堂,对学生的提问不要过多。一方面因为大课教师过大,被提问学生没有扩音器帮助,回答时一般音量受到影响,难于让全体学生听清楚。另一方面是因为大课堂学生众多,都是跨班级、跨系、甚至跨学院共同上课,学生回答提问往往因彼此不熟悉而不好意思,不会像在小课堂上那样积极主动。

考虑到这两点,大课堂主讲教师应尽量多以设问的方式问全体,提出问题,让所有学生集中精力,调动学生思索某问题,然后教师解答说明。从笔者的教学经历看,一般设问提出后,前排一些学生会自发回答,教师听到了,并不一定叫起学生,而是把学生的回答观点概括给大家,这样也会给同学亲切感、参与感,效果不错。叫起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注意各个班级的均衡。

3、讲课时偶有走动。

小课堂较小,教师在讲台上完全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大课堂面积和空间大,偏后排坐的学生与主讲教师隔得较远。依笔者经验,大课堂上,教师应该偶然离开讲台(现在一般学校都为教师配备了遥控麦克),向中后部走动,边讲边走动,会使教学焦点发生一些变化,走进学生中,来到他们的身边,会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新鲜感。笔者常常利用走到学生面前的机会,趁机提问,这时学生的回答通过教师伸出的麦克而让全体学生听到听清。当然,大课堂教师切不可频繁走动,一堂大课有一次两次足矣。当然,偶然的走动,也兼有巡查纪律、管护课堂的意义。

4、大课堂讨论课要调动班级积极性。

小课堂谈论直接对每一个学生,即以学生个体发言讨论为单位。大课堂讨论教师应该注重不同班级间同学们的课上表达,尽量做到机会均等,同时也适当引起班与班讨论竞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做在研讨课前作出筹划,教师需给每个班定下在讨论课发言同学的名额,交由班级课代表或学习委员协助预先并确定发言学生,并要求发言学生查阅资料,做好作充分准备。大课堂讨论不仅是发言学生个体的表达,而且也代表本班。笔者多年大课堂讨论课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讨论过程当中,多次出现本班级同学互相补充、“救场”的场景,不仅加深了对讨论命题的理解和掌握,客观上也对班级荣誉感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大课堂容易逃课,考勤可采用“抽点”方法或答题法。

考查课堂出勤情况是基本教学环节之一。小课堂学生少,十几人、几十人教师课堂考勤易于把握。但大课堂则不然,动辄百人左右,全体点名一遍也有近10分钟,不可能堂堂全部点名。放弃大课堂点名考勤,会不利于“奖勤罚懒”,会伤害坚持出勤的学生,放纵翘课的学生。笔者在大课堂上,除第一堂课全面点名以便与每个同学对号外,之后的课堂便采取随机抽点的方式,即每次随机点名十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说是随机点名,实际上越往后越有针对性,那就是有过缺勤记录的学生,将更多地被“抽点”上,实际也算一种考勤监督和督促。

还有一种大课堂考勤方式:课堂结束时要求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这个小问题一方面是对刚刚讲过课程内容的复习,同时也起着全面考勤的作用。这样的考勤方式其实是给大课堂教师增加了工作量,毕竟要把题目全部看过并给出平时测试的成绩。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最好的考勤方式,既不耽误课堂讲课时间,也有了平时学生小测验的成绩积累。

6、大课堂教师要管理课堂、强调课堂纪律,应对事不对人。

大课堂学生的课堂纪律必须要严格抓。大课堂空间大、教师目力不可能顾全、加上学生由数个班级构成,彼此约束少,因此大课堂比小课堂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比较容易作出走神开小差、看手机、做自己的事、甚至讲话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大课堂教师切不可不管不问,一心讲课。教师必须进行管理。大课堂的管理教师可以就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做出批评并做一定的分析,但切忌当众点出违反纪律学生姓名。因为大课堂里几个班同学同时上课,教师必须注意顾及违犯纪学生的颜面,切勿伤害学生自尊。

【作者简介】

张利 1958生 男 汉族 籍贯河北满城 法学硕士 副教授。原北京高教学会中国革命史研究会秘书长、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校专业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猜你喜欢

考勤班级同学
班级“无课日”
三级甲等医院应用PDCA循环提升考勤管理的创新
浅议如何做好地铁公司考勤工作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基于校园卡的学生考勤系统研究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木卫四:挣扎吧!在考勤夹缝终生存的汉子们!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