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概况分析
2017-04-12董军龙
董军龙
(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概况分析
董军龙
(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2015年以来,河北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出台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产业融合的试验区,示范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两年来,批准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0个,市级园区1 000余个,起到了突出的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建设过程中有诸多可表之处,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工作加以分析,与读者共飨。
1 园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1.1 主题类型多样,亮点纷呈。各地能够瞄准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食用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既有一业为主、重点发展的实例,也有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的典型。类型诸如:果品(苹果、梨、草莓等)、蔬菜(辣椒、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紫薯、麻山药、高粱等独具特色且附加值较高的品种类型;畜牧业重点突出,有奶牛、肉牛、鸡、猪、水(海)产品、观赏鱼、鸭子等养殖为龙头的产业园区,也有以饲料为龙头的产业带动园区;休闲生态旅游业为主题的园区巧借园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在一、二产业的基础上,打造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亮点;更为突出的是新增加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开辟了市场型农业园区的先河,规模大、容量足、板块清晰,其设计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和透明的监督机制可倒逼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三品一标”体系实施标准化生产。多样化的园区有利于引领地方形成优势更强的主导产业集群,带动一方农业加快现代化进程。
1.2 园区融入了工业化管理和商业化理念。规模化经营是园区共同的特点,适度规模化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现代化。一是绝大多数园区能够参照工业经济开发区的标准,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九通一平”(水、电、路、讯、网、暖、气、排污、雨水收集和平整土地),为企业入园创造了良好环境。灌排、道路、林网、库房、晒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种植业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园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园区的农机、设施、质检、信息化、储藏、保鲜、冷链、废弃物处理等农业装备建设具雏形,基本满足园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二是园区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初建了网站。大部分园区注重挖掘观光、休闲、旅游、采摘等农业延伸功能,正在努力建设具有历史、地域、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园区。
1.3 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大多数园区立足本地实际,推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统筹衔接、紧密联结、复合发展,实现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一、二、三产融合。许多园区以各自独有的专业化种植、大型养殖、贮藏加工、农业科技、物流配送、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观光等特色为重点,培育园区龙头,增强了园区的带动能力和产业融合度。总之,园区立足多层次市场需求,注重发展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通过加工、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检、电子商务等配套建设,促进了农超对接和产销直挂,提高产加销一体化水平;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完善了加工储运和信息服务功能;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优势。
1.4 建设主体多元化化。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建设,增强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活力。各种形式的园区经营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一是企业为主体。龙头企业领办园区,也有多家企业共同主导园区的发展。二是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园区。一些园区成立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户入社,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三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合体,共同参与园区建设。此类园区约占40%。园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园区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推动园区规模经营。科研单位参与园区建设,以科技手段向园区投入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为园区建设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园区规划不到位。尽管各园区均有《规划》,但《规划》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规划》高大上,与园区的实际不相符合,不能保障落地实施;有的《规划》粗糙,只有概念,无实质性内容;有的规划与其它园区类同,没有地区特点;有的站位不高,对产业的谋划不到位。总之,《规划》没有起到引领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2.2 园区概念不严谨,界限不清。有的园区过大,期间的产业关联性不强;有的园区以企业为主导,产业无延伸,与当地产业发展关联不紧密,只是将企业的产业装入园区;有的是几个企业和几个相关性不大的产业合并在一起,没有体现园区的引领作用。这些将会对园区的整体形象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全省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3 部分园区与农民的联结不够紧密。尽管园区对当地的农业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园区的增产增收数据可观,但部分园区对于拉动农户的增收效果不明显,企业效益与农民实际增收不成比例,呈现效益不对称状态。
2.4 当前运行效益不佳。园区建设还在初级阶段,鉴于农业的弱质性与周期性长的特点,许多投资还未得到回报,良性的运行机制尚未得到体现,许多园区目前实际的经营效益不理想,亟待加以解决。
3 对策建议
3.1 提升《规划》的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规划先行,立足当地经济水平、资源条件、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内容、建设期限、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尤其是对于任务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内容,要严格把关、反复论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功能、灵活多样,合理设置规划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要保持适度规模经营。既要高站位,又要能落地,制定园区独有的不可复制的科学规划,引导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3.2 强化园区的引领作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用先进的工业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用现代经营方法管理农业,用高效的信息系统服务农业,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的农业。
一是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是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园区内示范、推广,把智能化傻瓜化的物联网技术进行集成,首先在园区应用,引领当地农业实现现代化。
二是产业引领。园区要根据地方特色产业设计和延长产业链条,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的引领和带动,促进产业融合。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机制,引进外来投资,扩大产品的影响度。
三是模式引领。采取政府主导型、企业带动型、合作社带动型等模式,或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模式。组织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或领办、创办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3.3 注重园区的良性运行。建成园区不是目的,要让园区能够实现良性运行。现代农业园区要有强大的自身造血机能,保证其经营收益。无论是企业、合作社,还是农民,都有得到应用的经济效益,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才有发展活力。推进园区股份合作,支持农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大型农机具、收益权等入股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真正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合体,提高园区各方参与者者的综合效益。
3.4 强化新业态下的园区新主题。在传统的园区意义上进一步提升其内在品质,如:目前的园区基本停留在以产品或产业类型为主线的创建模式,而在全社会注重食品安全、生态建设、健康养生、循环农业等大背景下,园区就要提档升级,以循环、绿色、科技、文化、生态为主题,这些主题要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必备要素,缺一不可,将园区建设成具有先进性、引领性、科学性、带动性的现代农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