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2017-04-12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33期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没有大风而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达三米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穿云霄。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那漾出的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节选自苏叔阳《我的老师》,题目为编者加)
灵犀一点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单单体现在课堂上,更多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本片段中,作者回忆了老师放风筝的情形,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甜蜜的笑”“一蹦一跳地飞跑”“笑着”“叫着”“蹦跳着”等,写出了老师的淳朴,心态年轻,积极向上,富有活力,他一点不像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反而童心未泯。这难道不是对“我”最好的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