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场地低效供给及其成因
2017-04-12张玲燕孔庆波熊禄全谭青山
张玲燕+孔庆波+熊禄全+谭青山
摘 要:為探索农村体育场地低效供给根源,提高农村体育场地使用效率,对农村体育场地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低效供给的成因进行剖析。研究认为:农村体育场地低效供给的原因涉及体育场地供给侧供给盲目、需求侧农村居民群体需求动力不足以及管理方村委会管理不力3个方面。供给侧供给盲目表现为计划管理体制难以兼顾农村居民实际需要,“一刀切”供给方式难以实现农村居民多样化需求,城市社区文化与乡村文化契合度低;管理方村委会管理不力体现为集中型布局模式没有考虑农村实际特点,场地开放时段与农村居民闲暇时间不一致,管理理念没能跟上农村体育发展需求;需求侧农村居民群体需求动力不足表现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难以实现体育消费,体育观念认知难以促动健身实践,现代体育项目与农村居民兴趣相背。
关 键 词:体育管理;农村体育;体育场地;使用效率;低效供给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2-0064-04
Ine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sports venues and its causes
ZHANG Ling-yan,KONG Qing-bo,XIONG Lu-quan,TAN Qing-sh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hongqing 40216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oot reasons for the ine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sports venues, and to increase rural sports venue using efficienc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sports venues, and dissected the causes for their inefficient supply,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the reasons for the ine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sports venues involve such 3 aspects as supply blindness at the supply side of sports venues, rural residents demand power insufficiency at the demand side of sports venues, and village committees management ineffectiveness at the management party of sports venues. At the supply side, supply blindness showed as follows: it was difficult for the plan management system to concurrently consider peasants actual needs, it was difficult for the unitary supply manner to realize peasants diversified needs, there was a low degree of fitness between urban community culture introduction and rural village culture; at the management party, village committees management ineffectiveness showed as follows: the centralized layout mode did not follow rural actual characteristics, venue open times were not accordant with peasants leisure times, management ideas failed to catch up with sports development needs; at the demand side, rural residents demand power insufficiency showed as follows: it was difficult for rural residents income levels to realize sports consumption, it was difficult for sports concept cognition to promote fitness practice, modern sports events deviated from peasants interest.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rural sports;sports venue;using efficiency;inefficient supply
在国家重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情况下,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势必会在近几年内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农村体育场地迅速增加的同时势必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体育场地供给效率低下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提高农村体育场地使用效率将直接关系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1]。面对农村体育场地低效供给问题,政府应该改变体育场地供给方式,在保证农村体育场地增量的同时切实盘活体育场地存量[2]。基于此,本研究对成渝和西北地区的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9个农村体育场地(只有34个村有体育场地)、村委会及156位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和走访。从供给侧、管理方、需求侧3个视角对农村体育场地低效供给的原因进行剖析,为今后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和供给效率提升提供参考。
1 政府部门供给盲目
1.1 计划管理体制难以关照农民实际需要
计划管理体制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种管理体制给我国农村体育场地的供给造成了重大影响,全国不分经济状况、地域特色、文化特点,基本采用了同类的供给模式、分配模式,扶持建设同类体育项目。课题组调查的34个不同地区的农村中,采取同种模式建设乒乓球台、篮球场及健身路径的占到了82.4%。
首先,扶持政策的集中统一忽视了农村实际经济水平。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对体育的需求不一。我国政府在扶持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农村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的不同体育需求,致使有些地方体育场地不够用,有些地方出现场地浪费。
其次,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带有突出的政绩观。农村体育事业管理体制存在浓厚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央至地方层层传达管理指令,从地方至中央层层按令执行。久而久之,就生成了上级部门“急于求成”、地方部门“盲目跟进”的发展定势,由此衍生出严重的“政绩观”[3]。在这种政绩观的影响下,政府提供何种场地,农村居民就被动使用何种场地,农村居民真实的体育需求完全被忽视。
再者,集中统一的分配管理模式不符合各地农村不同的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文化习俗都存在巨大差异。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使全国广大农村都采用同样管理模式,显然难以兼顾到不同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历史表明,这种经济体制管理模式虽然在建国初期推动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4],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高,计划管理体制在农村体育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弊端[5]。本研究调查发现,94.1%以上农村体育场地布局都是由上级政府部门直接决定的,政府在规划建设体育场地时没有做过农村居民需求、农村特点及经济水平的实地调查,86.5%的农村居民认为政府单方面供给的体育场地是不符合其实际需求的,从而造成现有体育资源的低效使用问题变得愈加明显。
1.2 “一刀切”供给方式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需求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体育管理體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转变较慢。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我国体育尤其是农村体育的发展。现在“一刀切”体育发展问题仍旧存在。
“一刀切”发展方式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指国家在规划和发展经济时,没有考虑各个地方实际情况,盲目采取同样措施来发展地方经济。“一刀切”体育场地供给方式,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多样化的体育兴趣需求,最终致使农村体育场地低效甚至闲置。调查发现,34个建有体育场地的农村中,不管经济水平高低、农村大小、人口多少和文化习俗不同等,都统一建设1片篮球场、2副乒乓球台和1条健身路径的农村占到了79.4%。
1.3 城市社区文化与乡村文化契合度低
城市发达的生产水平、开放的运行模式、市民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及较高的文化水平使城市体育文化具有现代、时尚性和潮流性特征,从“江南style”到“小苹果广场舞”,社区居民的文体活动都鲜明地体现了城市体育文化特性,而农村体育文化则比较封闭、传统和地域性。说明农村体育文化与城市体育文化存在显著差异。但政府在供给农村体育场地时,几乎是把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等同对待,忽视了城乡体育文化之间的差异。
引进城市体育文化发展农村体育虽然注重了城市文化的引领作用,但却忽视了农村文化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当前多数地方政府只是看到了城市体育发展的成就,盲目照搬城市体育发展模式,而无视农村客观环境和文化特性,使得农村体育场地建设背离农村居民需求。另一方面,盲目引进现代体育项目,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引进的很多项目都不符合农村居民兴趣爱好的现代体育项目。调查发现,34个有体育场地的农村中,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及健身路径的占到了79.4%,有86.5%的农村居民认为当前体育场地是不符合需求的。
农村居民多数一年到头都在忙于农活,而农活恰是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劳动,加上青年人大量外出务工,剩下的大多是留守妇女、老年人和儿童,运动量大、技术复杂的体育项目在农村难以开展。本研究调查发现96%的农村居民更喜欢休闲娱乐性体育项目。将城市体育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等同发展,甚至盲目将城市体育文化替代为农村体育文化,是当前农村体育场地闲置或被当成“晒谷场”“菜市场”的重要原因。
2 村委会管理不力
体育场地供给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再到基层农村,村委会始终都是作为联系国家与农村居民的重要纽带,落实国家体育扶持政策、分配体育场地及反映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但调查发现,当前村委会的管理不力,影响了体育场地的有效供给。
2.1 集中布局不利于农村居民的参与
我国各地农村差异巨大。东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捷;中西部内陆农村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疏、经济落后。面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如何科学合理建设农村体育场地、有效提高使用效率、形成健康的农村体育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农村体育场地建设采取的是集中布局。不仅表现出“数量上、种类上、结构上”的高度集中统一,而且位置不合理,大多数体育场地建在村委会附近。在调查的34个农村中,体育场地在村委会附近的就有28个,集中建在某居民点的有3个,而建在不同居民居住区附近的有3个。这样的布局,一方面忽视了农村幅员辽阔、居民居住分散的区域特点,另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社会条件。
2.2 场地开放时间与农民闲暇时间不一致
体育场地开放时间与农民闲暇时间是否一致是影响供给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体育场地几乎都建在村委会附近,为保证村委会正常工作,体育场地限时开放。调查发现,体育场地建在村委会的28个农村实行全天开放的仅有12个,几乎不怎么开放的竟达到了9个,而63.5%的村民认为体育场地的开放时间与自己的闲暇时间不一致。
我国农村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传统的自然经济至今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所有生活物质资料都是靠农业收入,白天忙于农活,少有的闲暇时间多在中午或晚上。加上居住分散、农业劳动时间不同及农作物生长季节差异,使得农民的闲暇时间难以确定,农户之间的闲暇时间难以统一。造成农民有闲暇时场地不开放,场地开放时又没时间活动的结果,只好将闲暇时间用在麻将、扑克上。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诸如网络等新型娱乐方式的流行,农村体育场地更鲜有人问津,场地低效供给问题自然就愈加严重。
2.3 管理理念没能跟上农村体育发展
管理理念是组织主体对其日常活动及发展方向的总体看法与观点,涉及到管理权力、管理活动以及管理职能等的具体实施[6-7]。领导干部层管理理念对农村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科学正确的管理理念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致使当前农村体育出现场地低效供给现象重要的一点须归因于基层领导体育管理理念的落后。
首先,体育观念浅薄。由于很多村干部对体育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因而其带头作用受到很大限制。通过对39个农村村干部的访谈发现,28.2%的干部对体育管理缺乏明确的认识,35.9%的干部认为体育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并不重要,还有15.4%的干部将体育等同于劳动,而认为体育可以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社会改变的干部仅占10.3%。
其次,轻视体育事业发展。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经济落后,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为快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基层领导将工作重心放在农业生产,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几乎都是不闻不问。此次调查的39个农村中,将体育事业提上议事日常的只有2个。
再者,误读农村体育事业服务性本质。基层干部的工作严重倾向经济,关心的是如何快速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即怎样保证经济生产指标的按时完成。而对体育场地这种纯属由国家无偿提供的公共产品,多数干部则不管其是否能够发挥自身功效,只要能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就行。基层干部所持的这种“敷衍”心态最终致使国家供给的体育场地成为无人管理、无人维护,任凭风吹日晒雨淋的摆设。即使一些地方政府会主动发展体育事业,但农村基层在执行过程中也只是建设了一些典型的政绩工程,根本没有意识到农村体育事业应该服务民众的本质,最终致使建设的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效率不高。
3 农村居民需求动力不足
农村体育场地虽然作为一种无偿公共产品提供给农民使用,但体育健身毕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因而农民作为体育场地的最终受益群体,其消费能力具备与否是决定农村体育场地使用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3.1 收入水平决定对体育需求不高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类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次。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會需求为较低层次需求,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实现;而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较高层次需求,通过内部自身因素才能得到满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体育健身当属安全需求,即健康需求。而从实际的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72%的农民认为体育健身属于休闲、娱乐的玩耍型高层次活动,即在农民眼里体育健身上升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会需求层次。
体育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上层建筑,参与体育健身则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要想农村居民追求体育消费,农村居民必须具备一定的需求实现条件。目前,我国农村整体虽然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实际的经济收入却仍只停留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阶段,60.9%的农村居民认为其目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还难以接受体育锻炼,还有20.5%的农村居民认为其生活水平还局限于刚刚能够解决温饱与居住环境问题的阶段,另18.6%的农村居民认为现在连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实际情况表明,现阶段部分农村的经济水平不高,致使农村居民难以接受高层次的体育需求。在多数农村居民难以接受体育需求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地发展农村体育,盲目建设各种体育场地,其使用率必然不会太高。
3.2 体育观念认知难以促动健身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力迅速提升的同时,农村居民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虽然得到了突破性转变,但对体育健身还缺少本质的认识。本研究的访谈结果显示,认为体育能够促进健身的占69.2%,而能够简单地阐述出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疾病之间关系的占13.5%,76.9%的认为体育就是比赛,仍然有10.9%的将体育与劳动等同。针对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看法的访谈发现,有32.7%的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浪费时间;另有61.9%的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不如打麻将、玩扑克(集中于晚上)。
生产力水平低下决定了农村居民的意识观念落后,这种意识观念最终将反作用于农村居民的实践行为。当前,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态度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同化或由同化向内化转变的阶段,因而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实践存在严重的被动性,农村居民还未达到自发主动的去学习和接受体育健身知识的地步[8]。因而,难以让农村居民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由此也就造成了体育场地设施的闲置浪费。同时,超过60%的农村居民宁愿选择其他娱乐方式也不愿接受体育锻炼的情况则表明,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体育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如麻将、扑克、网络等娱乐方式的排挤和冲击。
3.3 现代体育项目与农村居民兴趣难以趋同
农村居民的体育兴趣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体育健身行为,因而也是影响农村体育场地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至今,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兴趣爱好得到了拓展,尤其是在文化水平较高的中青年群体中,足球、篮球、排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和普及。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断提升和农村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的趋势不断加深,如今的农村无论是从人口结构还是文化水平看,单纯追求现代体育项目在农村中的大统一发展必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体育的实际需求,农村居民对设立体育项目的热衷程度也会大打折扣。调查结果显示,95.5%的中老年人会优先选择休闲娱乐性较强的体育健身项目,近78.2%的人认为无力进行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量大、技术性高的现代体育项目;而对于带有农村文化特性之类的拔河、扭秧歌、扑克牌之类的休闲文化项目感兴趣的农村居民竟然达到了98.7%。我国各地农村体育文化带有明显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显著。因此,单纯注重现代体育文化建设偏离了多数农村居民的体育兴趣爱好,亦是致使农村体育场地低效供给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孟凡强,李宏印.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困境及成因——基于供给主体利益博弈的分析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32-36.
[2] 谢洪伟,赵克,张红艳,等. 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J]. 体育科学,2011,31(11):12-20.
[3] 孔庆波,崔瑞华. 农村体育场地的供需认知与矛盾剖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2):33-36,42.
[4] 王健,胡庆山. 以人为本——农村体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02-1603,1609.
[5] 陈勇军. 不同经济模式下体育资源配置的方式及其评价[J].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21-23.
[6] 郑淑芬. 论政府管理理念创新[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88-90.
[7] 刘世敏,李文峰. 政府管理理念革新过程中的农村生产发展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09(7):40-41.
[8] 于文谦,孔庆波. 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质层文化力分析——农民体育思想对农村体育的影响探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