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上时代的节奏了吗
2017-04-12
退出商海成大妈
小戴 25岁 公司职员
【诉说】我在总裁办当秘书,天天近距离接触公司的几位大腕。董事长是个五十出头的男人,不大露面,但公司上下到处都是他的故事。他的财富源自20年前,资本野蛮增长的年代。他和妻子开夫妻店,做眼镜生意。创业资金是亲友们凑的,妻子怀着身孕,两口子带着赌徒心态打拼,不出10个月就挣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钱,董事长想放高利贷,妻子坚决不同意,生下儿子不到20天就上岗,铁腕签下1000多平米的旧厂房扩大再生产,迎来了日进斗金的黄金3年,产量最高时,每天生产2万镜片。2004年,两人正式成立光学眼镜公司,进军海外市场,又一次赚个盆满钵满。
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外贸订单锐减,妻子立马改变思路,经营重心由出口转向内销,成立专门的营销团队,进口先进设备,开发新款产品。这女人把每分钱都用在了正事上,赢得全体员工的拥戴,公司非但没萎缩,还逆势发展。2015年6月我入职时,已是股份制大公司,妻子却选择隐退,让丈夫出任董事长一职。
原来,他们那个1998年出生的儿子要出国了。可能是怀孕时落下的问题,孩子3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好在发现早,治疗及时,病情没随年龄增长加重。14岁时,孩子迷上画画。都说孤独症患儿是星星的孩子,没错,这小子简直就是外星人,画画无师自通,色彩的运用成熟得让人心惊,被行家称为“小梵高”。公司大楼里四处都是这孩子的画作,哪幅都能卖上价,不次于专业画家,不,事实是能甩他们好几条街。
眼瞅18岁了,董事长夫妇决定送儿子到纽约学习。得了这种病,很不幸;但生在这种人家,又万幸。几亿身家的唯一继承人,天赋异秉,妈妈放下大事业全程陪伴,普通人家的健康孩子,在18歲时,几个能有这样的人生?
董事长的妻子,公司上下交口称赞、渐成传奇的女人,当年,她紧跟时代节奏,每次出手、每个转身,都合上了社会节拍。退出商海奔赴美国,听说完全变了个人,成了彻头彻尾的中国大妈。没了妻子的制约,儿子在纽约安好,新聘的总经理能干给力,董事长万事无忧,索性进入享乐模式,吃喝玩乐的劲头呈井喷式释放,根本不像半百之人。
去年4月,他认识一位小了20岁的女子,由包养发展成公开的同居。此女三个月后,为董事长生下一个女儿。从此,员工私下议论时,用“大小老婆”来指代董事长的两位女人,一边倒的骂小老婆,同情大老婆,但没一人去捅破。远在美国的董事长妻子蒙在鼓里,带儿子回来过春节,董事长一副好丈夫、好父亲模样,领着母子参观新建的办公大楼和遍及全省的16家所属企业。
初八一上班,跟着董事长夫妇一路打拼过来的财务总监刘姐,一边抹泪一边跟我说:“莉梅(董事长妻,化名)跟社会太脱节了,她也是做生意的,有钱男人什么状况应该清楚,怎么这么一根筋?好几次我都想告诉她真相,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前不久,老员工们想请董事长妻子复出。他们打过越洋电话,讲了公司的许多问题,但没提那个小三的事。没想到,这个曾经纵横商海的女人淡淡地说:“有问题多跟老赵(董事长)商量,我已经落伍了,没法应付现在的局面,回去不但掌不了舵,还会成为公司的绊脚石。”
我是职场菜鸟,理解不了创业之艰、守业之难,对那个小三的败家性却看得很清。这女子住别墅,开豪车购物、美容、打高尔夫。钱从哪来?还不是董事长给的?换言之,都是公司的利润啊。就算大平台是他搭建的,大股东也是他,现在毕竟是股份制了,长此以往,人心不乱才怪。我隐隐感觉到,在不远的某一天,整个公司都将被时代甩在后面。
春节带回来的故事
小孙 26岁 村妇
【诉说】丽姐是我的发小,只比我大3个月,那也得叫姐。10年前,她初三一毕业就去广东打工,每年春节都回来,可以说一年一个变,紧跟时代走。每次初四都是我俩的见面日,所以我知道她的许多事情。
她的第一个男友叫阿德,两人在工厂认识的。丽姐进车间时,阿德已是拉长,每月收入比丽姐多300元,对丽姐也很照顾。“跟他谈恋爱就图这个,他的一句话,能让我一天少累两个小时。”这话跟当时流行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差不多,都是通过男人走捷径。这种爱情观虽然让我开眼界,但也有些看不惯。
有一年春节,丽姐带着阿德回来。两人拉着手在河边散步。初四我俩见面时,阿德已离开。丽姐让我看广东朋友的短信,都是说阿德坏话的,什么很窝囊配不上你啊,太老实的人没法生存啊,全是差评。丽姐也向我吐槽:“这人没一点上进心,自从跟他好上后,我一点长劲都没有,就顾着玩了。再这么下去,这辈子就这样了。”
我弄不明白了,既然觉得男友不好,干吗还跟他继续?丽姐白我一眼,说这是感情,你不懂。我说是不懂,但还懂得要脸。对一个男人一肚子意见,根本不想跟人家结婚,那还大过年的往家领,还搂脖抱腰地乱逛啥?她生气了,说:“不就跟你说说嘛,你哪来这么多的大道理,全是废话。”
第二年春节丽姐自己回来,送我一个coach的钱包,不用猜,肯定是假货,丽姐笑说假也是真。原来,她所在工厂是品牌代工厂,阿德是拉长,对生产线的订货和原料门儿清。如果订货量完成了,还有余料,他就领两个人再做几个。保安是他老乡,做好的包分他一个,他每次就都放行。这些包在市场上很抢手,一款手提的卖了300美元,是阿德等人不错的外捞。
丽姐讲这些时,完全是大城市白领范,满嘴都是名包名品,那些大牌子像她开的似的。就说送我的小钱包吧,我说确实漂亮,但不实用。她撇着嘴说:“你可别不识货,这在美国,至少值60美金,好几百人民币呢。”
那两年,丽姐跟阿德等人用这种手法捞外快,挣了一些钱,但都消费在吃喝玩乐上了。金融危机后,代工厂的订单减少,工人收入自然就少了。看着老实,其实一点也不老实的阿德自身难保,再也照顾不上女友,2009年春节前,两人分手了。2010年春节回乡时,丽姐已在另一家工厂上班。那是生产电源和电脑屏的流水线,工作时长11小时,隔周才休息一个星期日。她说好好干能当上独立采购员,所以,她开始读一本叫《生产计划与原料采购》的书。
现在,丽姐在深圳一家跨境电商平台做营销。她家翻盖了旧房,3层小洋楼,在村里数一数二的,她还在县城买了房子,小轿车也有了。打工10年,丽姐紧跟时代,相比之下,我还在原地,早早结了婚,孩子都快4岁了。
丽姐目前是单身,结婚还远着呢,从没缺过男人,还都是实打实的谈恋爱。她说最瞧不起女人做小三,她决不干这种对不起女人也违背自己良心的事。这一点倒是没变,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姑娘。
踩着猫步悄悄走
马先生 46岁 公务员
【诉说】我跟柳强(化名)在一个大院里长大,大院拆迁后,虽然很少见面,但有微信朋友圈,他又爱晒,且晒得很高端,所以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目视下。
他是个小老板,做茶叶生意。10来年前创业时,我们还住在一个院,总见面,没觉他多忙多累。他妈和我妈是晨练搭档,他妈没少向我妈抱怨,说柳强懒,得过且过,生意能维持生计就行,所以做得不温不火、不死不活。数落完自己的儿子,她开始赞美我,说我勤奋有头脑,事业、收入、结婚、生子,整个人像个加速前进的火车,站站正点到达。
我妈转述时,有种掩盖不住的骄横和满足感,我却不以为然。嘁,就我,一个工商所的小科员,靠父母资助外加贷款买了车和房,就“有头脑”了?早8晚5像陀螺一样转,还都是原地的空转,就“勤奋”了?反观柳强,每天早上都在院里跑步,然后去买菜,提着翠绿翠绿的篮子不紧不慢地回来,多有诗情画意,羡煞我了。
大院动迁后,邻居们各奔东西,但都有联系。我为正科级忙了一年半,柳强却悠闲地玩起微博。我偶尔上去看看,都是茶内容,时不时原创几句,也很鸡汤。比如:每日晨光熹微、暮色深重时,急吼吼地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在单位俯身对着电脑,直到眼酸肩痛也不抬头,像是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推搡着你们。每个人,都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瓣过,再标准的笑脸,也掩盖不了骨子里散发的焦躁。
当时,我正为自己的小目标折腾着,满脑子都是单位那些事,回到家里,累得话都懒得说,对柳强的闲文无感,甚至觉得无聊。都啥时代了,还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长吁短叹,能不能干点正事啊?
我俩是2011年9月互加的微信。这时,我能列出一串人生正事,像晋升科级了,拿到自考MBA证书了,換新车了。他的回复没我具体,也没我劲劲的,只说马马虎虎、懒散如故。2013年7月,他妈妈因心脏病住院,他晚上陪护。这是我心目中很正的事,我拎着慰问品去看望,回来入睡后,在凌晨2点左右收到他发来的信息:听一段钢琴曲,就一口茉莉花茶,偷得浮生片刻闲呀。
我起床后上线才发现,第一反应是这小子心真大,母亲躺在病床上,自己还有闲情听曲喝茶。想回复“没弄点毛豆烧酒呀”,但忙着上班开会,寸时寸金,没写成。
时间就这么嗖嗖地走到了今天。近年来,我跟柳强微信常互动,一年还能聚上三两次。他一直是那种不紧不慢的闲散样子,很少谈家事和生意事,倒是爱谈茶道和音乐,还有养生。
他是网络红人,我还是听另一位发小讲的。柳强玩微博时就有近20万粉丝,有了微信后,把这20万人成功转移到了自己的公众号。不小的影响力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他做电商,做网络直播,全跟茶有关。生活中看着无声无息,不显山露水,但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他红得发粉,用出售闲散悠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既赚了钱也赚了名。
社会是什么?它由虚实两个维度构成。柳强是踩着小猫步在悄悄地行走。我貌似大摇大摆、一步不落地跟进,但真实的情况,只有心里最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