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7-04-12黄珍
黄珍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的兴起及迅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社会主流价值受冲击、教育主体工作权威受挑战、教育对象人格塑造受限制等多重困境。化解这一困境,从国家、学校、大学生个体层面入手,应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搭建互动平台增进师生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抵制错误思潮。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64 — 0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在高校人才培养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各类移动便携终端的大规模流行及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微时代”。微小说、微电影、微动漫、微公益、微支付等大量微媒介井喷式突起,已使人们不断卷入其中,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微时代”的到来既促进了社会的便捷交流和整体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大系统中,大学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作为微媒介使用的重要群体之一,“微时代”的到来,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因此,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微时代”的来临及其重要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微时代”的来临无疑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予以研究、思考、应对的现实问题。那么,何谓“微时代”,其重要特征是什么,是我们首先必须予以把握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手机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而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文化传递媒体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更为现代生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这是一个“微”力不凡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正无“微”不至。〔1〕“微时代”的出现是以2009年微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为标志的,此后带动了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等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新事物的产生。微博以其独特的优势使得它一经推出就受到人们的青睐,“织围脖”成为一种潮流。此后,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微信也大受人们的好评,根据腾讯发布的2016年版《微信数据化报告》统计,我国使用微信人数已达6.97亿,超过我国总人口的一半。这些微应用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实际上是在宣告“微时代”的到来。
何谓“微时代”?目前学术界对“微时代”涵义的理解见仁见智,尚未形成权威性的界定。这一概念最早来自百度百科,百度百科上这样定义“微时代”:“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有学者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认为“微时代”指的是将数字化信息作为传播基础,利用视频、文字及图片等形式通过智能终端来进行高效传播和实时互动的一个时代。〔2〕还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个信息高度开放、资源高度共享、信息传播零门槛的时代。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学术背景去界定它,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网络时代发展的新形态。从“微时代”包含的内容来看,“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及其承载的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等“微形式”。
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相比,“微时代”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信息的迷你性。“微时代”之所以称之为“微”时代,关键在于传播信息的迷你性。“微时代”下各类微媒介一般会受到字数和界面的限制(如新浪微博要求用户发送的信息限制在140字符内),常常会导致用户以短小精炼的信息来呈现事实。加之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心态的日益浮躁,长篇叙事信息的阅读对他们来说已成为不可能,“微时代”下各类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碎片化、迷你性正好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微信里一段语音的发布、一张图片的传播甚至是一个表情符号的发送,都体现了“微时代”下信息的迷你性。二是交流的互动性。“微时代”背景下的人们通过各种微媒介可以实现交流的互动。以微博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微博了解自己所关注的人的最新动态,并能在其发布的消息下进行评论实现交流的互动。这是以往传统媒体很难实现的,微博却可实现一对一的即时交流互动。三是信息的大众性。“微时代”实现了信息由精英走向大众,由少数人走向大多数人。“微时代”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注册微博、微信,微博、微信的发布信息短小,不需要发布者具备很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逻辑思维,所以“微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参与者,其发布的内容可以是新闻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琐事;可以是社会热点,也可以是个人见闻。所以“微時代”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四是传播的即时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人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发布各种信息,方便快捷。因此“微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更快,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微时代”的到来以及微时代所呈现的交往特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3〕18-19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忽视“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多重困境。
(一)社会主流价值受到冲击
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决定,我国政府在全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接受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公共政治理论课来进行的,其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照国家社会的要求来选择的,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极力倡导的主流意识。然而,“微时代”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发布的信息具有零审核的特性。每个微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关注特定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结构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新的加工、转发和评论,发布的信息鱼龙混杂,信息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大学生是微媒介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他们随时随地成为这些鱼龙混杂信息的受众。大学生由于认识和甄别信息的能力还较弱,很难对这些复杂信息进行客观、科学、理性的分析。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微媒体技术的先发优势,利用微媒介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企图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地位,由此造成了思想领域的混乱必将增加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困难,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统摄力造成一定的削弱。
(二)教育主体工作权威受到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凭借其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掌握的大量素材和内容树立起绝对的权威。但是“微环境”却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这一传统地位。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微时代”下人人包括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微媒介来获取海量信息,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拓宽知识接受的范围和渠道,学生不再听从教育者的一家之言。更有甚者,与经常使用微媒介的大学生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触微媒介没有那么频繁,因此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信息的了解可能还没有大学生那么及时,这样,他们不再是信息的唯一发布者,他们拥有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可能会过时。二是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取集中授课、课外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大大减弱。在“微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与知名专家学者直接对话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育方式感到厌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三)教育对象人格塑造受到限制
高校大学生追求时尚,崇尚新颖,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渴求他人关注,再加上他们平时的闲暇时间较多,因此他们成为“微时代”下各种微媒体如微博、微信的主要使用群体。以微信为例,据2014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4.5%的大学生使用微信,65.8%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信结交一些新的朋友。”〔4〕“微时代”使高校大学生认知世界的渠道增多,在某些方面也能够扩大他们的交际。尽管如此,“微时代”还是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其一,信息的碎片化,使大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受到影响。如前所述,“微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的迷你性和碎片化,碎片化的信息是散乱的、不完整的,其呈现的文化内涵没有深度且杂乱无章,这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知识学习不求甚解,缺乏深入探索精神,同时也使得大学生不愿意阅读大段的文字和较厚的书籍,这些都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浮躁的心理。第二,信息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有些大学生的自身自制力不强,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介的使用上,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拿出手机刷微博、朋友圈,荒废了自己的学业。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认识和判断能力不足,他们不能从中提炼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部分,反而可能被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影响。第三,信息的虚拟化,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带来挑战。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会出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挫折感。大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容易遭受挫折,因此,他们就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尋求安慰。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就容易使他们忽略现实的人际交往,不利于教育对象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困境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困境。我们要扬长避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微时代所带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困境的路径颇多,我们将从国家、高校、大学生的角度,探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建立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
“微时代”下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发布的信息良莠不齐,有些信息冲击我国的社会主流价值、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的秩序,也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这些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应对这些问题,国家需要做的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法制的完善永远都是维护秩序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来制裁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的人,给他们一定的惩罚,使他们意识到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而减少甚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同时引导公民包括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此外,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摆脱“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法律,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以及参与个体的自我约束,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二)搭建互动平台,增进师生交流
“微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各种微媒介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人际交往的主渠道。就学校而言,要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微媒介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积极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高校应开通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推送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消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公信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熟悉和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开通个人微博、微信,对大学生进行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以一种更加平等的姿态和他们交流,充分满足当代大学生被尊重被关怀的心理需求。在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出现任何的困惑、疑虑时给予他们适时的引导,及时消除他们的疑虑,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的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时政内容及网络上的重大事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采取图片、视频等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公共政治理论课课堂的趣味性,这就有利于打破以往公共政治理论课课堂枯燥沉闷的气氛,让大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积极引导学生,抵制错误思潮
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看待微媒介。面对当前蓬勃兴起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当代大学生要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微媒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微媒介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利用微媒介来加强同亲戚朋友的联系,拓宽自己的人际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同时又要看到微媒介的不利影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过度消耗时间和精力沉溺于网络。拒绝成为微博控,培养良好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使用习惯,不要因为微媒介的过度使用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要始终谨记自己仍是一名学生,而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在学习第一的前提下适当地使用各种微媒介。同时不能因为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忽略了身边的家人朋友,要分清楚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要加强自律,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在各种信息面前不要迷失自己,提高对各种信息的甄别能力。主动驾驭信息,对于不确定以及带有明显负面效应的消息,不转发、不评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毒害。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各种色情暴力信息、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发布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危害性,自觉抵制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对这些错误思潮坚决说不。同时要自觉接受各种高尚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和模式,但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境。我们应充分利用微媒介,在国家、高校、大学生等多元主体的合力作用下,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 考 文 献〕
〔1〕刘静.“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07).
〔2〕钟锟.“微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新闻战线,2015,(03).
〔3〕赵婷.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4〕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4,(0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