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文化型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刍议
2017-04-12王毅
王毅
摘 要:蓬莱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海,是我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发源地,自新石器时代蓬莱一直是大陆联系海洋,与海外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资源,为开发建设文化型旅游度假区创造了良好的必要先决条件。旅游的主旨是文化的交流传播,旅游从其本质上看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蓬莱市,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和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开发建设文化型旅游度假区的良好条件。
关键词:蓬莱 文化 海滨 旅游度假区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253-02
旅游的概念,通俗来说就是为了获取愉悦而前往异地的暂时性的一种旅游者活动的行为。在这种活动中,文化体验逐渐成为我国旅游者旅游的重要动机,而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兴起及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受益者之一。
1 文化型滨海旅游度假区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和《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细则》规定,国家旅游度假区是由国家旅游局评定和评估,其地域界限和功能分区是非常明确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主旨是为旅游者提供度假休闲等项服务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场所。海滨旅游度假区,把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的场所限定在了海滨地区,文化型,则突出了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文化特性。所以,文化型滨海旅游度假区,要想具有明确文化主题的旅游度假区,其地理位置上一定应位于海湾沿岸,它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打造出明确的文化主题。
第二,优美的海滨风光。目前,我国国内旅游还处于以观光旅游为主,阳光、沙滩、海水所组成的迷人风景是大部分旅游者选择海滨旅游度假的主要原因。
第三,环境是舒适、适宜的。构成舒适的环境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上的自然环境舒适度、人为活动的环境卫生等。
第四,体现文化内涵的、完善的旅游设施。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旅游设施方面更强调突出其文化性质,在对文化旅游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更高的要求。如反映该度假区文化主题的博物馆等。
2 蓬莱建设文化型滨海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分析
蓬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大海之滨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洗礼,蕴涵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自然资源。一是浓缩了神仙、精武、州府、古港等历史文化资源;二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是城市的一个文化名片,葡萄及葡萄酒特色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重要的框架构成部分;三是海洋文化生态资源,围绕“蓝色文明、妈祖信仰、胶东民俗、渔家风情”等与海洋相关衍生的文化资源,以及丹霞山、八仙过海口、海洋极地世界、田横山、海市蜃楼奇观在内的人文和地理生态文化资源;四是以自然生态资源中佼佼者的艾山。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北端,地处北纬37°25~37°4956”,东经120°3444"~121°09,濒临渤、黄海,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8℃,1月平均气温-2.3℃,7、8月平均气温24.6℃,湿润凉爽,气候怡人。
近年来蓬莱旅游设施建设逐步完备,主要包括:以蓬莱阁、蓬莱水城、蓬莱古船博物馆、韩菲乐园、三仙山为代表的文化型景区建设;星级酒店不断涌现,格林豪泰、7天、锦江之星、如家等全国连锁酒店入住蓬莱;渔家乐更加完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等。
3 蓬莱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策略
3.1 依托地域文化创出旅游品牌
虽然蓬莱具有神仙、精武、州府、古港等各种地域文化,但作为东方神仙文化的发源地,蓬莱是中国神仙文化的活化石。神仙文化作为蓬莱的主题文化,已经引起世界的瞩目。凡是到蓬莱的游客,多是因“神仙”二字而来。神游仙山胜景,梦幻仙迹神踪,无疑是人们的共同向往。
3.2 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不同的文化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要搞清蓬莱旅游度假区的地域文化类型,才能在文化产品上开发该文化,正确的表现形式是充分表现该文化特点的基础。
3.3 了解和开发文化载体情况
诗词、歌舞、服饰、仪式、饮食、器物、建筑、自然风景等是文化的载体。人们感觉和欣赏一种实物的形式,逐渐形成文化载体,进而开发成文化旅游产品。比如,苏轼及其《海市诗》,既体现了蓬莱的州府文化,也蕴涵着神仙文化,海洋文化等内涵。
3.4 将文化旅游资源与海滨自然景观紧密结合
海滨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发展高度。紧密结合海滨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二者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主流的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结合和把海滨旅游景观创造为该文化的载体文化,这两种形式是旅游资源与海滨自然景观的最常用结合方式。度假区内拥有很多反映蓬莱文化特色的建筑和景观,如蓬莱阁、三仙山、戚继光故里等。
3.5 地域文化特色是通过游客的感知认知来达成认识的
服务的质量水平高低、特色的体验的好坏与记忆是旅游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从旅游服务人员的服饰、语言、待客礼节等方面来体现。目前蓬莱阁上的八仙真人秀就是文化服务的成功例子,另外通过渔家乐,也可以让游客体验蓬莱当地渔民的生活。
3.6 关于文化娱乐及大型游乐设施建设
适当的发展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游乐园或主题公园是十分有必要的,以此提高蓬莱的文化娱乐产业。如游艺厅、酒吧、歌舞厅、茶社等,蓬莱夜间文化趣味性和生活极大的被丰富。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做的水幕电影、水幕演出都是很好的借鉴。
4 其他思考
4.1 保护旅游资源,坚持持续道路
第一,保护文化遗址、文物古迹是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升华的前提。任何情况下,绝不允许文化遗址、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遭受到破坏。同时,旅游当地管理者要做好宣传、教育的工作,让度假区旅游经营者、居民、旅游者三者能形成一个良性良好的保护意识,全民参与保护文化资源工作。
第二,开发海滨资源的同时,不能放弃对海滨环境生态的维护和保护。保持海滨旅游资源的清洁卫生,防止海滩地区受工业或生活废水的污染,同时海滨地区土地使用和旅游开发规划要逐步建立和逐步完善,商业性的各种开发建设,不能付出牺牲环境的代价,其建设和开发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并且保护海滨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 蓬莱旅游度假区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考虑多种手段应对旅游淡季
发展不易受季节变化影响的旅游资源,或者在周期上与海滨旅游资源形成互补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如博物馆、游乐场等。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海滨旅游淡季设计开展节庆、展览、会议等活动。
4.3 从整体进行开发,制造较好的文化氛围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深入,以及对当地文化全面的感受与解读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内容,要让游客产生焕然一新的旅游文化感染力,单单的景区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既要重视景区开发,还要考虑整个旅游环境的整治,逐步提升市民整体素养,形成浓郁的文化和环境氛围。
4.4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体现参与性
丰富文化旅游的物质载体,有利于旅游文化内涵被进一步挖掘。比方说,独具创新的构造丰富的文化旅游购物品,该文化旅游购物品既能体现本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能促进当地旅游收益,进而辐射当地经济,同时游客的文化体验也被强化了,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广告效应,宣传效应;为了增加旅游者的感官印象,可以设计一些“主题公园”或历史场景,这样的“主题公园”或历史场景除了体现蓬莱特色文化外,还可以增加游客的文化感知,让文化通过这种新的媒介方式传递,进而打造了一个城市的旅游名片。
参考文献
[1] 邹本涛.旅游文化建设论纲[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88-189.
[2] 毛建华,蔡湛.旅游度假区定义的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2):156-157.
[3] 张广海,刘佳. 山东省旅游品牌的开发与对策[J].中國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