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孩子心理疲劳

2017-04-12陈彤

现代家长 2017年4期
关键词:锦州心理家长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切实对学生进行减负,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有分析家指出,减负之所以难见成效,关键是家长不配合,因为家长都不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判断或许不公允,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期,我们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教授彭锦州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触目惊心,积重难返

主持人:今天我们来讨论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孩子的健康。在开始讨论之前,我先展示一组数据。2016年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发布最新调查结果。该调查在北京、广东、上海等10个省份42个区县162所中小学(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进行,回收有效问卷9360份。调查结果显示,“00后”在校时间和做家庭作业时间均超过“90后”。“00后”小学生平均在校8.1小时,与“90后”相比增加0.6小时;“00后”初中生平均在校11小时,与“90后”相比,增加0.4小时。学习日,57%的“00后”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休息日,也有34.5%的睡眠不足9小时。同时,“00后”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习负担出现了从课内向课外转移的特点。数据显示,“00后”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小时,是“90后”的2倍;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小时,是“90后”的3倍。运动日益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37.7%的“00后”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较“90后”(32.6%)增加了5.1个百分点,但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现在,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邓志毅(11岁女孩的爸爸):自从我的孩子出生,我就特别关注此类报道,每次关注都有触目惊心之感,相对来说,这次的调查结果还算是比较让人宽心的。我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戴400多度的近视眼镜,每天家庭作业要做到晚上11点,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周末也不能休息,因为要上4个补习班。我开车接送她上补习班,她经常在后座上睡着。到了家,我不忍叫醒她,就停好车让她睡。看着她疲惫的小脸,我心疼,但我有什么办法呢?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小小年龄就已身陷应试教育的江湖,实在可怜;而我,也身陷陪读的江湖,实在无奈。

主持人:有人说中小学生減负之所以困难重重,是家长不肯配合。您同意吗?

邓志毅:不是不肯配合,是不敢配合。比如,现在小学老师受教育局减负政策限制,不敢给学生留太多的家庭作业,我们做家长的就心慌,偷偷求老师再布置一些,如果老师不肯,我们只好自己买学习资料给孩子“加餐”。不是家长成心跟孩子过不去,是怕孩子掉队啊!我的孩子减负了,别的孩子没有放松,将来小升初、中考、高考,我的孩子就要吃亏,哪个家长敢掉以轻心?所以说,家长实在是有苦说不出啊!

主持人:请彭教授谈谈看法。

彭锦州(家庭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教授):我非常理解家长的苦衷,因为我也是家长。至于中小学生减负困难重重是因为家长不配合的说法,我认为没有说到点子上,真正的原因是应试教育体制没有改变,为争夺优质教育资源,家长、学生和老师都不敢放松。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积重难返的老问题。

身心俱疲,恶性循环

吴宗淑(15岁男孩的妈妈):大家都知道,中学生是社会上最累的群体。可是我很奇怪,我儿子做作业很累,让他玩游戏,他却可以玩通宵。请问彭教授,孩子喊累,究竟是身体累还是精神累?

彭锦州:我们常说的疲劳,分为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生理性疲劳是身体超负荷运转而造成的,比如,孩子参加体力劳动或运动,就会觉得很累,不想动,但经过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后,身体疲劳很快就能消除,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人们主观体验到的一种疲倦感,是由于心理上的弦儿绷得太紧导致的。孩子的心理性疲劳来自于心理上的压力,不仅会引起生理疲劳,还会引发厌学情绪。孩子觉得学习越来越无趣,却无法逃避,于是进一步加重了心理疲劳,形成恶性循环。这时家长会发现,再怎么给孩子施压,成绩都没有起色;原本活泼可爱、爱说爱笑的孩子变得沉默、叛逆,不爱跟爸妈说话。如果心理性疲劳长期得不到调整,孩子还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甚至出现品行障碍、人格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

单瑾(14岁女孩的妈妈):也就是说,生理性疲劳有可能是心理性疲劳引起的。可以这样理解吗?

彭锦州:没错。本来,学习是最令人快乐的事情。广义的学习包括玩耍、看电影、课外阅读、学生间的互动等,孩子们不会觉得疲劳和厌烦。真正让孩子们感到疲劳的是考试,以及考试带来的挫败感。当自信心在挫败感中不断减弱,自我评价越来越低,孩子们本能地会有逃避的反应;如果无法逃避,沮丧、无助、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就会占据孩子的大脑,不仅无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还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形成,危害很大。“过劳死”曾经是“热词”,好像是专指成年人的,殊不知,处于生理发育期的中小学生也可能心理过劳。曾经有一个35岁的女士对我说,她现在还经常做噩梦,梦到数学考试不及格。或许做噩梦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她说,她对职称考试、升职等类似中学考试的压力非常敏感,经常通宵失眠。这便是小时候心理过劳的后遗症。

单瑾:心理疲劳的孩子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彭锦州: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家长就要引起警惕,孩子可能是心理过劳了:

1.在没有校园欺凌、老师歧视等特殊情况下,孩子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一说上学就谎称肚子疼、头痛等;

2.孩子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无精打采,对以前喜欢的事物都失去了兴趣;

3.回家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考试前有失眠、头疼等生理反应;

4.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看了半天一个字都没记住;

5.孩子不愿家长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校园生活避而不谈,如果家长过问,孩子就默不作声或发脾气;

6.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情绪焦躁不安,学习效率低下,总是胡思乱想。

科学减压,走出怪圈

潘智英(12岁男孩的妈妈):既然孩子心理过劳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那我们讨论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

主持人:意义重大啊!孩子的身心健康难道不重要吗?另外,心理过劳的孩子通常成绩也不好,因为疲劳感会降低学习效率。我曾遇到过几个“学霸”级的优等生,在高考前夕精神崩溃,原因也是心理过劳。所以,帮助孩子避免走入心理性疲劳的怪圈,或引导孩子尽早走出心理性疲劳的阴影,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崔榕(9岁女孩的妈妈):那就请彭教授赶快说说家长该怎么给孩子减压吧!

贺轶(16岁男孩的妈妈):还能怎么减,就是多休息呗!我的原则是:不管孩子学习压力有多大,一定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彭教授,我的方法对路不?

彭锦州:非常对路,但还不够。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劳,光靠休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要给孩子施加无形压力。家长应该主动帮孩子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减轻孩子精神压力。让孩子量力而行,不必强迫他学习不擅长的,不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孩子的成功与否。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要学会说“尽力就好”,同时要做纵向比较,即拿孩子现在的成绩跟以前的成绩比,而不是拿孩子的成绩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尤其不要拿孩子的短项比别人家孩子的长项。

2.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要灌输“胜不骄、败不馁”的观念,而不是“凡事争第一”的理念。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才是更宝贵的品质。许多孩子刻苦学习而不知疲倦,不是觉悟有多高,而是内心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知道自己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自我成长,为了成长更有效率,就需要付出心血。反之,那些厌学的孩子,通常是认为学习、考试是为了老师、家长,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有价值。这样的短视观念必然造成心理疲劳,因为这样做是他们不情愿的。所以,家长有必要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很痛苦,可是看到别人也这样痛苦,自己的痛苦就减轻了;如果看到别人比自己更痛苦,那么自己的痛苦可能就不值一提了。孩子們也是如此。孩子跟同龄伙伴在一起,可以相互安慰,互吐衷肠,既可以排解负面情绪,还可以相互学习减压经验,一举两得。

4.做一个会玩的家长。很多家长没时间玩,没有玩的情趣,当孩子长大了一些,更不愿意陪孩子玩。但我们看到,那些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的家长,更能跟孩子玩到一块去,他们的孩子往往更有精神,看上去更机灵。

主持人:孩子的成长绝不只是应试这一件事,所以唯成绩论是错误的。孩子应该是富有激情的,当发现孩子萎靡不振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介入,帮助孩子走出心理性疲劳的怪圈。同时,家长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抱怨应试教育的弊端,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锦州心理家长
锦州银行断臂后能否重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长错了
ResearchontheNegativeMotivationofHighSchoolStudents
家长请吃药Ⅱ
锦州市手机市场调查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锦州旅游发展研究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