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7-04-12马景新
马景新
摘 要:高效教学理念,探索时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史无前例的,其意義更是划时代的。高效课堂确立目标是前提,目标的设计分解,要达到清晰、具体、切实可行,使学生头脑中形成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图,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开发学习潜能,可以很好地克服非本质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又可以引导学生经历高效的思维过程,可以使课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感,生成教学更富有成效性。课前预习是基础和前提,更是调整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基于脑科学设计课堂流程,课堂45 min是教师运用时间价值规律,按时段完成目标任务,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高效课堂 实践思考 脑科学 科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65-02
学校第六届“教师百花奖”教学活动,迄今已落下了帷幕。依据参赛活动要求,经学术委员的示范引导,加之平时精心准备,笔者完成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参赛课题并且获得了优秀课一等奖。思前想后,感想颇多。活动的过程并非主要,每个人参赛经历的程序也大同小异,“功在课外”毋庸置疑。体会最深的是,此次大赛所体现的高效教学理念,探索时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史无前例的,其意义更是划时代的。
此次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开一节研究课,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体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原则,体现以时间流程开展课堂教学,各教学环节严守时间标准,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必须运用学校网络资源,且知识传授时间不得多于25 min,知识运用环节不得少于20 min”。在课堂教学设计及学案的设置上,也规范了明确的标准,在教学评价上,在关注教师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时间,关注反思。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一直积极探索并实践的一个问题。向课堂要质量还是向课后要数量,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我们最大的愿望是,既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课堂45 min课堂教学,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必须要提高课堂的效率。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结合“百花奖”参赛课——《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即教学目标为前提,课前预习为保障,科学流程是关键。
1 设计周密的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是效率?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汉语词典》对“效率”的解释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概念似乎非常简单,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很复杂。判断工作是否有效,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更确切地表述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效率”,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工作量。因此,备课中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笔者优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单位时间内在审题立意方面学生受到影响的深度,学生的体悟越深,效率就越高;二是单位时间内在审题立意方面学生受到影响的广度,学生的体悟越广,效率就越高。进而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指导方法探究,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提高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目标的设计分解,达到清晰、具体、切实可行时,学生头脑中形成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图,可以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开发学习潜能,可以很好地克服非本质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又可以引导学生经历高效的思维过程,可以使课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感,生成教学更富有成效性。事实也确乎如此。
2 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课前预习,反馈问题,有针对性二次备课更是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因此在上课前,笔者利用学校“翻转课堂”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爱学派”上给学生用户发布了微课《审题立意技巧趣谈》,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完成预习任务。预习任务栏中设置两则审题作文材料,学生在课前认真审题做出答案的基础上,还尝试总结了两条规律,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根据学生预习反馈,可以发现许多问题,针对学生的疑惑,笔者又进行了“二次备课”,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为学生已提前感知了课堂内容,所以课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发言也很踊跃。课堂的重难点在学生的讨论、辩解中解决了一部分,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实施科学的教学流程
课堂45 min的价值,其大小就决定于教师怎样运用时间价值规律,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曹新安校长关于“脑科学”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启示是:45 min时间价值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动量状态。在45 min之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5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
起始时区(“发生”):5 min。角色进入时区。这5 min的意义,犹如一部乐章的序曲,教师必须有导演的功夫,促使学生的兴奋点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来,并且尽可能缩短这一时区,以延长兴奋时区。这一环节,笔者先用屏幕出示学生月考作文审题立意病例,增强问题的针对性,进而出示往年辽宁作文评分标准、分析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讲解新材料作文命题特点,明确作文立意的要求。
兴奋时区(“发展”):15 min。第一黄金时区。在这个时区内,学生的兴奋点已经转移到课题上来,生理心理进入最高波峰,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并尽可能延长兴奋时间,教学的密度、力度,都应达到最大限度,重点、难点都尽可能得到解决,使之成为开花之春天、日出之清晨的黄金时区。这一时期笔者采取“以案说法”,结合学案卷五“预习提纲”中的4则材料,师生共同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四着”。
波谷时区(“应用”):20 min。教学时间已过去将近一半,学生的兴奋过程开始转为抑制过程,会出现一个疲劳波谷。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体能消耗与恢复相交的机能正常活动。课堂教学20 min以后的疲劳是一种适度疲劳,这种适度疲劳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教师必须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引进了“课上练兵”这一环节,结合学案卷6中的4则审题作文材料,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运用所学的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等形式,完成相关题目要求。为活跃沉闷气氛,穿插小组讨论或者争论的形式,并且根据试题的难度,在小组合作上又有不同分工,基础好的一、三、五组主攻三、四题,基础差的二、四、六组主攻一、二题。形成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有成就感的良好态势,效果颇佳。实践证明,小组活动能改善课堂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它的特点在于特别注意诱导学生学习,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倡导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
回归时区(“整合”):5 min。第二次黄金时区。经过20 min的调适过渡,学生的生理、心理出现第二次波峰状态,因此,称为回归时区。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完成知识规律的整合过程。实际教学中,通过师生探讨,总结规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遵循“三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向性原则、筛选性原则。笔者在学生总结课堂收获的基础上,加快了语速,强化了情绪,总结了新课,圆满完成授课任务。
舌耕二十多载,上了无数类型的语文课,然而,没有在内心认真地反思和吸收。“百花奖”参赛任务是完成了,其间遗憾颇多,课前准备不是很足,教学中注重程式化而缺乏激情创新等老毛病改观不大。另外就语文而言,能否每堂课都既能上出实效性,又不缺失“语文味”,对自己是一个极大考验和挑战,仍需努力和探究。
基于脑科学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思考,基于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的祈愿,基于依托理论科学教学的必需,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终生的“备课”指南。课堂45 min,充满学问和艺术,其间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绝非一蹴而就,还需更加漫长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曹新安.高效课堂探索与实践[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允庆,孙宏安.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研究(普通高中部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李金钊.基于脑的课堂教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