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钤印的艺术
2017-04-12中平
中平
书、画钤盖印章,这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特色。现代书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曾说:“中国印章的朱红色,沉着,鲜明,热闹而有刺激力,在画面题款下用一方名号章,往往能使全幅的精神提起。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响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等效用。”因此,历来书、画名家,都十分精研篆刻,并重视书画上的如何用印。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
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 ;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 ;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分量较轻,白文印分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 ;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书法作品欣赏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 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等等。
符合禮仪 凡卑幼致书于尊长,当用名印;平交辈用字印;尊长给卑幼,用道号。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的钤印常识。然而,世有例外。譬如,明书画家文徵明,大幅作品上,也钤以小章;而王铎,册页小轴,亦盖以巨印,而仍处治有方。又如清画家原济,在其册页一侧,竟自上而下连钤许多方印,简直可谓叠印砌墙。可是,因为他长于经营,使画与印顾此及彼,左呼右应,令观者于开卷突兀之余,感受到作者的奇特用心,乃至有齿颊流韵、心田溢蜜之美。